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用下列10种物质的序号.填空回答问题 ①N2 ②NH4NO3 ③Cl2 ④K2O2 ⑤Cu(OH)2 ⑥CCl4 ⑦CO2 ⑧NaF ⑨NH3 ⑩I2 由非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 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 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 只有离子键形成的离子晶体是 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离子晶体是 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离子晶体是 晶体中既有化学键.又有分子间作用力.还有氢键的是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共14分)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用碳素钢(即铁和碳的合金)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称取碳素钢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混合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之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       (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学取560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SO2+Br2+2H2O===2HBr+H2SO4反应,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4.66g。由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探究二]
根据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分析,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Q1和Q2两种气体,其中Q­1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0893g·L1。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假设有关气体完全反应)。

(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                        
(4)分析Y气体中的Q2气体是如何生成的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确认Q2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洗气瓶M于              (选填序号)。
A.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
(6)如果气体Y中含有Q1,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14分)某学生实验小组拟用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OH)2·CuC03,其杂质主要为FeC03等)制胆矾,实验设计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a)中,实验研磨孔雀石的仪器名称          ;用硫酸浸取的化学方程式:                      
(2)步骤(b)中,pH控制在3.O~3.5,其目的是                        ;加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怎样判断蒸发浓缩已完成:                                          
(4)将制得的样品用热重仪进行热重分析,热重仪原理及热重记录如下表:

写出212~248℃温度范围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FeC03为白色沉淀,此沉淀的Ksp(FeC03)=2×10-11,将FeCl2的稀溶液与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若FeCl2的浓度为2×lO5mol·L-1.则生成沉淀所需Na2CO3溶液的最小浓度为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14分)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硫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2)另称取铁钉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         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学取33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

SO2+Br2+2H2O=2HBr+H2SO4

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于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探究二]

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少量的H2和Q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           

(4)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Q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            (选填序号)。

  a. 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

(6)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14分)2014年10月初,雾霾天气多次肆虐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区。其中,燃煤和汽车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

(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 + 2CO(g) 2CO2(g)+ N2(g)。△H<0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②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代号)。

(2)直接排放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煤燃烧产生的烟气含氮的氧化物,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CH4(g)+2NO2(g)=N2(g)+CO2(g)+2H2O(g)  △H=-867 kJ/mol

2NO2(g)N2O4(g)   △H=-56.9 kJ/mol

H2O(g) = H2O(l)   ΔH = -44.0 kJ/mol

写出CH4催化还原N2O4(g)生成N2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                             

(3)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用NH3处理NOx。已知NO与NH3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现有NO和NH3的混合物1mol,充分反应后得到的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多1.4 g,则原反应混合物中NO的物质的量可能是_____________。

(4)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则2 molCH4与足量H2O(g)反应最多可生成_______mol H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方法制得的H2可以和CO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和二甲醚(CH3OCH3)及许多烃类物质。当两者以物质的量1:1催化反应,其原子利用率达100%,合成的物质可能是                      

a.汽油        b.甲醇            c.甲醛            d.乙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14分)

Ⅰ.(1)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2项应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C2H4

C2H6

C2H6O

C2H4O2

C3H6

C3H8

C3H8O

C3H6O2

C4H8

C4H10

(2)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填序号)

①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甲烷和氯气混合光照   ③苯使溴水层褪色

④乙酸和乙醇反应   ⑤乙醇变成乙醛   ⑥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

Ⅱ.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元素。常温下,六种元素的常见单质中三种为气体,三种为固体。A与E,D与F分别同主族,A能与B、C、D分别形成电子数相等的三种分子,C、D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E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 C               ,F                

(2)分子式为A2B2D4的化合物与含等物质的量的KOH的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              。(用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说明)。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由A、C、D、F和Fe五种元素可组成类似明矾的化合物Z(相对分子质量为392),1molZ中含有6mol结晶水。对化合物Z进行如下实验:

a.取Z的溶液,加入过量的NaOH浓溶液并加热,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b.另取Z的溶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

①Z的化学式为                    

②已知100mL1mol/LZ溶液能与20mL1mol/LKMnO4溶液(硫酸酸化)恰好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