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过程中.要求测量时只能测两组数据( .和.).且无系统误差.在方框图中画出测量电路图.并将所选器材用题给符号标在图中,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实验室有一块老式电压表V1(说明书已经丢失),表盘上显示的量程为10V,它是由表头和一个分压电阻R串联而成.由于分压电阻R老化(其余部分完好),阻值发生了变化,使V1测得电压与实际电压不符,某同学想通过实验对该电压表进行校准.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精英家教网
待校准的电压表V1:内阻约为15kΩ;
标准电压表V2:量程10V,内阻为20kΩ;
滑动变阻器R1:0~7kΩ;
直流电源E:电动势E=12V,内阻r约为5Ω;
单刀单掷开关S1
单刀双掷开关S2
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及导线若干
(1)按图1所示将电表接入电路,图中R2=0.8kΩ的定值电阻,图2是相应的实物连图,请将实物连图补充完整.
(2)单刀双掷开关S2向1闭合,闭合开关S1,调节滑动变阻器R1,读出V1、V2的读数分别为9.0V、8.0V;再将单刀双掷开关S2向2闭合,调节滑动变阻器R1,使V2的读数仍为8.0V,此时V1的读数为8.5V.则分压电阻R老化后,阻值变
 
(填“大”或“小”);打开待校准的电压表V1的外壳,拆下分压电阻R,若精确测得该电阻为13.3kΩ,要使电压表V1读数准确,应将此分压电阻换成阻值为
 
的定值电阻.
(3)用图1中实验器材,将调校后的电压表与标准电压表进行核对,在图3虚线框中设计出相应校准电路图,待核对的电压表符号仍用V1来表示.要求:a.电表从零刻度开始核对;b.保证两电表绝对安全,即无论电路如何调节,两表的最大电压只能接近满偏,但不能超过满偏.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测量阻值约15Q电阻的准确值,实验室现提供以下器材

    A.待测电阻RX

    B.电流表A1(0~10mA,内阻约2)

    C  电流表A 2 (0~0.6A,内阻约0.05)

    D.电压表V1(0~100mv,内阻约15K)

    E.屯压表V2(0~5V,内阻约15K)

    F.定值电阻R (约20)

    G.滑动变阻器(0~5,2A)

    H.蓄电池(6V,0.5Q)

    I.单刀开关两只,导线若干

  实验过程中,要求测量时只能测两组数据(U1、I1和UI2,且无系统误差.

(1)在方框图中画出测量电路图,并将所选器材用题给符号标在图中;

(2)(3分)R。的表达式为:RX=:            (用U1,I1和U2 I2 (表示)

(3)在实物图上用实线代表导线,连接成实验电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测量阻值约15Q电阻的准确值,实验室现提供以下器材
A.待测电阻RX
B.电流表A1(0~10mA,内阻约2)
C 电流表A 2 (0~0.6A,内阻约0.05)
D.电压表V1(0~100mv,内阻约15K)
E.屯压表V2(0~5V,内阻约15K)
F.定值电阻R (约20)
G.滑动变阻器(0~5,2A)
H.蓄电池(6V,0.5Q)
I.单刀开关两只,导线若干
实验过程中,要求测量时只能测两组数据(U1、I1和UI2,且无系统误差.
(1)(5分)在方框图中画出测量电路图,并将所选器材用题给符号标在图中;
(2)(3分)R。的表达式为:RX=:           (用U1,I1和U2 I2(表示)
(3)(2分)在实物图上用实线代表导线,连接成实验电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已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有下列不同的结果:
A.2.4cm    B.2.37cm    C.2.372cm    D.2.3721cm
①用最小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的结果是   
②用有10个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量的结果是   
③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的结果是   
II.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由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得到.只要测量出多组单摆的摆长l和运周期T,作出T2-l图象,就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理论上T2-l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某同学在实验中,用一个直径为d的带孔实心钢球作为摆球,多次改变悬点到摆球顶部的距离l,分别测出摆球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后,作出T2-1图象,如图1所示.
①造成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   
A、将l记为摆长l;
B、摆球的振幅过小
C、将(lo+d)计为摆长l
D、摆球质量过大
②由图象求出重力加速度g    m/s2(取π2=9.87)
Ⅲ.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现除了有一个标有“5V,2.5w”的小灯泡、导线和开关外,还有:
A、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5V,内阻可不计)
B、直流电流表(量程0~3A,内阻约为0.1Ω)
C、直流电流表(量程0~600mA,内阻约为5Ω)
D、直流电压表(量程0~15V,内阻约为15kΩ)
E、直流电压表(量程0~5V,内阻约为10kΩ)
F、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lO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
G、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lk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
实验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变化并能测多组数据
①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    ,电压表应选用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均用序号字母表示)
②某同学通过实验正确地做出了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甲所示.现把实验中使用的小灯泡接到如图2乙所示的电路中,其中电源电动势为E=6v,内阻r=lΩ,定值电阻R=9Ω,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为    W(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
①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打点计时器安装时要使两限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并安装稳定,以减少纸带下落过程中的阻力
B、需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C、打点计时器用四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作为电源
D、用手托着重锤,先闭合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开关,然后释放重锤
E、打出的纸带中,只要点迹清晰,就可以运用公式mg△h=
1
2
mv2
,来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F、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必须先确定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
②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时,实验中计算某一点的速度,甲同学用v=gt来计算,乙同学用vn=
(sn+sn+1)
2T
来计算.其中
 
同学的计算方法更符合实验要求.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甲同学用9.8m/s2代入,乙同学用通过对纸带分析计算出重锤下落的实际加速度代入,丙同学用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代入,其中
 
同学的做法是正确的.
③甲同学实验计算结果时发现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Ek,乙同学发现△Ep<△Ek,实验过程中肯存在错误的是
 
同学.本实验中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CD

A

B

B

C

AD

BD

D

C

D

13.(1)2.030(2分)       (2)75.2s(1分)1.88s  (1分)

(3)例如:计算摆长时,漏加摆球半径等于合理答案均给分。(2分)

14.  (由于实验操作顺序原因而写成

 

 

 

 

 

 

 

 

 

 

 

15.解:(1)根据动能定理可求带电粒子刚进入偏转管C时的瞬时速度

     ①

(2)电场力提供了带电粒子在偏转管C内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②

由①②式得       (2分)

16.解:(1)设地球质量为.飞船质量为,则地球表面质量为的某物体

, 所以    ①

飞船在A点受到地球引力为   ②

由①②得

(2)飞船在预定圆轨道飞行的周期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17.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滑块A在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

   ①

设A到斜面底部的速度为,所经时间为

     ②

当A恰好追上滑块B时,滑块A在水平底部经时间

     ③

当A恰好能追上滑块B, 滑块B的速度恰好等于,即

    ④

由①②③④解方程组得

18.解因为,所以粒子通过磁场的时间小于周期

由于     ①      由于      ②

(1)当弦长最短,即由P进入Q飞出时,离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短

            ③

从几何关系可知       ④

由①②③④得     

(2)当速度沿界面I竖直向上时,离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

从几何关系可知

           ⑤            ⑥

  ⑦            由于    ⑧

由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得

解法二:由

    

同理可得

19.解:(1)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求三段的感应电动势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bc两点间的电势差

金属板间的电势差为

由平衡条件可得

(2)金属棒所受安培力为

加在金属棒上拉力的功率

 20.解:(1)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得物体P滑到B点时的速度为 

(2)没有传送带时,物块离开B点后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物块从静止的传送带右端水平抛出,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也为:  

水平位移为,因此物体从传送带右端抛出的速度

根据动能定理

所以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3)当传送带向右运动时,若传送带的速度,即时,物体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匀减速运动,离开传送带的速度仍为,落地的水平位移为,即

当传送带的速度时,物体将会在传送带上先做一段匀变速运动,如果尚未到达传送带右端,速度即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此后物体将做匀速运动,而后以速度离开传送带,的最大值为物体在传送带上一直加速而达到的速度。

  由此解得

,物体将以速度离开传送带,因此得O、D之间的距离为

,即时,物体从传送带右端飞出时的速度为,O、D之间的距离为   

综合以上的结果,得出O、D之间的距离s随速度变化的函数关系为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