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 解析:漏斗可用于过滤.分离固.液混合物.蒸馏烧瓶可用于蒸馏或分馏.分离固.液混合物或液.液混合物.分液漏斗用于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物.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实验室里可用如图一所示的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并验证氯水的性质.
图一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中盛有15mL 30%的KOH溶液,并置于水浴中;③的试管中盛有15mL 8%的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中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中先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再通过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
浓盐酸
浓盐酸
(填写试剂名称).
(2)为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和②之间安装盛有
b
b
(选填字母编号)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本实验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
Cl2+2OH-=Cl-+ClO-+H2O
Cl2+2OH-=Cl-+ClO-+H2O

(4)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两者的差异是
反应的温度不同、反应物浓度不同
反应的温度不同、反应物浓度不同

(5)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图二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的曲线是
M
M
(选填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该晶体的操作是
过滤
过滤
(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6)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中溶液颜色会发生变化:最初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原因是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酸使石蕊显红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酸使石蕊显红色
;接着溶液逐渐变为无色,是因为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将石蕊氧化为无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将石蕊氧化为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硫酸亚铁铵晶体为浅绿色,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和(NH42SO4都要小;能水解;具有还原性,但比硫酸亚铁稳定.以下是将绿矾(FeSO4?7H2O)、硫酸铵以相等物质的量混合可制得摩尔盐晶体的流程图.根据下图回答:

(1)为处理废铁屑表面的油污,用10%Na2CO3溶液清洗,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CO32-+H2OHCO3-+OH-
CO32-+H2OHCO3-+OH-

(2)步骤1中采用倾析法分离出铁屑,下列适合用倾析法的有
AB
AB

A.沉淀的颗粒较大     B.沉淀容易沉降     C.沉淀呈胶状    D.沉淀呈絮状
(3)步骤2中铁屑过量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Fe+2Fe3+=3Fe2+
Fe+2Fe3+=3Fe2+
.步骤2中溶液趁热过滤的原因是
防止溶液冷却时,硫酸亚铁因析出而损失
防止溶液冷却时,硫酸亚铁因析出而损失

(4)步骤3中,加入(NH42SO4固体后,应加热到
溶液表面出现晶膜
溶液表面出现晶膜
时,停止加热.需经过的实验操作包括:
蒸发浓缩
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冷却结晶
、减压过滤(或抽滤)等得到较为
干燥
干燥
的晶体.
(5)抽滤装置的仪器有:
布氏漏斗
布氏漏斗
抽滤瓶
抽滤瓶
、安全瓶、抽气泵组成.
(6)产品中Fe2+的定量分析:
制得的摩尔盐样品中往往含有极少量的Fe3+.为了测定摩尔盐产品中Fe2+的含量,一般采用在酸性下用KMnO4标准液滴定的方法.
称取4.0g的摩尔盐样品,溶于水,并加入适量稀硫酸.用0.2mol/L KMnO4溶液滴定,当溶液中Fe2+ 全部被氧化时,消耗KMnO4溶液体积 10.00mL.
①请完成滴定过程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5
5
Fe2++
1
1
MnO4-+
8H+
8H+
=
1
1
Mn2++
5
5
Fe3++
4
4
H2O
②本实验的指示剂
D
D

A.酚酞    B.甲基橙   C.石蕊   D.不需要
③KMnO4溶液置于
酸式
酸式
(酸式、碱式)滴定管中
④终点颜色的变化:
溶液由无(浅绿)色变为浅紫色,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滴定到终点
溶液由无(浅绿)色变为浅紫色,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滴定到终点

⑤产品中Fe2+的质量分数为
14%
14%

(7)在25℃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H42 CO3、(NH42SO4、摩尔盐三种盐溶液a,b,c,其铵根离子浓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
a<b<c
a<b<c
.(用a,b,c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1?下城区模拟)乙酰乙酸乙酯(CH3COCH2COOC2H5)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液体,熔点:-45°C,沸点:180.8℃,它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原料.在实验室,它可以由乙酸乙酯在乙醇钠的催化作用下缩合而制得,反应式为:
2CH3COOC2H5 CH3COCH2COOC2H5+C2H5OH
反应中催化剂乙醇钠是由金属钠和残留在乙酸乙酯中的微量乙醇作用生成的,而一旦反应开始,生成的乙醇又会继续和钠反应生成乙酸钠.乙酰乙酸乙酯制备的流程如下:
金属钠,有机液体
回流
  钠熔化
振荡②
小米状钠珠
回收有机液体③
加入乙酸乙酯④
橘红色溶液
乙酸酸化⑤
含乙酰乙酸乙酯的混合物
⑥ 
乙酰乙酸乙酯粗产品
阅读下面关于乙酰乙酸乙酯制备的实验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
(1)将适量干净的金属钠放入烧瓶中,为了得到小米状的钠珠,需将钠熔化,为了防止钠的氧化,熔化时需在钠上覆盖一层有机液体,下表是钠和一些常用有机液体的物理性质:
甲苯 对二甲苯 四氯化碳
密度(g/cm3 0.97 0.88 0.87 0.86 1.60
熔点(℃) 97.8 5.5 -95 13.3 -22.8
沸点(℃) 881.4 80 111 138.4 76.8
最好选用
对二甲苯
对二甲苯
来熔化钠.是否能用四氯化碳?
(填“是”或“否”)
理由是
四氯化碳的沸点比钠的熔点低
四氯化碳的沸点比钠的熔点低

(2)将烧瓶中的有机液体小心倾出,迅速加入适量乙酸乙酯,装上带有一根长玻璃导管的单孔胶塞,并在导管上端接一个干燥管.缓缓加热,保持瓶中混合液微沸状态.在实验中,使用烧瓶必须干燥,原料乙酸乙酯必须无水,原因是
有水则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使乙酸乙酯水解
有水则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使乙酸乙酯水解

烧瓶配上长导管的作用是
导气及冷凝回流
导气及冷凝回流
,导管上端接一干燥管的目的是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烧瓶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烧瓶

(3)步骤⑥为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其目的是
使乙酰乙酸乙酯分层析出(分层)
使乙酰乙酸乙酯分层析出(分层)
,写出步骤⑦实验操作的主要仪器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填最主要一种).
粗产品(含乙酸乙酯和少量水及乙酸等)经过几步操作,最后成为纯品.
粗产品
无水硫酸钠
过滤
水浴蒸馏
减压蒸馏
乙酰乙酸乙酯
(4)向分离出的乙酰乙酸乙酯粗产品中加无水硫酸钠固体的作用是
干燥水分
干燥水分

(5)精馏乙酰乙酸乙酯时需要减压蒸馏,装置如图所示.
冷凝管的进出水方向应
b
b
口进,
a
a
口出.毛细管的作用是
平衡压强、提供汽化中心、防暴沸
平衡压强、提供汽化中心、防暴沸

(6)实验最后所得产品远少于完全转化的理论产值,除了反应过程中的损耗外,主要原因是
反应是可逆反应,只能部分转化
反应是可逆反应,只能部分转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由亚硫酸钠和硫粉通过化合反应制得:Na2SO3 + S  Na2S2O3,常温下溶液中析出晶体为Na2S2O3·5H2O。Na2S2O3·5H2O于40~45℃熔化,48℃分解;Na2S2O3 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水中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Ⅰ.现按如下方法制备Na2S2O3·5H2O:

将硫化钠和碳酸钠按反应要求比例一并放入三颈烧瓶中,注入150mL蒸馏水使其溶解,在分液漏斗中,注入浓盐酸,在装置2中加入亚硫酸钠固体,并按下图安装好装置。

(1)仪器2的名称为                

装置6中可放入               

A.BaCl2溶液    B.浓H2SO4    C.酸性KMnO4溶液    D.NaOH溶液

(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浓盐酸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较均匀的通入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并用磁力搅拌器搅动并加热,反应原理为:

①Na2CO3+SO2 =Na2SO3+CO2   

②Na2S+SO2+H2O=Na2SO3+H2S

③2H2S+SO2=3S↓+2H2O         

④Na2SO3+SNa2S2O3

总反应为:2Na2S+Na2CO3+4SO2= 3Na2S2O3+CO2

随着二氧化硫气体的通入,看到溶液中有大量浅黄色固体析出,继续通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约半小时。当溶液中pH接近或不小于7时,即可停止通气和加热。溶液PH要控制不小于7理由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Ⅱ.分离Na2S2O3·5H2O并标定溶液的浓度:

(1)为减少产品的损失,操作①为        ,操作②是抽滤洗涤干燥,其中洗涤操作是用

            (填试剂)作洗涤剂。

(2)蒸发浓缩滤液直至溶液呈微黄色浑浊为止,蒸发时为什么要控制温度不宜过高

                                                                             

(3)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置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

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294g/mol)0.5880克。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

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14H+=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

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2I-+S4O62-,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三次消耗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0.00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

的浓度为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由亚硫酸钠和硫粉通过化合反应制得:Na2SO3 + S  Na2S2O3,常温下溶液中析出晶体为Na2S2O3?5H2O。Na2S2O3·5H2O于40~45℃熔化,48℃分解;Na2S2O3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水中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Ⅰ.现按如下方法制备Na2S2O3·5H2O:
将硫化钠和碳酸钠按反应要求比例一并放入三颈烧瓶中,注入150mL蒸馏水使其溶解,在分液漏斗中,注入浓盐酸,在装置2中加入亚硫酸钠固体,并按下图安装好装置。
(1)仪器2的名称为               
装置6中可放入               

A.BaCl2溶液 B.浓H2SO4 C.酸性KMnO4溶液 D.NaOH溶液

(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浓盐酸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较均匀的通入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并用磁力搅拌器搅动并加热,反应原理为:
①Na2CO3+SO2 =Na2SO3+CO2   
②Na2S+SO2+H2O=Na2SO3+H2S
③2H2S+SO2=3S↓+2H2O        
④Na2SO3+SNa2S2O3
总反应为:2Na2S+Na2CO3+4SO2= 3Na2S2O3+CO2
随着二氧化硫气体的通入,看到溶液中有大量浅黄色固体析出,继续通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约半小时。当溶液中pH接近或不小于7时,即可停止通气和加热。溶液PH要控制不小于7理由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Ⅱ.分离Na2S2O3·5H2O并标定溶液的浓度:

(1)为减少产品的损失,操作①为       ,操作②是抽滤洗涤干燥,其中洗涤操作是用
           (填试剂)作洗涤剂。
(2)蒸发浓缩滤液直至溶液呈微黄色浑浊为止,蒸发时为什么要控制温度不宜过高
                                                                      
(3)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置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
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294g/mol)0.5880克。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
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14H+=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
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2I-+S4O62-,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三次消耗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0.00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
的浓度为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