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3--5题. 3.日全食发生的条件是 A.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时. 太阳.月球.地球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B.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 太阳.月球.地球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C.太阳.月球.地球成直角时 D.太阳.月球.地球成直角时 4.在下列城市中.最先看到食甚现象的是 A.上海 B.成都 C.武汉 D.北京 5. 日食发生时.是观察太阳外部结构的有利时机.在下列天文现象中.最有利于观察的是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9年7月22日出现了日全食天文奇观,我国部分地区位于全食带内。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7月22日的日食带

  材料二:全食持续时间最长位置

  地点:北纬24.2°,东经144.

  食甚时间:2009年7月22日02时35分21秒(uTc)(uTc与格林尼治平均时(GMT, Greenwich Mean Time)一样,都与英国伦敦的本地时相同。)

  太阳高度:86°

  月球本影路径宽度:258千米

  日全食持续时间:06分钟38.8秒

(1)日全食发生的条件是什么?________

(2)7月22日,日全食带扫过的我国主要地形区有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盆地,这里大城市众多、人口密集,是我国普及天文科学知识的重要机遇。在上海、成都、武汉三城市中,最先看到食甚现象的城市是________。同日上午在月球本影扫过地带的邻近地区能看到的天文现象则是________。

(3)日食发生时,是观察太阳外部结构的有利时机,在太阳黑子、太阳风、日珥等天文现象中,最有利于观察的是________现象。

(4)对上海地区而言,观察日全食和月全食的机会哪一个多?________

(5)如果去台湾岛南端观测这次日食,预计食甚时观测到的日食景象为________

(6)图中O点食甚的时候,广东省各地的太阳正位于天空的________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玉米也疯狂。以美国为首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主要包括以玉米为原料开发生物乙醇)拉动了世界玉米的价格飙升,也带动了饲料成本上升后中国猪肉价格的暴涨和持续高位运行。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中、美两国是世界玉米最主要的生产大国。2007年度,中国玉米产量为1.7亿吨,美国玉米产量为3.3804亿吨(占全球玉米产量的43.67%)。我国农业部预测,预计本年度中国饲料玉米需求将速到1.05亿吨。美国农业部预测,本年度美国玉米的期末库存为4255万吨,算上期初库存2901万吨,美国年度玉米剩余量预计将速到1.1875亿吨。

材料二 下图是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指示玉米带)。

材料三 下图是玉米产业发展过程示意图。

材料四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攀升和石油资源的日渐紧张,大力发展生物乙醇燃料生产是我国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然而国家发改委却紧急叫停了玉米加工乙醇的项目审批。

(1)对比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分布,指出影响玉米分布的自然区位因素。

(2)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大于美国,但总产量差异较大。影响中、美两国玉米生产差异的区位因素有(  )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C.水源条件

D.机械化水平 E.市场条件 F.生产方式

(3)分析近年来美国玉米产业迅速向现代玉米能源加工业发展转变的原因。

(4)在玉米深加工政策上,中、美两国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2006年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国在玉米深加工发展上不能复制美国模式。试指出我国玉米向能源加工产业发展的国情制约因素。

(5)目前国家停止玉米加工乙醇项目审批的原因是(  )

A.用玉米生产乙醇比用其他生物原料的成本高 B.不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

C.我国玉米生产产量下降严重        D.会引发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中新社郑州2008年8月11日电        素有“中国粮仓”美誉的河南省作出决定,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河南建设成全国粮食核心区,力争到2020年实现粮食年产量在目前500亿千克的基础上再增加150亿千克,达到650亿千克。读河南省地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4一5

(1)判断河南省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判断依据。

(2)下列属于河南粮食生产的优势或不足的是(多选)

A.地跨暖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优越

B.耕地面积广阔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中低产田比重大E.旱涝灾害频发

(3)为实现上述目标,你认为河南应采取哪些措施?

(4)目前我国粮农增产而不增收甚至人不敷出的现实屡挫粮农生产积极性,我国粮食生产面临巨大挑战和危机。为此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图表和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石油价格的强劲上涨,生物燃料乙醇代替部分石油产品势在必行,我国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是在“十五”期间提出的,近期国际粮价大涨,国家发出通知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材料二:据浙江日报报道,浙江省农民纷纷到东北建粮仓,北上种粮,再销售到江浙沪地区。

材料三:中国东北第一大湖呼伦湖近年来水位骤降,盐碱化加剧,水环境恶化令人触目惊心,已严重危及中国北方绿色屏障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林区。

1.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产区,图中A地是_______________平原,B地是_________________平原。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吉林省2003年――2005年玉米种植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年份在三种谷物的合计种植面积中占到了_________%。

3.我国发展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燃料工业存在的主要障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浙江省农民纷纷到东北去种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太湖平原由粮食调出区变为调入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东北第一大湖呼伦湖水位骤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了加强与哈萨克斯坦合作,2002年12月4日,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建议俄罗斯联邦政府重新启动“北水南调”工程;修建一条大运河,将俄罗斯的鄂毕河河水南引,直抵中亚的阿姆河与锡尔河,与之共同汇入咸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河。流量丰富,但航运价值不大,简述其主要自然原因。

(2)简述俄罗斯将鄂毕河水引入咸海的主要意义。

(3)俄罗斯的主要农业地带是在(    )

       A.①河流域            B.②河流域           C.③河流域            D.④河流域

(4)D、B地形区上修建铁路的最大地质困难是什么?

材料一  “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曰洋灯,火锅名曰洋锅,细而至于酱油之佳者亦名洋酱油,颜料之鲜艳者亦呼洋红洋绿。……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洋乎洋乎?盖洋洋乎!”

 ——陈作霖《秉烛里谈》

材料二  传统社会的价值观是“贵义贱利”,居于“四民之末”的商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但是,晚清时期“重商”不仅发展为影响深远持久的社会思潮,而且也改变了清王朝的国策,由“重农抑商”变为“以工商立国”。表现在社会风尚方面,就是习俗更易具有了商业化趋向。商人不仅捐纳功名跻身于绅士之列,而且有名望的绅士们也相率从商,在绅与商的交互渗透中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绅商阶层”。在社会交往中,也出现“交往重衣冠而不问出身”的时俗。

——《新编中国通史·晚清社会风貌》

材料三  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派人士倡导发动女权运动。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其后与康广仁等在广州正式成立了“不缠足会”,并逐渐推广,新学堂则以不缠足为基本的入学条件,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经济成长历程》(岳麓版必修Ⅱ):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5)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晚清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特点。

(6)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材料四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会使地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对此,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与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气候变化问题才引起了大众关注,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问题;至上世纪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7)结合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材料五  2009年入秋以来,包括重庆在内的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共5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威胁。对此,专家认为:此次旱灾既与天气异常有关,也有西南地区植被破坏、生态失衡有关。

       旱灾发生后,重庆市委、市府立即作出了抗灾的重要指示。各有关部门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

(8)西南地区遭遇特大旱灾和重庆市的应对措施给我们什么样的唯物论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