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函数和方程是密切相关的.对于函数y=f(x).当y=0时.就转化为方程f(x)=0.也可以把函数式y=f=0.函数问题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来求解.方程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函数问题来求解.如解方程f(x)=0.就是求函数y=f(x)的零点. (2) 函数与不等式也可以相互转化.对于函数y=f(x).当y>0时.就转化为不等式f(x)>0.借助于函数图像与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而研究函数的性质.也离不开解不等式. (3) 数列的通项或前n项和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函数.用函数的观点处理数列问题十分重要. (4) 解析几何中的许多问题.例如直线和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需要通过解二元方程组才能解决.涉及到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有关理论. (5) 立体几何中有关线段.角.面积.体积的计算.经常需要运用布列方程或建立函数表达式的方法加以解决. [思想方法] [例1](2009年高考山东卷理科第20题)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已知对任意的.点.均在函数的图像上. (Ⅰ)求r的值, (Ⅱ)当b=2时.记 证明:对任意的 .不等式成立 [解析](Ⅰ) 由题意知: , 当时,, 由于且所以当时, {}是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又,,即解得. (Ⅱ)∵,∴当时,, 又当时, ,适合上式,∴,, ∴,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不等式: 证明:(1)当时,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时,不等式成立,即, 则当时, 不等式左边= 所以当时,不等式也成立, 综上可知:当时,不等式恒成立, 所以对任意的,不等式成立. [例2]如图.椭圆(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M.N是椭圆右准线上的两个动点.且. (1)设C是以MN为直径的圆.试判断原点O与圆C的位置关系, (2)设椭圆的离心率为.MN的最小值为.求椭圆方程. [解](1)设椭圆的焦距为2c(c>0). 则其右准线方程为x=.且F1(-c, 0), F2(c, 0). . 设M. 则=. 因为.所以.即. 于是.故∠MON为锐角. 所以原点O在圆C外. (2)因为椭圆的离心率为.所以a=2c. 于是M .且 MN2=(y1-y2)2=y12+y22-2y1y2. 当且仅当 y1=-y2=或y2=-y1=时取“= 号. 所以(MN)min= 2c=2.于是c=1, 从而a=2.b=.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是. [例3]已知函数f(x)=x2–(m+1)x+m(m∈R) (1)若tanA,tanB是方程f(x)+4=0的两个实根.A.B是锐角三角形ABC的两个内角.求证:m≥5; (2)对任意实数α,恒有f(2+cosα)≤0.证明m≥3; 的条件下.若函数f(sinα)的最大值是8.求m. 解析:(1)证明:f(x)+4=0即x2–(m+1)x+m+4=0.依题意: 又A.B锐角为三角形内两内角 ∴<A+B<π ∴tan(A+B)<0.即 ∴∴m≥5 (2)证明:∵f(x)=(x–1)(x–m) 又–1≤cosα≤1.∴1≤2+cosα≤3.恒有f(2+cosα)≤0 即1≤x≤3时.恒有f(x)≤0即(x–1)(x–m)≤0 ∴m≥x但xmax=3.∴m≥xmax=3 (3)解:∵f(sinα)=sin2α–(m+1)sinα+m= 且≥2,∴当sinα=–1时.f(sinα)有最大值8. 即1+(m+1)+m=8.∴m=3 [例4]某厂家拟在2009年举行促销活动.经调查测算.该产品的年销售量万件与年促销费用万元满足(为常数).如果不搞促销活动.则该产品的年销售量是1万件. 已知2009年生产该产品的固定投入为8万元.每生产1万件该产品需要再投入16万元.厂家将每件产品的销售价格定为每件产品年平均成本的1.5倍(产品成本包括固定投入和再投入两部分资金.不包括促销费用). (1)将2009年该产品的利润y万元表示为年促销费用万元的函数, (2)该厂家2009年的促销费用投入多少万元时.厂家的利润最大? 解:(1)由题意可知.当时..∴即. ∴.每件产品的销售价格为元. ∴2009年的利润 (2)∵时.. ∴.当且仅当.即时.. 答:该厂家2009年的促销费用投入3万元时.厂家的利润最大.最大为21万元. [专题演练]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

  17世纪,科学家们致力于运动的研究,如计算天体的位置,远距离航海中对经度和纬度的测量,炮弹的速度对于高度和射程的影响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探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对事物的变化规律作出判断,如根据炮弹的速度推测它能达到的高度和射程.这正是函数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function”一词最初由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G.W.Leibniz,1646~1716)在1692年使用.在中国,清代数学家李善兰(1811~1882)在1859年和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合译的《代徽积拾级》中首次将“function”译做“函数”.

  莱布尼兹用“函数”表示随曲线的变化而改变的几何量,如坐标、切线等.1718年,他的学生,瑞士数学家约翰·伯努利(J.Bernoulli,1667~1748)强调函数要用公式表示.后来,数学家认为这不是判断函数的标准.只要一些变量变化,另一些变量随之变化就可以了.所以,1755年,瑞士数学家欧拉(L.Euler,1707~1783)将函数定义为“如果某些变量,以一种方式依赖于另一些变量,我们将前面的变量称为后面变量的函数”.

  当时很多数学家对于不用公式表示函数很不习惯,甚至抱怀疑态度.函数的概念仍然是比较模糊的.

  随着对微积分研究的深入,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们对函数的认识向前推进了.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P.G.L.Dirichlet,1805~1859)在1837年时提出:“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总有一个完全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这个定义较清楚地说明了函数的内涵.只要有一个法则,使得取值范围中的每一个值,有一个确定的y和它对应就行了,不管这个法则是公式、图象、表格还是其他形式.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集合概念的出现,函数概念又进而用更加严谨的集合和对应语言表述,这就是本节学习的函数概念.

  综上所述可知,函数概念的发展与生产、生活以及科学技术的实际需要紧密相关,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函数概念不断得到严谨化、精确化的表达,这与我们学习函数的过程是一样的.

你能以函数概念的发展为背景,谈谈从初中到高中学习函数概念的体会吗?

1.探寻科学家发现问题的过程,对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现实意义?

2.莱布尼兹、狄利克雷等科学家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