29.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和实验装置如下: (1)该反应可能经历了如下反应过程: 如果将反应按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进行分类.那么在A~D这四个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 (2)为了证明浓H2SO4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上图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试管Ⅱ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 编号 试管Ⅰ中的试剂 试管Ⅱ中试剂 测得有机层的厚度/cm A 3mL乙醇.2mL乙酸.1mL 18mol/L浓硫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5.0 B 3mL乙醇.2mL乙酸 0.1 C 3mL乙醇.2mL乙酸.6mL 3mol/L硫酸 1.2 D 3mL乙醇.2mL乙酸.盐酸 1.2 ①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 mL和 mol/L. ②分析实验 和 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H2SO4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浓硫酸的吸水性能够提高乙酸乙酯产率的原因是 . ③加热也有利于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但实验发现温度过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反而降低.可能的原因是 . (3)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乙醇.浓H2SO4和乙酸的混合溶液时.各试剂加入试管的顺序是:先浓H2SO4.再乙醇.最后加乙酸. B.试管II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便于闻乙酸乙酯的气味,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乙酸乙酯的分层. C.饱和Na2CO3溶液还可用NaOH溶液代替. D.装置中的长导管的作用主要是导气.冷凝.减少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在空气中的挥发. E.导气管的末端可以伸入到饱和Na2CO3溶液中. (4)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中的铁架台.铁夹.加热装置已略去) 与前面装置相比. 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有: .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