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在水平绝缘光滑的实验平台上放置一正方形线框abcd.线框边的边长l=1m.线框的质量m=2kg.电阻R=0.1Ω.线框通过绝缘细线与重物相连.重物质量M=3kg.平台上ef线(ef∥gh)的右方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T.如果线框从静止开始运动.进入磁场最初一段时间是匀速的.ef线和gh线的距离s=6m.(取g=10m/s2).求: (1)线框进入磁场前重物M的加速度, (2)线框进入磁场时匀速运动的速度v, (3)线框由静止开始到ab运动到gh处的整个 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 (4)ab边运动到gh处的速度v’和ab边由静 止开始运动到运动到gh线所用的时间t.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方,有两个方向相反的水平方向匀强磁场,PQ为两个磁场的边界,磁场范围足够大,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分别为B1=B、B2=2B.一个竖直放置的边长为a、质量为m、电阻为R的正方形金属线框,以速度v垂直磁场方向从图中实线位置开始向右运动,当线框运动到分别有一半面积在两个磁场中时,线框的速度为
v
2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此过程中通过线框截面的电量为
2Ba2
R
B、此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电能为0.5mv2
C、此时线框的加速度为
9B2a2v
2mR
D、此时线框中的电功率为
9B2a2v2
2R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方,有两个方向相反的水平方向匀强磁场,PQ为两个磁场的边界,磁场范围足够大,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分别为B1BB22B。一个竖直放置的边长为a、质量为m、电阻为R的正方形金属线框,以速度v垂直磁场方向从图中实线位置开始向右运动,当线框运动到分别有一半面积在两个磁场中时,线框的速度为v/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此过程中通过线框截面的电量为 B)此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电能为0.5mv2

C)此时线框的加速度为????????? D)此时线框中的电功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19分)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存在平行于水平面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1.0×105N/C。水平面上放置两个静止的小球A和B(均可看作质点),两小球质量均为m=0.10 kg,A球带电量为Q=+1.0×105C,B球不带电,A、B连线与电场线平行。开始时两球相距L=5.0 cm,在电场力作用下,A球开始运动(此时为计时零点,即t=0),后与B球发生对心碰撞,碰撞过程中A、B两球总动能无损失,碰后两球交换速度。设在各次碰撞过程中,A、B两球间无电量转移,且不考虑两球碰撞时间及两球间的万有引力。求:

(1)第一次碰撞结束瞬间B球的速度为多大?从A球开始运动到发生第一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2)分别在下面坐标系中,用实线作出A、B两球从计时零点开始到即将发生第三次碰撞这段时间内的v-t图象。要求写出必要的演算推理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存在平行于水平面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1.0×105N/C。水平面上放置两个静止的小球A和B(均可看作质点),两小球质量均为m=0.10 kg,A球带电量为Q=+1.0×10-5C,B球不带电,A、B连线与电场线平行。开始时两球相距L=5.0 cm,在电场力作用下,A球开始运动(此时为计时零点,即t=0),后与B球发生对心碰撞,碰撞过程中A、B两球总动能无损失,碰后两球交换速度。设在各次碰撞过程中,A、B两球间无电量转移,且不考虑两球碰撞时间及两球间的万有引力。求:

(1)第一次碰撞结束瞬间B球的速度为多大?从A球开始运动到发生第一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2)分别在下面坐标系中,用实线作出A、B两球从计时零点开始到即将发生第三次碰撞这段时间内的v-t图象。要求写出必要的演算推理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存在平行于水平面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1.0×105N/C。水平面上放置两个静止的小球A和B(均可看作质点),两小球质量均为m=0.10 kg,A球带电量为Q=+1.0×10-5C,B球不带电,A、B连线与电场线平行。开始时两球相距L=5.0 cm,在电场力作用下,A球开始运动(此时为计时零点,即t=0),后与B球发生对心碰撞,碰撞过程中A、B两球总动能无损失,碰后两球交换速度。设在各次碰撞过程中,A、B两球间无电量转移,且不考虑两球碰撞时间及两球间的万有引力。求:

(1)第一次碰撞结束瞬间B球的速度为多大?从A球开始运动到发生第一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2)分别在下面坐标系中,用实线作出A、B两球从计时零点开始到即将发生第三次碰撞这段时间内的v-t图象。要求写出必要的演算推理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