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β较小时.γ也小.有.故.略去透镜厚度.则B.C处距A的距离分别为 因此在第1问解答中. 所述的变化过程对应于 所述的图像变化过程对应于 所述的图像变化过程对应于 例5 将焦距f=20cm的凸透镜从正中切去宽度为a的小部分.如图2-1-19(a).再将剩下两半粘接在一起.构成一个“粘合透镜 .见图2-1-19(b).图中D=2cm,在粘合透镜一侧的中心轴线上距镜20cm处.置一波长的单色点光源S.另一侧.垂直于中心轴线放置屏幕.见图2-1-19(c).屏幕上出现干涉条纹.条纹间距△x=0.2mm.试问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电子技术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某种二极管的特性,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测定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发现当电源反接时,电路中无电流,当正向电压较小时也无电流,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电压/V 1.4 1.5 1.7 1.9 2.0 2.1 2.2 2.3 2.4 2.5
电流/mA 0 0 2.0 4.0 12.0 22.0 32.0 42.0 52.0 60.0
(1)请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用描点法在图2上作出这个二极管的U-I图线;
(2)若加在该二极管两端的正向电压达到1.9V后才能正常工作,则从图线可以看出这种二极管正常工作前后的导电情况有何区别?
正常工作前导电性能差(或电阻大),正常工作后导电性能好(或电阻小)
正常工作前导电性能差(或电阻大),正常工作后导电性能好(或电阻小)

(3)若电源的电动势为6V,内阻不计.当电流表示数为12.0mA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
33.3
33.3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较小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也较小,灯丝的温度较低.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较大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也较大,灯丝的温度较高,已知一只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V 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5A,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是1A,则灯泡两端电压为2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7?湖北模拟)(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1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周期为T=0.02s的交流电源.

①计算vF的公式为vF=
d6-d4
10T
d6-d4
10T

②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偏小
偏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电子技术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某种二极管的特性,用如图2所示的电路测定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发现当电源反接时,电路中无电流,当正向电压较小时也无电流,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电压/V 1.4 1.5 1.7 1.9 2.0 2.1 2.2 2.3 2.4 2.5
电流/mA 0 0 2.0 4.0 12.0 22.0 32.0 42.0 52.0 60.0
①请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用描点法在所给的坐标纸上作出这个二极管的U-I图线;
②根据要求用导线连接实物电路;(图3)
③若电源的电动势为6V,内阻不计,忽略电流表内阻,当电流表示数为0.012A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
333.3
333.3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ABS是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英文缩写.这种系统可以在制动过程中自动控制和调节制动力的大小,防止车轮被完全抱死,以获得最佳的制动效果.

  ABS的理论分析:

  1.地面制动力FB

  FB=Mμ/r 地面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即摩擦力矩Mμ的大小)和轮胎与地面之间的附着力.r为车轮滚动半径.

  2.制动器的制动力Fμ

  若把车轮架离地面,这时阻止车轮转动的便是制动器的摩擦力矩.由图可知Fμ=Mμ/r,制动器制动力是由制动器的参数决定的,并与制动踏板力(即制动时液压或气压压力)成正比.

  3.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轮胎道路附着力的关系

  如图为不考虑制动过程中附着系数φ值变化的地面制动力FB、制动器制动力Fμ以及轮胎与道路附着力Fφ三者的关系.由图可知,当驾驶员踩制动踏板的力较小,制动器摩擦力矩Mμ较小时,车轮只做减速运动,并随着Mμ的增加,Fμ和FB也随之正比例增大,且在车轮未抱死之前,FB=Fμ,此时有

  FB≤Fφ=φG或地面最大制动力FBmax

  FBmax=Fφ

  4.滑移率(s)与最佳制动状态

  所谓滑移率,是指车轮在制动过程中滑移成分在车轮纵向运动中所占的比例,s=(vF-vR)/vF,vF为实际车速,vR为车轮滚动时圆周速度.

  5.附着系数与滑移率的关系

  在实际制动过程中,附着系数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它的大小随着滑移率的变化而变化.实验测定,当滑移率在15%-30%的范围内时,车轮具有最大的纵向附着系数,即可产生最大地面制动力,制动距离相对最短,制动效果最佳.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当滑移率满足什么条件时,车轮为纯滚动、车轮完全抱死而做纯滑动、车轮既滚动又滑动.

2.实际调查一下ABS有哪些优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ABS是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英文缩写.这种系统可以在制动过程中自动控制和调节制动力的大小,防止车轮被完全抱死,以获得最佳的制动效果.

    ABS的理论分析:

    (1)地面制动力FB.

    FB=Mμ/r地面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即摩擦力矩Mμ的大小)和轮胎与地面之间的附着力.r为车轮滚动半径.

           

                    图3-4-14                      图3-4-15

    (2)制动器的制动力Fμ

    若把车轮架离地面,这时阻止车轮转动的便是制动器的摩擦力矩.由图可知

Fμ=Mμ/r,制动器制动力是由制动器的参数决定的,并与制动踏板力(即制动时液压或气压压力)成正比.

    (3)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轮胎道路附着力的关系

    如图为不考虑制动过程中附着系数φ值变化的地面制动力FB、制动器制动力Fμ以及轮胎与道路附着力Fφ三者的关系由图可知,当驾驶员踩制动踏板的力较小,制动器摩擦力矩Mμ较小时,车轮只做减速运动,并随着Mμ的增加,Fμ和FB也随之正比例增长,且在车轮未抱死之前,FB=Fμ,此时有

    FB≤Fφ=φG或地面最大制动力FBmax为FBmax=Fφ.

    (4)滑移率(S)与最佳制动状态

    所谓滑移率,是指车轮在制动过程中滑移成分在车轮纵向运动中所占的比例,S=(VF-VR)/VF ,VF为实际车速,VR为车轮滚动时圆周速度.

    (5)附着系数与滑移率的关系

    在实际制动过程中,附着系数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它的大小随着滑移率的变化而变化.实验测定,当滑移率在15%—30%的范围内,车轮具有最大的纵向附着系数,即可产生地面制动力最大,制动距离相对最短,制动效果最佳.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当滑移率满足什么条件时,车轮为纯滚动、车轮完全抱死而做纯滑动、车轮既滚动又滑动?

(2)实际调查一下,ABS有哪些优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