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是①.②两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有关两地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两地夏季炎热.冬季温和 B.①地年降水量小于②地 C.两地的气候类型不同 D.两地都是雨热同期 11.①地可能位于 ( ) A.美国 B.巴西 C.南非 D.新西兰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2010年03月19日08时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中G表示高气压中心、D表示低气压中心,图中天气系统以约500km/日的速度向偏东方向移动。

材料二  2009年11月以来,广西、云南等地持续出现严重干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农业遭受严重损失。表1为百色和昆明两地2009年11月前后的气候资料。

表1

城市

降水总量

(11—2月)

平均温度

(11—2月)

前期降水总量

(6—10月)

今年

常年

今年

常年

今年

常年

百色

51.8

84.6

16.7

15.4

548.2

744.7

昆明

27.9

85.3

11.5

9.5

501.5

785.4

(1)结合材料一,请你预告未来两天内我国华北平原的风向、风力及天气情况。

(2)结合表1,简述广西、云南等地旱情严重的自然原因。

(3)依据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我国云南、广西等地的旱情能否缓解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12“甲、乙两岛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断说明甲岛人口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表2是A、B两城市某年的气候资料,请分析两地一、七月降水差异的原因。

月份

一月

七月

城市

降水量(mm)

210.2

41.4

B

58.3

198.6

A

(3)C、D两地筑港条件较好的是哪一个? 请说明理由。

(4)根据两岛的自然条件,任选一岛分析其应该怎样发展经济。(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1、图2和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无数山西人背井离乡,北上蒙古、西去宁夏,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化,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使当地的整个文化风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之一——走西口。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一起完成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

材料三   表  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

(1)读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走西口对Q地产生的影响。

(2)读图1,我国一条重要的河流流经Q地,请描述此河流在该河段的水文特征。

(3)据图2、表分析法国R地一月份均温比宁夏Q地高的主要原因。

(4)与法国R地葡萄园相比,请说出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2  重庆气候资料(29.6°N,106.5°E,海拔 260 m)

1961-199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气温(℃)

5.6

6.9

10.9

15.1

19.0

21.5

24.5

24.5

20.4

16.2

11.5

7.2

表3  武汉气候资料(30.6°N,114.1°E, 海拔 23m)

1961-199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气温(℃)

-0.5

1.4

6.1

12.2

17.7

21.8

25.2

24.6

19.4

13.4

7.2

1.5

(1)对比说明重庆和武汉两地冬季气温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三峡水电站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

(2)说出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段河流水文特征的突出变化。

(3)在调出区和调入区中任选其一,说明西电东送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谚曰“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其农业生产常常受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影响。

(4)说明江汉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2011年夏季,暴雨连降武汉,每一次都导致武汉发生内涝,有网友为此调侃:“到武汉看海!”武汉曾是全国仅有的“百湖之市”,而今全市中心城区现存的湖泊只有38个,“杨汊湖”、“东沙湖”等诸多湖泊已不见水,只剩一个带“湖”字的地名。针对武汉等城市雨涝严重的现象,有人提出推广使用渗水砖的建议。

(5)结合图表及上述资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武汉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并简述推广使用渗水砖对城市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2  重庆气候资料(29.6°N,106.5°E,海拔 260 m)

1961-199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气温(℃)

5.6

6.9

10.9

15.1

19.0

21.5

24.5

24.5

20.4

16.2

11.5

7.2

表3  武汉气候资料(30.6°N,114.1°E, 海拔 23m)

1961-199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气温(℃)

-0.5

1.4

6.1

12.2

17.7

21.8

25.2

24.6

19.4

13.4

7.2

1.5

(1)对比说明重庆和武汉两地冬季气温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三峡水电站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

(2)说出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段河流水文特征的突出变化。

(3)在调出区和调入区中任选其一,说明西电东送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谚曰“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其农业生产常常受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影响。

(4)说明江汉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2011年夏季,暴雨连降武汉,每一次都导致武汉发生内涝,有网友为此调侃:“到武汉看海!”武汉曾是全国仅有的“百湖之市”,而今全市中心城区现存的湖泊只有38个,“杨汊湖”、“东沙湖”等诸多湖泊已不见水,只剩一个带“湖”字的地名。针对武汉等城市雨涝严重的现象,有人提出推广使用渗水砖的建议。

(5)结合图表及上述资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武汉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并简述推广使用渗水砖对城市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