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东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下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分析回答: (1) 从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和应用范围的角度分析.甲图所示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 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力较低原因是 . (3)固定化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由丁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 次.酶活力明显下降. (4)固定小麦酯酶不采用海藻酸钠直接包埋.同时用戊二醛作交联剂.这是因为 . 水母 分娩 妊娠 Ii质粒 重组质粒 细胞核 去核卵 母细胞 早期胚胎 绿色荧光蛋白 线基因克隆猪 受体母猪 重组细胞 猪胎儿成纤维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34.日本下村修.美国沙尔菲和美籍华人钱永健因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等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下图为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该实验中是做为 基因.图中通过过程①.②形成重组质粒.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切取目的基因.切割质粒.限制性内切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请画出质粒被限制酶I切割所形成的黏性末端的过程: . (2)过程③将重组质粒导入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时.采用最多也最有效的方法是 . (3)如果将切取的GFP基因与抑制小猪抗原表达的基因一起构建到载体上.GFP基因可以作为基因表达载体上的标记基因.其作用是 . (4)目前科学家们通过蛋白质工程制造出了蓝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等.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出蓝色荧光蛋白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推测蓝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的核苷酸②蓝色荧光蛋白的功能分析和结构设计序列③蓝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修饰④表达出蓝色荧光蛋白. (5)在培养重组细胞时.培养液中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 等. (6)以上培育过程中应用到的生物技术有 等.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下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酯酶比游离酯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

B.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

C.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3次,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

D.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6分)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东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下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分析回答:

(1)从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和应用范围的角度分析,甲图所示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           
(2)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________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力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
(3)固定化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由丁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______次,酶活力明显下降。
(4)固定小麦酯酶不采用海藻酸钠直接包埋,同时用戊二醛作交联剂,这是因为__                __                                                    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下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酯酶比游离酯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

B.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当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较低时,酶活力低的主要原因是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小

C.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3次,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

D.固定化酶应用后易与产物分离,提高产品质量;且可以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下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酯酶比游离酯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

B.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

C.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3次,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

D.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下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酯酶比游离酯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强

B.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

C.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3次,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

D.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