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错误之一:因忽视周期性引起的多解而出错. 例28.如图所示.光滑的弧形槽的半径为R.A为弧形槽的最低点.小球B放在A点正上方离A点的高度为h.小球C放在M点.同时释放两球.使两球正好在A点相碰.则h应为多大 错解 :对B球.可视为单摆.延用单摆周期公式可求C球到达O点的时间: 对B球.它做自由落体运动.自h高度下落至O点. 要求两球相碰.则应有tB=tC,即.解得:.分析纠错:上述答案并没有完全错.分析过程中有一点没有考虑.即是振动的周期性.因为C球在圆形轨道上自C点释放后可以做往复的周期性运动.除了经过TC/4时间可能与A相碰外.经过t=TC/4+NtC的时间都可以与A相碰.正确答案是: 典型错误之二:因对波的叠加原理理解不深刻而出错. 例29.两列简谐波均沿x轴传播.传播速度的大小相等.其中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如图中实线所示.一列波沿x负方向传播.如图32中虚线所示.这两列波的频率相等.振动方向均沿y轴.则图中x=1,2,3,4,5,6,7,8各点中振幅最大的是x= 的点.振幅最小的是x= 的点. 错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振幅最大的是x=2.6的点.振幅最小的是x=4.8的点. 分析纠错:对于x=4.8的点.此时两列波引起的位移矢量和为零.但两列波引起的振动速度矢量和最大.故应是振动最强的点.即振幅最大的点.对于x=2和6的点.此时两列波引起的位移矢量和为零.两列波引起的振动速度的矢量和也为零.故应是振动最弱的点.即振幅最小的点. 典型错误之三:因没有理解波的图像会随时间变化而出错 例30. 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从波传到x=5m的M点时开始计时.已知P点相继出现两个波峰的时间间隔为0.4s.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列波的波长是4m B.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10m/s C.质点Q经过0.5s才第一次到达波峰 D.M点以后各质点开始振动时的方向都是向下 错解:由质点Q.经过0.4s波传到它.又经过T/4Q点第一次到达波峰.所以C对. 分析纠错 : (1)从图上可以看出波长为4m.选A. (2)实际上“相继出现两个波峰 应理解为.出现第一波峰与出现第二个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因为在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而一次全振动应表现为“相继出现两个波峰 .即T=0.4s.则V=λ/T=10m/s,所以B选项正确. 经过0.4s开始振动.而波是沿x轴正方向传播.即介质中的每一个质点都被它左侧的质点所带动.从波向前传播的波形图可以看出.0.4s波传到Q时.其左侧质点在它下方.所以Q点在0.5s时处于波谷.再经过0.2ss即总共经过0.7s才第一次到达波峰.所以选项C错了. (4)从波的向前传播原理可以知道.M以后的每个质点都是先向下振动的.所以选项D是对的. 此题正确答案为A.B.D. 典型错误之四:因错误认为“双向波 是一列波而出错 例31.如图所示,S为上下振动的波源. 振动频率为100Hz.所产生的横波左右传播. 波速为80m/s.已知P.Q两质点距波源S的距离为SP=17.4m.SQ=16.2m.当S通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P.Q两质点的位置是: A.P在波峰.Q在波谷, B.都在波峰, C.都在波谷 , D.P在波峰.Q在波峰. 错解:根据λ=VT=0.8m,SP=17.4m=λ,SQ=16.2m=λ,据此可作出波形图如图36所示.故可得到“P在波峰.Q在波峰 .而错选D. 分析纠错:波源S在振动的过程之中要形成分别向左右传播的两列波.波形应如图所示.故可得到“P在波峰.Q在波谷 .而应选A. 典型错误之五:因忽视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而出错.. 例32.在均匀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相邻两质点的距离均为s.如图甲所示.振动从质点1开始向右传播.质点1开始运动时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经过时间t.前13个质点第一次形成如图38乙所示的波形.关于这列波的周期和波速有如下说法 A.这列波的周期T=2t/3 B这列波的周期T=t/2 C.这列波的传播速度v=12s/T D.这列波的传播速度v=16s/T 错解:由图38可知:波长λ=8s,而在时间t内波向前传了3λ/2,所以周期T=2t/3.传播速度v=12s/T.即AC正确. 分析纠错:上述解答错在没有理解题意.题说“经过时间t.前13个质点第一次形成如图38乙所示的波形 .并不说波只传到前13个质点.如果是只传到前13个质点.由于第13个质点此时振动方向向下.所以质点1开始运动时的速度方向也应该竖直向下.这与题给条件矛盾.所以在时间t内波向前传了2λ,所以周期T=t/2.传播速度v=16s/T.即BD正确.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