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阅渎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7年初.中国近代著名军事家蒋方震在谈到中国能否打过日本的问题时指出“--中国有地大与人众的两个优越条件.不战则已.战即不能不动用拖的哲学.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把敌人拖垮而后矣. 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 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国民党陆军上将.蒋介石的亲信之一)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的时候.提出“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施迅速决战之战略.但因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故我国对倭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不能不根据优劣相反的客观条件.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在此项大方针下.国军作战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预定之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期.在抗战第一时期.国军--消耗敌人战力.保存我军主动.借以空间换时间.扩大战场.分散敌军兵力.以求达成提早阻止敌人前进.乃建立长期抗战的目的. -- 材料二 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即达二百余位.其中有11位上将.34位中将.48位少将. --摘自中华网 回答: (1)指出蒋方震和陈诚在抗战的基本策略上有何相同之处?其共同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蒋方震提出的抗战“要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 是否可能实现?为什么? (3)蒋方震和陈诚的主张有合理之处.但均未找到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出路.结合材料分析:他们认为取得抗战胜利的途径各是什么?其共同的缺陷是什么?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国民党的抗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