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2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同学们.本讲开始我们学习高中地理选修讲述的是有关国土整治的知识.全书以个案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若干国土整治方面的典型案例.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案例本身所讲述的地理事实及其原理.更重要的是通过个案.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做到能举一反三.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和时事热点.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评价它们的利弊得失.突出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 本册教材的知识与初中地理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初中地理的区别在于:它是以区域而不是以部门地理来组织教材的.它将部门地理的内容落实到具体区域上.所以说.本册教材涉及的许多知识都是以初中地理知识为基础的.是初中地理知识的提炼和综合.要学好本册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必须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在本书的第一单元首先从总体介绍我国的区域差异.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我国国土的差异.为后面讲述我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专题提供背景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分我国的自然差异和经济差异两方面.每一部分内容在讲述时.都是先大后小.先粗后细.如自然差异.先讲全国的三大自然区.然后再讲每一个自然区内部的差异,经济差异.先讲全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再讲每个地带的特征.重点分析东部地带的内部差异. 我国的自然差异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在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的差异.综合地貌和气候这两个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可把我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每个自然区在地貌和气候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 这种差别还间接反映在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要素上.并且形成各区内部差异的主导因素也有所不同.最终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有明显差异.由此可见.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不是仅依靠某一种自然要素的划分.而是一种综合性划分.这种综合划分能反映出自然区之间最大的差异.经济差异这部分内容主要从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现状出发.讲述我国明显存在的地带性经济差异.并剖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以及我国为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三个地带间协调发展所应采取的发展战略. 本单元共分4课.自然差异部分2课.经济差异部分2课.重点就是抓住差异性.从差异中寻找制约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因素.为后面各单元做好知识准备.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川藏铁路示意图。
材料二:
    2009年9月,川藏铁路正式动工。该线全线贯通后成都到拉萨只需8个多小时。川藏铁路起于成都,经康定、林芝到拉萨,全长1629千米。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组成了一条色彩斑斓的彩带,既有无限魅力又考验着这项伟大的工程。
材料三:
    川藏铁路沿线自然资源富足,其中玉龙铜矿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铜矿床之一,探明储量达650万吨。川藏铁路的修建,还将打通我国与南亚的陆路经贸通道。目前西藏的亚东和聂拉木口岸是我国通往南亚印度、尼泊尔的两个重要陆路口岸,拉萨通往亚东和聂拉木口岸的出境通道也已纳入我国中长期路网规划。
(1)川藏铁路从拉萨到成都跨越了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一、二、三)级阶梯。填出序号代表的地形单元: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川藏铁路对西藏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该区域自然条件对川藏铁路建设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举两例修建该铁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3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3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

    材料一  上世纪80年代,年广九创办“安徽芜湖傻子瓜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被称为发家致富的楷模;1981年至1984年,年广九的雇工由3人发展到103人,仅1984年就纳税30多万元。这期间他依靠灵活的经营手段,将产品迅速打进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年广九成为中国最早的百万富翁之一。这时“资本家复辟”、“剥削”等帽子也都戴到了年广九的头上,有人提出要“办”年广九。安徽省芜湖市检察院也正式对年广九提起公诉。

(1)从材料看,上世纪80年代,私营企业面临什么问题后来是怎样解决的?

材料二  新华网南京2008年10月9日电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历史性变化。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调生活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走出国门”,30年来,中国农民经历了几千年来发展变化最快的“改革开放”洗礼,生存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现在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活跃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农民的角色定位历史性的变化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出现了哪些变化?

材料三  中国各区域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变化图(左图)与中国工业制成品净出口比较优势变化图(右图)。

  (3)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布局类型并简要说明原因。

  (4)试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并简要说明原因。

    材料四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由于家庭承包经营的生产专业化、市场化、机械化水平都比较低,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今,安徽风阳小岗村大胆尝试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又让农民找到了一条向全面小康迈进之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5)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农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意义。

    材料五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平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达到1.5万亿美元左右,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则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6)我国取得上述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个根本原因体现的主要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帐篷变高楼,黄山变牧场。”(《歌唱二郎山》)

(2)材料二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那些积极作用。

材料三

(3)根据表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利用表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所呈现趋势的原因。

材料四       

材料五

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互补。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

   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泰国曼谷,长达1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4)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5)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6)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并列举两例修将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材料六

    国民经济各部门存在密切联系。据测算,建设1公里高速公路要消耗钢材500-1500吨、水泥4000-12000吨,平均消耗沥青1900吨。新增100亿元投资可带动400亿元的投资规模。在建设周期内每亿元高速公路建设可创造就业岗位3900个。2009年,我国铁路建设投资6000亿元,消耗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可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可达1.5个百分点。

材料七

    交通运输是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四川省针对其在西南地区的区位特点和省情,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过程中,着力打造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2008年四川省境内新开工铁路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087亿元,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767亿元。2009年四川省交通建设预计完成投资580亿元。

(7)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经济意义。

(8)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正确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