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2):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

2

3

7

8

10

13

14

B

C

D

D

B

A

C

D

D

1.答案:B。  解析:“通过控制电流强弱调整离子的数量,可以有效地改变它的伸缩性”见第三段。A、C、D三项都与原文不符。

2.答案:C。   解析:A项,“通过改变复合体的形状也可以产生电”,根据原文产生的是电而不是静电。B项,无中生有。D项,无中生有。

3.答案:D。 解析:“可以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条件下”的提法是错误的。

4、诗人用“繁露”坠地、石泉“逾响”、天上“寒月”和空山深涧鸟鸣,极写居处四周静谧的气氛,这种以闹写静,动静相衬的手法,生动地勾画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出凄清寂寞的意境。

5、以动写静,以闹写静,动静相衬的手法。                                 

6、(1)以手抚膺坐长叹(2)一去紫台连朔漠(3)千呼万唤始出来。(4)锲而舍之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6)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藉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7.D(D中“全”应为成全,)

8.B(B中“有着不能忍耐的脾气”错,从文中材料可知,桥上那位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张良,是希望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而成就大业。因此尽管这一选项中其他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是正确的,但从整体来看,这个选项无疑不符合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而题干中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A、C、D三项对文意的概括分析没有错误,答案正应是B)

9.(1) 古代被称为豪杰的人,必定有出众的志节。一般人有时在生活中会碰上看来不能忍受的事情,一个普通人被侮辱,一定会奋起反击,这不能算是勇敢。(2)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3)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还要拜师求学;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10、选AC。A项“让她亲自把自己送回家乡”错。C项说贾母从来没有看望,贾府上下也没有一个人来过问错。

11、(1)焚帕:帕子上的诗是黛玉心曲的自然流露,表达的是她孤独寂寞的情怀和对爱情的向往。她的狠命撕帕、焚帕,表达了她内心极端的痛苦、对宝玉的深深的埋怨和对爱情的彻底绝望。

(2)焚诗稿:和焚帕不同,黛玉在焚稿时犹豫了一下,因为诗稿是她在大观园曾经的快乐生活的见证和记录,她不忍心把美好的记忆也付之一炬,表达了她对美好生活的留恋。但最后还是毅然把诗稿撂在火上,表达了她对往事的决绝之心。

12、首先表达了黛玉对宝玉的深深的爱,也表达了对宝玉背叛爱情的怨愤。这句话言有尽而意无穷,发人深思,感人至深。

13、D。解析:A项,语意不合,“耳提面命”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B项,安土重迁:安于本乡,不愿轻易迁居。用在此处正好表达反了意思。C项,间不容发: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D项“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也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

14、D.解析:A项主语残缺,删去“通过”。B项主宾搭配不当,“中国”与“一年”不搭配,可将“的中国”删掉。C项语序颠倒,应为“位于……的‘大津巴布韦遗址’给中国旅游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5、参考答案: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他临终的遗嘱,也是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终生追求的梦想。

附古文翻译:古代被称为豪杰的人,必定有出众的志节。一般人有时在生活中会碰上看来不能忍受的事情,一个普通人被侮辱,一定会奋起反击,这不能算是勇敢。天下有一种大勇的人,能面临突然而来的意外事件不慌乱,无缘由的侮辱施加于身而不恼怒(即喜怒不反映在表面上),这是因为他心中的抱负远大,志向高远。

有一老者在桥上与子房相遇并赠一册兵书,说起来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但是,又怎么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高人有意出来考验他呢? 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世俗之人不能理解,认为神怪,那就错了。况且老人的用意并不只限于授给张良那本兵书。在韩国已经灭亡,秦国正强大的时候,用很残酷的刑罚对待天下士人,无辜被斩杀的人数不胜数,即使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武之士,也没有再施展本领的机会了。像秦始皇那样施行严刑峻法非常急切的人,其锋芒的确势不可当,但是等到他疲惫的时候却有机可乘。张子房却不能忍耐一时的激愤,想凭借个人力量一击成功发泄心中怒气。张良虽然侥幸没死,但实际上生死之间连一根头发也容不下,真是太危险了!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有超越世人的才能,不采用伊尹、太公安邦定国的谋划,却采用荆轲、聂政行刺的办法,企图在侥幸中保存性命。这正是桥上老人深为他惋惜的。所以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他一次,他如果能经受得住,然后才可以成就大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年轻人是可调教的。”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袒露上体,牵着羊去迎接。庄王说:“郑国的国君能够向别人低头,一定能得到人民的信任。”于是放弃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被迫带着臣妾到吴国去做人质,三年当中没表现出厌倦不满之意。心中埋藏着报仇的大志,却不肯向人低头,这是普通人的刚强。桥上那位老人认为张良才能有余,担心他度量不足,所以狠狠地挫伤那种年轻人的锐气,使他忍住小小的愤怒而成就大业。为什么呢?老人和张良从来不相识,只是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却指使他做奴仆做的事,张良却十分坦然地去做了,一点也没有惊诧愤怒的情绪,这种涵养自然是秦始皇所不能惊扰的,楚霸王也不能激怒的。

反观汉高祖的胜利和楚霸王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的差别。正因为项羽不能忍,逢仗必打,虽然所向无敌,却轻率地消耗了他的精锐兵力(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却能忍耐,保全他的全部实力,等待楚霸王消耗殆尽。这是张良的计策。当韩信打败齐王,想自立为王时,高祖发怒,都表现在言语和面色上。由此看来,高祖也有刚强而不能忍耐的脾气,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的大业呢?

www.ks5u.com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