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避虚就实法. 高考作文时经常会有这样的苦恼:一些题目看起来颇为抽象甚或“空洞 .如“尝试 .“诚信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时间啊.时间 .有些描写议论的对象难以直接表现.如“独到的感觉 等.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硬着头皮直接从正面去写.其效果恐怕不会好.这就需要用由虚入实法.它需要你把虚幻的东西写得真实.可信.把隐寓的道理说得看得见.摸得着.把看起来很空洞的论说表达得具体形象.文采斐然.古语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这是对这种表现技巧的形象化说明.199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要求把圆想象成一个具体物体.写出一个画面.镜头或场景.这就要用化虚为实的手法.把圆想象成旭日.夕阳.瓷盘.足球.露珠.车轮-- 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以下两点: (1)理解题目的隐含意义.题目除字面上的意义外.还有丰富.深刻的隐含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对重点词语.进行反复推敲.理解蕴意.从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如“诚信 包括诚实.有信用.抓住这两个方面才能真正做到切题.若把诚信理解为真诚.诚意等而忽视了“信 这个语素的意义.显然不十分切合话题本意. (2)先发散.后聚合.在准确审清原意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展开丰富的联想.化抽象为具体.由虚拟事物想到现实事物.由个别想到一般等.在联想中应特别注意两者的相似点或相通点.如上海高考作文“时间啊.时间 .有考生这样写:“是什么使稻米变成香醇的佳酿?是时间.是什么使咿呀学语的孩童变成沉默的老人?还是时间.是什么使我们一穷二白的祖国变成今天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大国?也还是时间.时间.是一个多么伟大的魔术师啊! 作者在议论说理时.采用“虚则实之 的方法.避免了千篇一律的干巴枯燥的说教.把“虚 的概念阐述得真切可感. [例文借鉴] 走向充满春意的世界 一枝 走过了浙江,走过了福建,却走不过这一道浅浅的台湾海峡. 拥抱了黄山的朝阳.挽住了泰山的落日余晖.却听不到高山族的歌声嘹亮. 眼前似乎黯淡下来.白茫茫的雪覆盖了整个大地.寒冰冻结了整个海峡.每一枝都枯萎凋敝. 我用手指触摸着历史的痕迹.记得郑成功的炮声隆隆.他站在高峰种下一株最挺拔的青松.然而远去了鼓角铮鸣.远去了峥嵘岁月.远去了历史的沧海桑田.却也走进了一个漫长的冬季.三通的忽断忽连.那是缭绕在两岸人心中的痛楚啊!余光中在悲泣.那弯浅浅的海峡竟然挡住了他和大陆.我触摸着被风雪捶打得千沟万壑的地域.忽然我感受到一枝长出了新芽.我凝望着.那一枝正在顽强而蓬勃地生长.她的土壤浸润着连战从上海带来的“滚滚黄埔南流水.浪花造出英雄 .他吮吸着宋楚瑜撒下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肥料.我顿时笑了.灿烂的春色已经展现在我的眼前.不久.这里就会有大熊猫的憨态可掬来映衬这抹春色.那是一个多么瑰丽的啊! 一叶 我转身窗外.看到烟雨蒙蒙的天空.那一头常年是春色缭绕.但我感受到了一种叶落的气息. 山林夜希的繁华终究只是台湾的一个侧面.总是让人难以忘却的是心中的牵念.点滴的雨声让人想起琼瑶那份剪不断的乡愁.台湾的油纸伞是否也会被忧愁的泪水染透. 听得到一个声音总在不停的叫嚣.那声音似乎一点都不会顾忌到压抑在人们心中的心声.但我知道落叶扫地时.也是悄无声息的陨落.北风不顾忌自己的恣意妄为.那么一片片儿就会离他而去.我看得到那头的落叶.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衰败.凋零.不.那是落叶的重生.决不是秋季的宣告.那是春季的蕴蓄. 那飘零的一叶.我看到一个即将到来的世界. 一世界 收回我的遐想.我的心中已经展现出了一片广阔的世界.那个世界里飘飞的一叶在用“化作春泥更护花 的姿态迎接着一枝勃发.进而万枝勃发的精彩世界. 我听到远处的钟声响起.两岸的人们携起手来唱响一首歌曲. 那一枝的勃发.那一叶的飘零中将带着我们跨过海岸.走向一个春意盎然的世界. 全篇三个小片段用三个有特色的小标题.相互独立.把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 贯穿其中.如粒粒珍珠.一线串起.将不可见的.抽象的“盼望海峡两岸团圆 的主旨.诉诸具体有见的视觉.这种是一种“避虚就实 变通.终使写作收到常规难以做到的“柳暗花明 的效果. () 来源: 版权所有:()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