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长江 大河(源头.入海.长度.流域面积.分段.支流.经过的行政区.地形区.各段特征): 1. 水系特征 源头: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东雪山沱沱河 入海:东海 分段:宜昌.湖口 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赣江 行政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 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2. 水文特征: 多峡谷.落差大.水流急.富水力 河道弯曲.水量大.多支流湖泊.水患多 江阔水深.平稳.利于航运 3. 开发.治理 (1)开发:水能.航运.旅游 ① 水能:上游丰富.发挥长江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 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洲坝.丹江口.安康.二滩.龚嘴.隔河岩.乌江渡.在三峡的西陵峡中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② 黄金水道:长江是最主要的内河航道.是东西交通的大动脉.要充分发挥其航运价值.下游价值最大 价值: ① 长江航线与铁路运输相比.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② 长江流域资源丰富.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主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干流上沿岸有众多的工业城市,③ 干流航线与多条南北铁路和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了南北广大地区 建设: ① 一方面疏浚长江航道.对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 的荆江进行重点治理.加强沿江港口建设,② 一方面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大力建设沿江经济带 (2)治理--洪涝 ① 原因 自然--中游河道弯曲.普降暴雨时 人为--上游植被破坏.中游围湖造田.人为加剧水患.因此要建设防洪工程 ② 措施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了一批分洪.蓄洪工程.修建了许多水库.并重点治理荆江河段.长江上中游造林和水土保持.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1998年长江洪水的成因分析 1998年6-8月份.长江出现的全流域组合型的特大洪水.有专家认为与厄尔尼诺现象有直接的关系.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导致了全球大气环流活动的异常,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导致大量暖湿空气输向我国大陆.印度洋水温异常使得孟加拉湾的湿热空气变强.吹向中国.使长江流域维持了一个明显的降雨带.造成了长江上.中.下游都降强暴雨.形成了特大洪水. 但是.这次特大洪水的形成.除了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原因: ① 森林破坏惊人.水土流失严重.造成长江中上游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长江的含沙量剧增.加大了因暴雨而酿成洪灾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了自然界本身的抗灾减灾能力.据1957年统计.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为36.38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面积的20.2%,30年后的1986年.森林覆盖率减少了一半多.为10%.水土流失面积却猛增1倍.达73.94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面积的41%. ② 水土流失导致的泥沙淤积和人们大量围湖造田.使长江流域承担蓄洪重任的八大湖泊面积剧减.从20世纪40年代未到80年代初.八大湖泊面积减幅1半.容水体积减少5500多立方千米.超过了建设中的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的两倍. ③“人水争地 现象突出.长江流域现有4亿多人.本不应该有人定居的泄洪区内都住满了人.并发展了相当规模的经济.这种现象势必加重洪水的灾害程度. 通过这次大水灾的教训.国务院提出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的灾后重建32字方针.实际上就是要实施长江全流域的综合治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使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典型例题] [例1] 解释“长江之歌 歌词中带点字的地理意义.回答以下问题.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1)作为长江发源地的“雪山 .是指 高原上的 山.长江的流向是自 向 .在 境内“奔向东海 .全长 千米.是我国第 大河.世界第 大河. (2)长江的“惊涛 .即巨大的水能.主要集中在 游河段.该河段是指从 至 省的 一段. (3)长江干流流经 个省级行政区.沿途接纳了众多支流.如果用“健美的臂膀 比喻长江支流.则位于长江北岸的“臂膀 自西向东有 江. 河. 江. 江. 江,位于长江南岸的“臂膀 有 江. 江和 江. 答案: (1)青藏 唐古拉 西 东 上海 6300 一 三 (2)上 源头 湖北 宜昌 (3)11 雅砻 大渡 岷 嘉陵 汉 乌 湘 赣 解析:长江是我国一条重要的河流.同学们必须熟记此流域.对照地图完成这道题. [例2] 读横断山区的图.回答: (1)C地势特点是 .依据 . (2)C地形特点是 .此地形特点主要是 作用. (3)此河段输沙量较 可能导致的后果 . 答案: (1)北高南低 河流自北向南流进海 (2)山河纵列 山高谷深 河流的外力侵蚀 (3)大 水土流失严重 [例3] 读“我国主要江河径流量 分析问题: (1)图中字母分别代表:长江 .黄河 .珠江 .淮河 .松花江 (2)黄河流域径流总量和松花江流域相差不大.但人均径流量明显 .原因是 . (3)珠江流域面积和长度都小于黄河.但年径流量总比黄河 .原因是 . (4)黄河下游部分河段近年来经常出现断流象.原因是 . (5)我国华北平原水资源日益不足.解决的办法是 . 答案: (1)D B E C A (2)大 珠江流域位于湿润地区 降水丰富 (3)少 人口密集 (4)降水量先天不足.中上游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量日益变大 (5)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实现长江水的“南水北调 [模拟试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7年12月16日,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报请国务院同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首次开展的“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部试验区彰显中央促进中部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坚定决心,同时也表明我国探索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落实科学发展观迈出了新的步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汉位于长江流域腹心,是长江中游水陆交通枢纽,号称“九省通衢”,明清时期已发展成为长江中游重要的工商业重镇。自近代开埠通商,各类新式工商企业陆续兴办,武汉工商业日益发达,到19世纪末发展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材料二  武汉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发源地。武昌起义爆发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立即宣布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又颁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人民享有言论、结社、信仰等自由;还通告全国,号召各省人民发动起义,共同推翻清政府腐朽统治。

(1)近代武汉开埠通商的背景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开埠通商后武汉工商业日益发达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湖北军政府政治制度变革的基本主张,指出武昌起义的重大影响。

材料三  中部地区(指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六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处中部腹地,承东又启西,照南又顾北。中部地区的每一个发展步伐的外溢效应都能惠及东部和西部……综合分析中部地区就会发现,“中部崛起”战略具有“四两拨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如同在中部腹地安装一台强有力的发动机。——《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转折——为什么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

   (3)结合材料三和图(中原城市群规划图)分析: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手段。与国内其他城市群相比,你认为中原城市群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材料四  我国某区域图

   (4)图中甲区域为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它是             与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

材料五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机制作用的日益增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对中部地区的依赖日益加深,所以,必须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东部地区提供广阔而稳定的原料产地和市场,如果中部地区发展不起来,将直接拖累东部地区的发展,严重阻碍全国经济的增长。

   (5)材料五主要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什么观点?

材料六  2007年6月11日,在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坚持科学发展,推进改革创新,为构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而奋斗》的报告中说,武汉依托人才、技术、工业基础的优势,在打造城市圈的过程中逐渐显示出了作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武汉的光纤、激光和数控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走上了一条“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早在一年前,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10号文件也已将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4个中部城市群正式入围,这意味着武汉已进入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视野。

   (6)结合材料六,运用所学的政治常识分析党和政府在中部的崛起中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面“青藏高原对气流的影响示意图”和“青藏高原气象资料”,完成以下各题。

来自青海省气象局近40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平均每10年温度升高0.16℃,而过去的100年,世界平均气温仅上升了0.7℃,从降水资料来看,虽然近40年来青藏高原的降水总量在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1.69mm,但降水增加主要在冬春季节,夏季和秋季降水都在减少,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年降水量有所减少。

(1)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东部地区冬季降水的影响是____________,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藏高原隆起后,对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藏高原气温升高且降水量减少对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河流源头的补给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4)促使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除了气候变暖等大气因素外,还有一些人为原因,据你了解的情况列举三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中部地区在我国历史和现代社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洪武时期湖北地区移民的迁入迁出分布示意图

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认为,“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首先“填”的都是平原及丘陵区,而“湖广填四川”几乎是与“江西填湖广”同时发生的。

……江西在元末属于陈友谅的势力范围,即使在朱元璋统一全国以后,其残余势力仍然对明政权构成威胁。因此,江西地区长期遭受着明朝统治者的“重赋”待遇。

材料二  ……过去5000年大概有3000年出头甚至更多,我们中国最精彩的故事在河南发生。我们已经有22个朝代在这里建都。随着我们国家最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我们又看到了中国部地区加快复兴的前景……回往过去30年……我们非常清晰地看到所有的资源都在流明。……打开国门之后,资本、技术、投资、贸易机会、人才各种要素向哪里转移?中国的沿海区域,首先是珠三角、然后是环渤海。我们今天中国沿海城市看到了和世界一流城市差不多的场景。过去五年一个非常清晰的现象是若干资源要素开始向中国内陆转移。画一路线图的话中国沿海地区,中国内陆地区……

——郑州市副市长薛云伟《商业文明与城市变迁》(2009年12月6日)

材料三  多年来,中部成为国家宏观战略政策支持的边缘化地区,中部地区经济在“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面临日益困难的窘境。2001年,全国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首次出现东快、西次、中部居后的局面,中部塌陷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针对中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的状况,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

(1)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洪武时期“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积极意义。

(2)九江是我国近代“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分析其成为米市和茶市的自然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中部地区在我国历史和现代社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洪武时期湖北地区移民的迁入迁出分布示意图

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认为,“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首先“填”的都是平原及丘陵区,而“湖广填四川”几乎是与“江西填湖广”同时发生的。
……江西在元末属于陈友谅的势力范围,即使在朱元璋统一全国以后,其残余势力仍然对明政权构成威胁。因此,江西地区长期遭受着明朝统治者的“重赋”待遇。
材料二  ……过去5000年大概有3000年出头甚至更多,我们中国最精彩的故事在河南发生。我们已经有22个朝代在这里建都。随着我们国家最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我们又看到了中国部地区加快复兴的前景……回往过去30年……我们非常清晰地看到所有的资源都在流明。……打开国门之后,资本、技术、投资、贸易机会、人才各种要素向哪里转移?中国的沿海区域,首先是珠三角、然后是环渤海。我们今天中国沿海城市看到了和世界一流城市差不多的场景。过去五年一个非常清晰的现象是若干资源要素开始向中国内陆转移。画一路线图的话中国沿海地区,中国内陆地区……
——郑州市副市长薛云伟《商业文明与城市变迁》(2009年12月6日)
材料三 多年来,中部成为国家宏观战略政策支持的边缘化地区,中部地区经济在“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面临日益困难的窘境。2001年,全国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首次出现东快、西次、中部居后的局面,中部塌陷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针对中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的状况,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
(1)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洪武时期“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积极意义。(8分)
(2)九江是我国近代“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分析其成为米市和茶市的自然条件。(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