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大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 .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 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 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2)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 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 水. 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 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 而实 现. 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pH和硬度两项. 测定液体pH的方法是 . 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 . 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 等消毒剂.也可以通过 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3)为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某医疗小分队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 对灾民的居住环境进行消毒.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300 kg. 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 kg.配制的主要步骤是: . . . 解析:(2)①新水源中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后应过滤除去沉降物. ②测定液体pH要注意应使用干燥的pH试纸,硬水中含Ca2+.Mg2+ 浓度较大. 可用肥皂水鉴别.若产生大量沉淀.则是硬水. ③常用消毒剂有漂白粉.氯气.臭氧等. (3)根据配制前后溶质质量不变:0.5%×300 kg=15%x.即得x=10 kg 配制的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 答案:(1)BC (2)①过滤 ②把干燥的pH试纸放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点在pH试纸 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肥皂水振荡.若出现较多沉 淀则为硬水.否则为软水 ③漂白粉(或氯气.二氧化氯和臭氧等.一种即可) 蒸馏 (3)10 计算 量取 稀释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大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

    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

    原因是________.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2)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

    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

    水.

    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 

    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________(填操作名称)而实

    现.

    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pH和硬度两项.

    测定液体pH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________

    等消毒剂,也可以通过________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3)为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某医疗小分队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

    对灾民的居住环境进行消毒.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300 kg,

    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______kg,配制的主要步骤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灾难造成的失踪、死亡人数超过数万.在抗震救灾的报道中,我们经常看到大批人民解放军、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穿梭于灾区进行杀菌消毒.已知“84消毒液”具有很强的杀菌消毒作用,价格低、易贮存,其制作原理是用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NaOHNaClO+NaCl+H2O).

已知下列物质都可用作饮用水消毒剂,从经济、实用、便于运输等角度考虑,大面积对饮用水消毒,最好选用

[  ]

A.

K2MnO4

B.

浓H2SO4

C.

O3

D.

Ca(C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救灾过程中,防疫人员密切关注水质,时时检测。有关其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检测水质中大肠菌群的指标量,防止饮用后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急剧增加

B.防止饮水的尸碱中毒

C.检测水的含量,看是否能及时供应灾区饮用

D.饮用水是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为防止在大灾之后疫病流行,全国各地向灾区运送了大量的各种消毒液,如NaClO溶液.某校探究性学习小组对消毒液次氯酸钠(NaClO)的制备与性质等进行了探究.
甲同学:为制备消毒液,探究并制作了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NaClO溶液)发生器,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
请完成下列问题:若通电时,为使生成的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则电源的a电极名称为______极(填“正”、“负”、“阴”或“阳”),与其相连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装置溶液中反应生成NaCl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乙同学:从某超市中查询到某品牌消毒液包装说明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主要有效成份为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8000-10000mg/L.可用于各类家居用品、餐具、棉织衣物等的消毒,对彩色织物可能有褪色作用.切勿用于丝绸、毛、尼龙、皮革、油漆表面,勿用于铝、铜、碳钢制品.本品须密封,置阴凉暗处保存.
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Ⅰ.阅读材料,根据学过的知识判断问题
(1)室温条件下,该消毒液(NaClO)溶液的pH______7(填“>”、“<”或“=”),
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
(2)该消毒液还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填序号).
A.强氧化性   B.强还原性   C.不稳定性    D.漂白性    E.弱酸性
Ⅱ.确定要研究的问题
该消毒液对碳钢制品的腐蚀原理.
Ⅲ.设计方案,实施探究
(1)用烧杯取少量样品,将一颗光亮的普通碳钢钉放入烧杯,浸泡一段时间.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为了进一步探究碳钢钉在该消毒液(NaClO)中的腐蚀原理,丁同学设计了如图2实验装置,写出碳(C)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为防止在大灾之后疫病流行,全国各地向灾区运送了大量的各种消毒液,如NaClO溶液。某学校探究性学习小组对消毒液次氯酸钠(NaClO)的制备与性质等进行了探究。
甲同学:
为制备消毒液,探究并制作了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NaClO溶液)发生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
(1)若通电时,为使生成的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则电源的a电极名称为__________ 极(填“正”、“负”、“阴”或“阳”),与其相连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
(2)电解饱和食盐水是氯碱工业的基础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装置中反应生成NaCl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若在所得的NaClO溶液中逐滴加入FeCl2溶液,将看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
乙同学:
从某超市中查询到某品牌消毒液包装说明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I.阅读材料,根据学过的知识判断问题
(3)室温条件下,该消毒液(NaClO)溶液的pH_____7(填“>、<或=”),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4)该消毒液还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填序号)。
A.强氧化性
B.强还原性
C.不稳定性
D.漂白性
E.弱酸性
(5)从该消毒液的保存要求分析,导致其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 。
II.确定要研究的问题: 该消毒液对碳钢制品的腐蚀原理。
III.设计方案,实施探究
(6)用烧杯取少量样品,将一颗光亮的普通碳钢钉放入烧杯,浸泡一段时间。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了进一步探究铁钉在该漂白剂(NaClO)溶液中的腐蚀原理,丁同学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装置,写出碳(C)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