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案例 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土样采集 土样采集的方法与本专题课题2类似.土样的采集要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这是因为在纤维素含量丰富的环境.通常会聚集较多的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环境.可以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过一个月左右也会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生长. 2.选择培养 选择培养需要的仪器有:250mL锥形瓶.无菌称量瓶.药匙.1mL和10mL的移液管.天平.摇床.温度计等. 培养基的制备参照课本旁栏中的比例配制.在250mL锥形瓶中装入30mL培养基.用8层纱布做成瓶塞.将瓶口塞紧.再在瓶塞外包裹两层包装纸.用线绳扎紧.在121℃下高压蒸汽灭菌20min. 选择培养的操作:称取土样20g.在无菌条件下加入装有30mL培养基的摇瓶中.将摇瓶置于摇床上.在30℃下振荡培养1-2d.至培养基变混浊.此时可以吸取0.1mL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也可以按课本中所述.重复选择培养的步骤一次.然后再进行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 3.刚果红染色法分离 纤维素分解菌这一步所需要的仪器有:无菌培养皿.涂布器.1mL移液管.装有9mL无菌水的20mL大试管.温箱等. 培养基的制备参照课本旁栏中的比例配制.在500mL三角瓶中装入200mL培养基.在121℃下高压蒸汽灭菌20min. 倒平板操作:将灭菌后的固体培养基熔化.按无菌操作的要求.在无菌的培养皿中倒入15-20mL培养基.凝固后待用. 制备菌悬液:按照本专题课题1的稀释操作方法.将选择培养后的培养基进行等比稀释.稀释最大倍数至106. 涂布平板:将稀释度为104-106的菌悬液各取0.1mL.滴加在平板培养基上.用涂布器将菌液涂布均匀.在30℃倒置培养.至菌落长出.每个稀释度下需涂布3个平板.并注意设置对照.刚果红染色的具体操作步骤参照课本[资料三]. 总结提高 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有关总结 (1)生物的营养 营养是指生物摄取.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营养物质是指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保证发育.生殖所需的外源物质. 人及动物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维生素六类. 植物的营养物质:矿质元素.水.二氧化碳等三类.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及特殊营养物质五类. (2)确定培养基制作是否合格的方法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天.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3)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 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有关总结 (1)选择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的含义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目的是从众多微生物中分离所需要的微生物.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可以做到这一点.如加入青霉素可以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这里的加入是在培养的培养成分的基础上加入的. 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的改变也可达到分离微生物的目的.如培养基中缺乏氮源时.可以分离固氮微生物.因为非固氮微生物不能在此培养基上生存.当培养基的某种营养成分为特定化学成分时.也具有分离效果.如石油是唯一碳源时.可以抑制不能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的生长.使能够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生存.达到分离能消除石油污染的微生物的目的.改变微生物的培养条件. 也可以达到分离微生物的目的.如将培养基放在高温环境中培养只能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 (2)如何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 统计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菌落数.最好能统计3个平板.计算出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然后按课本旁栏的公式进行计算. (3)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相同吗? 这是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是不同的.例如在干旱土壤中的上层样本中:好氧及兼性厌氧型细菌数约为2185万.放线菌数约为477万.霉菌数约为23.1万.因此.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同时还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选择培养的条件. 疑点解答 1.如何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 统计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菌落数.最好能统计3个平板.计算出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然后按课本旁栏的公式进行计算. 2.为什么分离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相同吗? 这是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是不同的.例如在干旱土壤中的上层样本中:好氧及兼性厌氧细菌数约为2185万.放线菌数约为477万.霉菌数约为23.1万.因此.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同时还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选择培养的条件. 3.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分解菌? 由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提高.因此从这种土样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 4.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应该埋进土壤多深? 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实际上是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适宜环境.一般应将纸埋于深约10cm左右腐殖土壤中. 5.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比较 刚果红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上的应用已经有超过20年的历史.在本课题中我们给出了两种方法.方法一是传统的方法.缺点是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其优点是这样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方法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缺点是由于纤维素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出现假阳性反应.但这种只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的透明圈较为模糊.因为培养基中纤维素占主要地位.因此可以与纤维素酶产生的透明圈相区分.方法二的另一缺点是: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形成明显的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 6.为什么选择培养能够“浓缩 所需的微生物? 在选择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而那些不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 的作用. 7.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与稀释液的取样培养流程图有何异同? 它们的区别是:稀释液的取样流程图是将土样制成的菌悬液直接涂布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上.直接分离得到菌落.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通过选择培养.使纤维素分解菌得到增殖后.再将菌液涂布在选择培养基上.其他步骤基本相同. 8.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应该埋进土壤多深? 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实际上是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的生存的适宜环境.一般应将纸埋于深约10cm左右腐殖土壤中. 9.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比较 刚果红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上的应用已经有超过20年的历史.在本课题中我们给出了两种方法.方法一是传统的方法.缺点是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其优点是这样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方法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的问题.缺点是由于纤维素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出现假阳性反应.但这种只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的透明圈较为模糊.因为培养基中纤维素占主要地位.因此可以与纤维素酶产生的透明圈相区分.方法二的另一缺点是: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形成明显的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 10.为什么选择培养能够“浓缩 所需的微生物? 在选择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而那些不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 的作用. 名师点睛 1.对细菌群体生长规律测定的正确的表述是 A.在液体培养基上进行 B.至少接种一种细菌 C.接种一个细菌 D.及时补充消耗的营养物质 答案:A 解析:细菌群体生长规律的测定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这些条件是:一种细菌.恒定容积的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定时测定细菌总数.在这些条件下.才能测定出细菌的生长规律.测定时只能用一种细菌的子细胞群体的变化规律表达微生物的生长,恒定容积是给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存环境,液体培养基才能通过样品推测细菌总数.若接种多种细菌.则会发生种间斗争而不能测定一种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在接种时.要保证一定的接种量. 2.在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测定中.种内斗争最显著最激烈的时期是 A.调整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答案:C 解析:种内斗争是一种生态因素.种内斗争反应了种内生物对生存空间和生活资源的争夺.在生活空间充裕.营养充足的时候.种内斗争的程度是比较低的.随着微生物个体数目的增加.每个个体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营养物质也越来越少.每个个体对生存空间和资源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种内斗争就越来越激烈.由此可知.在稳定期的种内斗争最激烈.在衰亡期.微生物的数目已经开始减少.pH已经极度不适于微生物的生存.次级代谢产物积累到很高的程度.这时的微生物的生存斗争主要是与无机环境的斗争. 3.温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温度过高.发酵周期缩短.产量降低 B.温度不影响生物合成的途径 C.温度能影响菌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D.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所需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 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发酵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如果温度过高.酶很快失活.菌体衰老.发酵周期就会缩短.产量也会降低,第二.温度能影响生物合成的途径.这是因为生物合成过程需要酶.酶的活性与温度高低有关,第三.菌种吸收营养物质一部分是通过主动运输来完成的.需呼吸作用提供能量.这与温度有关,第四.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需体内旺盛的代谢作基础.而用于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生成的酶不同.因此所需的最适宜的温度也不一定相同. 4.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硝化细菌能以NH3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 B.某些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因定CO2合成有机物 C.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充的营养物质 D.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签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 答案:D 解析:某些细菌如蓝细菌.光合细菌以及红螺菌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因子是指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它们都是要从外界获得补充的.常用的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可用来鉴别饮用水和乳制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等细菌.如果有大肠杆菌.则菌落呈黑色. 5.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高效性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使抗生素工业经久不衰.其中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⑴青霉素发酵产生青霉素.青霉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青霉素是青霉菌的 代谢产物. ⑵在生产和科研中.常选用处于 期的青霉菌作为菌种或研究材料.因为此时的青霉菌代谢旺盛. 和 比较稳定. ⑶对青霉菌菌体生长情况的测定:取一定体积的发酵液.经离心分离.反复洗涤后. .再计算发酵罐中菌体的总重量. 答案:⑴异养需氧型 次级 ⑵对数 个体的形态生理特性 ⑶称菌体的湿重 解析:青霉菌属于真菌.其代谢类型应为异养需氧型.而青霉素作为它的代谢产物.并不是它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所以青霉素应属于次级代谢产物.在测定培养基上青霉菌菌体的生长情况时.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测量青霉菌的细胞数目.另一种是测重量.取一定体积的发酵液.经离心分离.反复洗涤后.称菌体的湿重.或烘干后称干重.再由此计算出其中的细胞总重量.在细菌生长的四个主要时期中.因为处于对数期的细菌代谢旺盛.个体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常作为生产用的菌种和科研的材料. 6.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⑴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 .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⑵“目的菌 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 .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 的代谢类型是 . ⑶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 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 的数量 . ⑷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 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⑸若研究“目的菌 的生长规律.将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 的方法进行计数.以时间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 ⑹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 处理后.才能倒掉. 答案: ⑴目的菌 选择 ⑵化合物A 异养需氧型 ⑶减少 增加 ⑷划线 ⑸定期取样“目的菌 数目的对数 ⑹灭菌 解析:题干中首先说明了A是有机物.后来在培养基中双增加了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通过比较各培养瓶中A的多少.选出“目的菌 .由此还可推断出“目的菌 所需碳源和氮源来自A.是异养型.获得“目的菌 种后.选进行扩大培养.培养过程中及培养结束后注意灭菌. 4.单元测试题目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育种的手段原来越多。某农科所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矮杆抗病(yyRR)的大豆新品种。
  www.k@s@5@u.com                           高#考#资#源#网
(1)获得单倍体植株yR,常用的方法为              ;b过程得到矮杆抗病(yyRR)大豆品种的遗传学原理是                        
(2)大棚栽培中常常补充CO2气肥,但并不能代替土壤施肥,其原因是                                                           。
(3)c途径获得四倍体方法有①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②利用                   技术获得四倍体,该过程需要用到的酶为                                 
(4)配制“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细菌”的选择培养基的思路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育种的手段原来越多。某农科所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矮杆抗病(yyRR)的大豆新品种。

   www..com                           

(1)获得单倍体植株yR,常用的方法为              ;b过程得到矮杆抗病(yyRR)大豆品种的遗传学原理是                        

(2)大棚栽培中常常补充CO2气肥,但并不能代替土壤施肥,其原因是                                                            。

(3)c途径获得四倍体方法有①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②利用                    技术获得四倍体,该过程需要用到的酶为                                 

(4)配制“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细菌”的选择培养基的思路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育种的手段原来越多。某农科所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矮杆抗病(yyRR)的大豆新品种。

   www.k@s@5@u.com                            高#考#资#源#网

(1)获得单倍体植株yR,常用的方法为              ;b过程得到矮杆抗病(yyRR)大豆品种的遗传学原理是                         

(2)大棚栽培中常常补充CO2气肥,但并不能代替土壤施肥,其原因是                                                            。

(3)c途径获得四倍体方法有①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②利用                    技术获得四倍体,该过程需要用到的酶为                                 

(4)配制“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细菌”的选择培养基的思路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为了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纤维素分解菌,进行了以下操作:
第一步:土壤取样。用小铁铲和普通信封将士取回,然后倒入一烧瓶中,加蒸馏水稀释,塞好棉塞。
第二步:制备培养基。
第三步:菌悬液涂布平板。用接种环取少量土壤稀释溶液在以上培养基表层涂布。
第四步:培养观察。把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到35℃的恒温箱中培养1d~2d,观察并记录菌落的生长情况。
根据以上实验操作,完成下列题目:
(1)找出该同学明显的操作错误。
(2)要想增加该实验的说服力,还应该怎么做?

查看答案和解析>>

(16分)请回答以下与实验操作相关的问题。

   (1)提取和分离该植物绿叶中色素时,绘制了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

(如下图),据图分析,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       (填序号)。

  

(2)为了研究该植物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应以显微镜观察并计数根尖

的分生区处于      期的细胞染色体,所用的染色剂是                

   (3)植物纤维素可用于生产乙醇,纤维素分解菌的接种可用平板划线法

                      法。

(4)假设:温度过低,会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能力;温度过高酶会被破坏。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某同学根据实验条件(米汤、唾液、热水、冰水、碘液等)

设计了实验方案,如下图所示:

 根据题中信息,请你把实验方案补充完整:甲装置中的①是指            

②是指                        

请你说出检测因变量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