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课文是如何记叙段太尉的“逸事状 的? 此文取材于真人真事.作者通过三件逸事.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关心人民.临财而不苟取的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同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丑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史料价值. 全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即第一个事件:勇服郭晞.作者依次写悍卒肆志.自荐平乱.诣营陈辞.请留宿营.突出了段秀实外柔内刚的性格.事情的起因是郭晞纵士卒残害百姓.为所欲为.作者先详细地叙述了士卒肆志之状:天天成群结队地在街市上强索财物.不能满意.就奋击折人手足.将各种瓦器都砸碎.狼籍满地.裸露着臂膀扬长而去.至撞杀孕妇人.写暴行之惨烈.如在眼前.接着作者指出了士卒之所以敢为所欲为的症结所在.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白孝德只是心中忧伤却不敢说明.紧接着作者又写段秀实自荐担任都虞候前去平乱.显示了他的刚勇无畏.不久.在郭晞士卒十七人再度横行时.段秀实果断地派士兵捕捉了他们.并一一斩首.把头插在长矛上.竖立在街市示众.这里“注 和“植 两个动词.非常有力地突出了段秀实的“勇 .这是一写其勇.段秀实为民除了害.大快人心.然郭晞士卒岂肯罢休.立时都披上盔甲.事件进入高潮.此时白孝德震恐.而段秀实从容镇定.临危不惧.决定诣营陈辞.作者极写郭晞士卒剑拔弩张.如临大敌的紧张气氛.反衬了段秀实的大智大勇.段秀实不带卫士.不带佩刀.坦然出现在郭营.使郭晞士卒愕然.段秀实知道要治服郭晞.不可能凭借武力.只能晓之以理.因此.辞卫士.解佩刀.选年老腿跛的人持马.这是从心理上消除对方的戒备.作者这样叙写的寓意是:段秀实是不怕死的.他外柔内刚.平易而又刚强的个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至此.段秀实已渐居主动地位.他向郭晞慷慨陈词.指明利害关系后.终于折服了对方.这是二写其勇.至此.事件似已告终.不料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写了段秀实要求留宿军营一节.为什么要写这一情节呢?掩卷细想.却又不难理解.段秀实用大义和利害晓喻郭晞.使郭晞心悦诚服.再拜谢罪.顾叱士卒说:“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 郭晞到底有无约束部下的决心.段秀实要探明白.留宿军营.既显示了段秀实的坦荡胸怀.又可考察郭晞改过的诚意和决心.这是三写其勇. 第二段即第二个事件:仁愧焦令谌.段秀实除了以刚勇取胜对方外.还具有仁信爱民之心.这则逸事叙述他同情.救助.安抚一个无力交租而惨遭毒打的农民.作者通过段秀实一系列行动.展现了他对农者的怜悯之情.写这则事件的结局.作者让第三者淮西寓军帅尹yǐn少荣出场.由他怒斥焦令谌的不敬.不耻.不愧.从侧面烘托了段秀实仁厚慈惠的爱民之心. 第三段即第三个事件:节显治事堂.段秀实不仅具有不畏强暴.疾恶如仇.爱民如子的高贵品质.而且还有清正廉洁的节操.作者写段秀实洞察朱泚之心.拒不收礼.将礼物栖之梁木的逸事.颂扬了他的高风亮节.这则逸事作为段秀实拿笏击泚行为的补充.说明他的气节.不仅表现在大处.而且见于小处.人物形象更显得光彩. 上述三则逸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虽名异.彼此间也无联系.但其精神是相通的.从作者客观的叙述中.使人感受到了深沉的赞颂之情. 第四段交代写作本文的时间.原因及材料的来源.以说明逸事状内容之不谬.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