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1-3回答20-21题. 20.当晨昏线处在C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上昼夜平分 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D.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21.当晨昏线从CD→AB之间的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D.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小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图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1,回答1~2题。

1.与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对应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④地位于(  )
A.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副热带高压带        D.副极地低压带
3.8月23日,②的昼长约为(  )
A.24小时        B.22小时       

C.20小时        D.18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1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 日的日出时间。读图1,回答以下3题。

1.与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对应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④地位于

A.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副热带高压带    D.副极地低压带

3.8月23日,②地昼长约为

A.24小时  B.22小时  C.20小时  D.18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1,回答第1~3题。

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

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图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下表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回答问题。(11分)

年份

指标

GDP(亿元) (当年价格)

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实际利用外资额(亿美元)

出口额(亿美元)

1978

2.4

15.5

0.0

0.0

1992

58.5

48.3

1.3

1.2

2000

200.8

59.4

7.1

20.3

2008

1 500.6

65.3

16.1

386.8

(1)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下表内容。(3分)

区位条件工业区

鲁尔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区

自然资源

①________

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交通

内河航运、陆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多样,方便快捷

内河航运、陆路、航空和②________等运输方式齐全,方便快捷

市场

市场广阔

市场广阔

劳动力

③________

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

(2)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4分)

(3)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据图、表,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以下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图1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 

材料二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读图1,说出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名称并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3)读图2,说出自A地至B地地势是如何变化的,并说明理由。

(4)罗布泊几近干涸,与其水量最大时相比,罗布泊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