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历史上人口增长概况及原因 1949年后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逐步改善.②生产力低下.特别是在农村.家庭经济来源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客观上刺激了早婚早育.③传统观念的影响.如“多子多福 等.④人口理论上的“左 倾影响.人口政策的失误.历史上人口的迁移. 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赋税制度沿革. 清康熙.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快速增加的原因. 西方城市化的过程.原因. 我国90年代人口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的原因. (3)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环境污染更为突出:①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物种灭绝.资源枯竭.②人类每年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大气中温室效应增加.全球变暖. (4)中国历代在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兴修水利.治理河流.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如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兴修.隋朝和元朝运河的开凿.东汉王景治理黄河等.清初.由于地丁银制的推广.人口数量猛增.人均耕地急剧减少.导致滥垦滥牧.围湖造田.砍伐森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大肆掠夺中国资源.建国后.在“左 倾思想影响的年代里.片面强调“人定胜天 .向自然进军.导致人口膨胀.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长江流域位于我国中北亚热带.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的综合影响.重点掌握长江中下游伏旱.江淮梅雨.锋面雨带的推移.洪涝干旱气象灾害.武汉火炉.重庆雾都.江淮气旋等的产生原因.下面就气候要素分别阐述如下: 1 气温 [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长江流域气温是在太阳辐射能量.东亚大气环流.北太平洋.青藏高原大地形以及各地区不同的地形条件影响下形成的. 长江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中下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江南高于江北.江源地区是全流域气温最低的地区.由于地形的差别.在以上总分布趋势下.形成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金沙江谷地等封闭式的高低温中心区. [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分布特点]年平均最高气温:中下游地区普遍在20-24℃之间.比其年平均气温高4-5℃.四川盆地为20℃左右.仅比其年平均气温高2-3℃.是全流域气温年际变化最小的地区.云贵高原.金沙江和江源地区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较大.一般比年平均气温高6-8℃.年平均最低气温:中下游大部地区为12-14℃.四川盆地与中下游地区相当.云贵高原的冷暖中心区分别为8℃和12-16℃.金沙江地区东西部的冷暖区分别为-2℃和8℃左右.江源地区在-10℃上下. 2 降 水 长江流域平均年降水量1067mm.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分典型.年降水量和暴雨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 (1)年降水量.降水日分布 江源地区年降水量小于400mm.属于干旱带,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在800-1600mm.属湿润带.年降水量大于1600m的特别湿润带.主要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和东部边缘.江西和湖南.湖北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800mm的半湿润带.主要位于川西高原.青海.甘肃部分地区及汉江中游北部.年降水量达2000mm以上的多雨区都分布在山区.范围较小.其中四川荣经的金山站年降水量达2590mm.为全流域之冠.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冬季降水量为全年最少.春季降水量逐月增加.6-7月.长江中下游月降水量达200余mm.8月.主要雨区已推移至长江上游.四川盆地西部月雨量超过200mm.长江下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8月的雨量比4月还少.各地降水量逐月减少.大部分地区10月雨量比7月减少100mm左右.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性以上游较大.中下游南岸较小. [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通常以各站最大最小年降水量极值比和变差系数Cv值来反映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极值比和Cv值大.表示年际变化大.反之则小.长江流域降水年际变化极值比为1.5-5.大多在3.5以下.年降水量变差系数图.长江流域只有0.15.0.20和0.25三种等值线.Cv值小于0.15的地区有5处.大于0.25的地区有2处. [年降水日数]是全年日降水量≥0.1mm天数的多年平均值.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日数在140天以上.俗称“天漏 的四川雅安.峨眉山一带年降水日数最多.分别为218天和264天.年降水日数次多的地区是贵州.年降水日数大多超过180天.年降水日数最少地区是江源地区.金沙江得荣.攀枝花地区年降水日数不足100天. (2)暴雨的地区分布 长江流域的暴雨以日降水量≥50mm为标准.日降水量100-200mm为大暴雨.≥200mm为特大暴雨.通常以一年中出现暴雨的天数来反映一个地区暴雨的频繁程度. 年暴雨日数分布的总趋势是:在中.下游地区.年暴雨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在上游.年暴雨日数自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向盆地腹部及西部高原递减,山区暴雨多于河谷及平原.全流域有5个地区多暴雨.其多年平均年暴雨日数均在5天以上. 多暴雨区也是年降水量多的地区.其中有两处在长江上游北岸.是长江三峡地区雨洪的主要来源.而且上游的暴雨大多自西向东或自西北向东南移动.恰与川江洪水传播方向一致.易形成三峡地区峰高量大的洪水.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地区分布与暴雨的分布趋势相似.但频次明显减少. (3)暴雨的时间分布 [暴雨开始月及结束月]流域东南部2-3月就开始有暴雨发生.汉江.嘉陵江.岷江.沱江及乌江流域4月才开始出现暴雨.金沙江5月才有暴雨.长江上游和中游北岸暴雨大多在9-10月结束.而中下游南岸暴雨大多在11月结束.个别地区在12月结束.流域大部分地区暴雨发生在4-10月. [暴雨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暴雨出现最多月.在长江中下游南岸.金沙江巧家至永兴一带和乌江流域为6月.6月暴雨日约占全年暴雨日的30%.长江中下游北岸.汉江石泉.澧水大坪.嘉陵江昭化.峨眉山等地以7月暴雨最多.占全年的30%-50%.沱江李家湾.岷江汉王场及云南昆明一带8月暴雨最多.其次是7月.七八两月暴雨占全年的80%左右.长江上游雅砻江的冕宁.渠江的铁溪.三峡地区的巫溪及长江三角洲一带以9月暴雨最多.占全年的25%-30%. 暴雨的年际变化比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得多.如大别山多暴雨区的田桥平均年暴雨日数为6.6天.1969年暴雨日多达17天.而1965年却只有1天,年暴雨日较少的雅砻江冕宁平均年暴雨日为2.5天.1975年暴雨日多达10天.而1969.1973.1974三年却没有暴雨. 暴雨的落区和强度直接影响到长江干支流悬移质输沙量的多寡.长江上游烈度产沙区(输沙模数≥2000 t/km'2·年)的平均年暴雨日数为1天左右.年降水量600-1000mm.当强产沙区暴雨日数及强度比正常偏多偏强时.长江上游干流的年输沙量就偏多.成为大沙年份.相反则为小沙年份. 3 蒸发.干旱指数.湿度 长江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降水超过一半被蒸发.因此.蒸发量是长江流域水量平衡的重要要素之一.流域平均年水面蒸发量为922mm.流域平均年陆面蒸发量为541mm.占平均年降水量1067mm的51%.平均干旱指数为0.86. [水面蒸发]其数值大小主要取决于当地气温.地温.饱和差和风速.气压.辐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长江流域水面蒸发量无较明显的地区分布规律.长江流域水面蒸发的年际变化较小.年内分配由于各地高程.地理位置及所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不完全相同.一般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上游地区春季大于秋季.中游地区秋季大于春季.下游地区春.秋季相差不大. [陆面蒸发]是地表水体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散发等的总和.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541mm.其地区分布趋势是中下游大于上游.平原和盆地大于山区.南岸大于北岸.长江流域各地陆面蒸发有随高程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即高程越高.陆面蒸发量越小,高程越低.陆面蒸发量越大. [干旱指数]为蒸发能力与降水量之比值.蒸发能力用E~601水面蒸发量表示.干旱指数划分地带性标准.长江流域采用全国标准值.如下表所示.长江流域平均于旱指数为0.86.属于湿润地带.就地区而言.除金沙江和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上游及汉江中游局部属于半湿润带以外.其余各地区均为湿润带.仅程度有所不同.南岸湿润程度一般比北岸高.金沙江上游得列楚卡站干旱指数接近于5.为长江流域最高值.峨眉山站干旱指数只有0.3.为长江流域最低值. 气候分带 十分湿润 湿润 半湿润 半干旱 干旱 干旱指数 <0.5 0.5-1 1-3 3-7 [相对湿度]为大气中实际水汽压和该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值.以百分数表示.它表示空气的干燥和潮湿程度.相对湿度的高低主要受气温高低和下垫面潮湿程度的影响.长江流域虽然雨.旱季节明显.但因河渠纵横.蒸发水源充足.因此除金沙江流域外.年平均相对湿度都较大. 相对湿度分布趋势与年降水量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相对湿度较大的地区为洞庭湖水系大部.江西中部.湘西.鄂西山地.四川盆地至云贵高原部分地区.其年平均相对湿度略大于80%. 4 大风.霜冻.雷暴.雾日 [年大风日数]长江流域有3个大风日数多的地区:一是金沙江渡口以上地区.多年平均年大风日数达100余天.其中沱沱河站多年平均年大风日数为125天.该大风区延伸到雅砻江的下游.大风日数从100余天下减到40余天.二是湘江大风区.多年平均年大风日数达10-25天.三是长江下游南京以上至鄱阳湖区的长江通道地区.多年平均年大风日数为10-25天.长江流域大风较少的地区:一是四川盆地至云贵高原东部.多年平均大风日数只有1-5天,恩施地区多年平均大风日数不足1天,赣江.修水一带多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3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其他地区则多出现在春季. [年霜日数]长江流域年霜日数最多的地区位于雅砻江中上游.大渡河上游的川西高原上.达150天以上.其中四川色达站多年平均年霜日数达228.3大.是全流域霜日最多的地区.流域西部高原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出现霜.其他地区只在10月至次年4月才出现霜. [年雷暴日数]雷暴的单位是天.不管是打一声雷或打一天雷.都记一个雷暴日.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雷暴日数的分布特点是南方比北方多.山区比平原多.雷暴最多的地区在流域西部.金沙江丽江至元谋区间及雅砻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雷暴日数为70-90天.其中.四川的盐源站达90.6天.是全流域雷暴最多的地区.赣江上游.南岭山地为70-80天.多年平均年雷暴日数最少的地区是秦岭南部陕西汉中地区及南阳盆地.雷暴日数不足30天. 云南.贵州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全年各月均可出现雷暴.其他地区有8-10个月可出现雷暴.但流域各地雷暴主要发生在七八两个月.七八月雷暴日数可占全年的50%-60%. [年雾日数]长江流域是我国多雾的地区之一.黄山年雾日数为256.4天.峨眉山年雾日数多达320余天.多年平均年雾日数达50天以上的多雾地区有6处:①四川盆地.其中遂宁站为99.9天.重庆为69.3天.②湘西.鄂西南地区.其中.湖北恩施站为53天.湖南桑植站为56.6天.③南岭西部的湘.黔交界处.贵州的铜仁站为54天.④湖南平江至江西修水上游一带.平江站为63元.⑤金沙江下游屏山至雷波一带.雷波站为107天.③乌江上游咸宁地区.咸宁站为76天.此外.长江三角洲年雾日数可达30-40天.上海站多年平均年雾日数为43.1天.长江干流航道多年平均年雾日数.除重庆外.并不算多.长江流域年雾日数少的地区位于流域西部西昌至攀枝花地区及位于川西高原的平武.小金.甘孜一带.多年平均年雾日数不足五天.长江流域的雾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 [热点训练]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