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南方周末》2009年2月12日报道: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持续袭击了我国15个省(市、区),8个冬麦主产区(河北、山西、安徽、河南、江苏、山东、陕西、甘肃)首当其冲,1.3亿亩耕地受灾,几占我国冬麦种植面积的一半。图12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图13为“我国人均水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华北地区易受旱灾袭击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河南、山西等地为抗旱保苗,大打机井抽取地下水。长期过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分)材料一 晋陕内蒙古区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8310多万。本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也是中国自然环境脆弱、农牧业交错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图1为“晋陕内蒙古区侵蚀类型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2009年2月27日备受瞩目的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北干线开工。引黄入晋工程是跨流域的世界级大型引水工程,北干线引水工程是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图2为“引黄入晋工程线路示意图”。
(1)比较图1中I类侵蚀区与II类侵蚀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差异;并说出III类侵蚀区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名称。(5分)
(2)简要说明图1所示地区主要存在的土地退化问题及其对华北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8分)
(3)引黄入晋工程南干线已于5年前建成,据图2分析南干线调水的有利条件,并分析北干线在N处向南弯曲的原因。(6分)
材料三 内蒙古地区正在建设的神华“煤制油”直接液化项目,年消化原煤1500万吨,产成品油500万吨。今后15年内,该项目计划投资2000亿,预计达到年产3000万吨油品的能力,形成新的产业链,效益比直接卖原煤可提高20倍。此外,在安徽、黑龙江、河南,甚至新疆,大小不等的“煤变油”项目都在“蠢蠢欲动”。图3为“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
(4)有人认为“煤变油”核心技术已经突破,可以建设。但也有人认为“煤变油”项目负面影响太大,不应该建设。你赞成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示意我国耕地面积变化
材料二 图2示意2000年以来我国耕地减少因素构成
材料三 2009年6月25日是第十九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2010年6月25日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为“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约用地”。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导致2001—2003年耕地迅速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可能为__ __。(4分)
A.灾害损失 B.生态退耕 C.农业结构调整 D.建设用地增加
(2)结合材料二说明对农业用地造成实质性减少的因素有____ 。(4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生态退耕”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可能影响是____ 。(4分)
①有利于保持水土 ②降水量明显减少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促进水循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结合材料回答:你认为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晋陕内蒙古区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8310多万。本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也是中国自然环境脆弱、农牧业交错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图1为“晋陕内蒙古区侵蚀类型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2009年2月27日备受瞩目的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北干线开工。引黄入晋工程是跨流域的世界级大型引水工程,北干线引水工程是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2“引黄入晋工程线路示意图”。
比较图1中I类侵蚀区与Ⅱ类侵蚀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差异;并说出Ⅲ类侵蚀区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名称。
简要说明图1所示地区主要存在的土地退化问题及其对华北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引黄入晋工程南干线已于5年前建成,据图2分析南干线调水的有利条件,并分析北干线在N处向南弯曲的原因。
材料三 内蒙古地区正在建设的神华“煤制油”直接液化项目,年消化原煤1500万吨,产成品油500万吨。今后15年内,该项目计划投资2000亿,预计达到年产3000万吨油品的能力,形成新的产业链,效益比直接卖原煤可提高20倍。此外,在安徽、黑龙江、河南,甚至新疆,大小不等的“煤变油”项目都在“蠢蠢欲动”。图3为“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
有人认为“煤变油”核心技术已经突破,可以建设。但也有人认为“煤变油”项目负面影响太大,不应该建设。你赞成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图11是中国某次赴南极科学考察航线,此次中国南极科考队仍乘“雪龙号”考察船于某年11月20日在上海港启航出发,先前往中山站 (南纬 69°22' 24",东经76°22' 40")完成大陆南极科考任务后,再经长城站(南纬62°12' 59″,西经58°57'52")于次年3 月20日返回上海港。图12 是美国阿盟森—斯科特科考站。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期赴南极科考较为理想。请至少从两方面加以说明。 (6分)
(2)图11中①、②分别示意此次科考的前往与返回航线,请结合图示往返航线概述科考队乘“雪龙号”在往返航程中需要应对与克服的主要困难,并指出由中山站前往长城站航线上最北点的经纬度(地理坐标)。(8分)
(3)中山站时间2009 年2月2日9 时25 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南纬80°25′01″,东经 77°06′58″,海拔 4087米)正式开站。请分别指出昆仑站开站 时的北京时间和昆仑站与中山站之间的大致距离。 (6 分)
(4)美国在南极点己建立了阿盟森—斯科特科考站(图12所示)。
a.在图11中标注该站位置,并说明确定该位置的方法。(6分)
b.阿盟森—斯科特科考站的旧站采用的是穹顶状建筑,而新站采用的是高脚式建筑。请结合图 12 和所学知识分别简要说明原因。(6分)
(5)当阳光直射曾母暗沙时,我国在南极地区三座考察站中的 站和 站为白天。(4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