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回答6-7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特旱地区分布在云.贵.川三省 B.该区域旱情严重程度由南向北递减 C.此次旱灾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的伏旱 D.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是导致旱灾的原因 7.中国气象局对此次旱灾进行了动态监测和预报.应用 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遥感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右图回答21—24题。

21.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

且甲表示海洋,乙表示陆地,则此图所示情形为

A.白天的海风          B.夜晚的海风

C.白天的陆风          D.夜晚的陆风   

22.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③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增温和增湿       B.净化和增温    C.净化和增湿    D.减温和减湿

23.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中,甲是陆地               B.甲、乙两地中,乙地气温高于甲地

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③气流温暖湿润

24.右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置示意图。下列关于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及上海(北纬32度)的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5月和7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

B.6月和10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

C.7月和8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

D.9月和10月主要受反气旋控制,寒冷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青藏铁路北段西宁至格尔木早已修建完,南段于2 005年1 0月1 5铺通,2006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上海到拉萨特快列车已于十月黄金周中首次运行。青藏地区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材料二: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据新华社西宁2005年8月1 5日电)。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在材料二中,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现代化技术对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进行了长期监测,从而发现了青藏高原的移动,该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同步卫星监测技术

(2)连接青藏铁路北段与南段的铁路枢纽是         ,北段穿过我国的         盆地,南段将穿过我国面积最大的         自然保护区。

(3)与全国其它省区相比较,西藏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资源都较丰富。请分析说明其丰富的原因:

太阳能

地热能

(4)布达拉宫每日开放6.5小时,日接待游客量限定在850人以内。其主要原因是(单项选择)

A.变通条件不便                         B.有利于游客适应高原气候

C.旅游环境承载量限制                   D.游客量不足

(5)该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单项选择)

A.该地气温高,雨量充沛

B.该地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C.该地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D.该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6)青藏铁路约有150千米的路段实施了“以桥代路”工程,主要原因是(多项选择)

A.铁路沿线沟壑纵横                     B.避免风沙掩埋铁路

C.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                   D.为动物留出生态通道

(7)关于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项选择)

A.大规模开发两藏的矿产资源

B.促进民族团结与区域文化交流

C.在喀斯特地区开辟一条新的旅游热线

D.完善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8)下图为某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多项选择)

A.该山南坡的白然带比北坡丰富

B.该山北坡相对高度比南坡高

C.该山南坡的雪线比北坡低

D.该山是位于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青藏铁路北段西宁至格尔木早已修建完,南段于2 005年1 0月1 5铺通,2006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上海到拉萨特快列车已于十月黄金周中首次运行。青藏地区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材料二: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据新华社西宁2005年8月1 5日电)。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在材料二中,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现代化技术对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进行了长期监测,从而发现了青藏高原的移动,该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同步卫星监测技术

   (2)连接青藏铁路北段与南段的铁路枢纽是         ,北段穿过我国的         盆地,南段将穿过我国面积最大的         自然保护区。

   (3)与全国其它省区相比较,西藏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资源都较丰富。请分析说明其丰富的原因:

太阳能                                                              

地热能                                                              

   (4)布达拉宫每日开放6.5小时,日接待游客量限定在850人以内。其主要原因是(    )(单项选择)

              A.变通条件不便                          B.有利于游客适应高原气候

              C.旅游环境承载量限制                D.游客量不足

   (5)该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  (单项选择)

              A.该地气温高,雨量充沛           

B.该地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C.该地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D.该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6)青藏铁路约有150千米的路段实施了“以桥代路”工程,主要原因是(    )(多项选择)

              A.铁路沿线沟壑纵横                   B.避免风沙掩埋铁路

              C.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                D.为动物留出生态通道

   (7)关于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

              A.大规模开发西藏的矿产资源

              B.促进民族团结与区域文化交流

              C.在喀斯特地区开辟一条新的旅游热线

              D.完善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材料三:气候资料表

(1)

材料一表示的是________(南 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2)

材料二A、B、C、D四地气候中,常年在材料一中的⑥带控制下而形成的是________

(3)

材料二A、B、C、D四地气候中,与材料三丙地气候特征相似的是________,该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

(4)

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5)

材料二中20℃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北弯曲,其主要原因是受________的影响。

(6)

有关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当E气压中心位置偏北时,我国的东南沿海常受台风灾害影响

B.

在F气流的影响下,北美洲东部地区温和多雨

C.

G地常年受材料一中的①带控制

D.

J地自然带与乙地自然带相同

E.

B地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发展谷物农业

(7)

有关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地适宜种植棉花

B.

乙地适宜发展水田农业

C.

丙地河流的主汛期在冬季

D.

丁地为热带季风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领土中的四大岛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上标出。

(2)日本气候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

(3)日本有世界著名的渔场________其形成的原因有________和________。

(4)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

(5)关于日本经济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量出口初级产品
B.大量出口工业产品
C.对外依赖性强
D.可以独立发展工业

(6)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述日本发展工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