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 (1).稳定情绪.有效利用提前入场的10分钟.这期间.可以做几次深呼吸.尽快使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按考试规定.提前5分钟发卷.在这5分钟里.主要是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破损.漏印.印刷不清等现象.如有应及时更换,同时浏览整卷.了解一下质量.题型.做到心中有数. (2).合理分配时间.现在的考试都是限时考试.即考答题的准确度.又考答题的速度.要求既快又准确.一份试卷中各题的占分比例不一样.要学会“量体裁衣.看分花时 .分值小就少花时.分值大就多花时.假如一个只有2分的选择题花去你10分钟的时间.那肯定是不合理的.这样势必减少其他题目的解答时间.被某个难题“粘 住后花了大量时间还没有眉目.就赶快转移兵力.把其他的先攻下来,最后有时间再集中精力主攻“堡垒 . (3).先易后难.拿到考卷.先做容易题.后做难题.这不但是经验之谈.而且符合心理学原理.刚进考场时.人的心情都比较紧张.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都还未适应考场上的紧张气氛.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待做过几题后.特别是做了几道有把握的容易题之后.心情才逐渐稳定下来.智力活动也恢复了常态.这时再做难题就容易成功.而且做的题越多.拿到的分数也就越多.心里就越有底.自信心也就大大增强. 现在高考题已经从“一题把关 变为“多题把关 .不少解答题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 .往往是入口宽.下手易.但是深入难.解到底更难.因此看似容易的题也绝不是送分题.感觉难度大的题也有容易得分之点.所以.考生拿到题之后.切不可因题易而大意亦不可因题难而胆怯.应冷静分析.寻找突破点.得分点.尽量拿分. (4).准确快速解题.在认真审题后.要力求答题准确无误.不仅要做到思路清晰.方法对路.还应做到每一步的推导.演算都要准确.且书写清楚.格式规范.凡是会做的题.力求一遍做对.提高效率.理科科目求解的原始式尤其要注意准确性.这就要求平时应掌握好“双基 .养成周密思考.严谨解题的好作风.克服一知半解.好高骛远的习气. (5).遇难题.先跳过去.因为思维卡壳或其他原因.一时解不出某一题.不要过多的纠缠.浪费时间.待其他会做的题完成后.再回过头来攻它. (6).草稿纸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草稿纸上的字迹要清楚.标明题号.以备自己检查时用.选择题也在草稿纸上写出简单的论证过程.在草稿纸上做好后.应立即抄到正式卷子上.并应准确无误. (7).不留“空白 .做题“空白 无论如何是不会得分的.有的题不会做或没有把握.也不要空着.对于客观题如没有把握.要坚持相信第一感觉.经验告诉我们.第一感觉往往是最理想的选择.或者用排除法筛除其中一两个选项.再从剩余的选项中选出较为正确的选项.对于主观题.可以采用“分步 .“分点 得分的方法.会多少答多少.即使写上一些相关的公式也可能会有一定的分数.以达到在能得分的地方绝不失分.不易得分处争取得分的目的. (8).保持卷面整洁美观.答题时要注意字迹清楚.标点正确.答案布局合理.保证整张试卷卷面的整洁美观.这除了能得到客观上的好分数外.还能得到主观上的“感情分 .心理学中的晕轮效应表明.一个人对某人有了一定认识后.会影响到对该人其他方面的认识和评价.阅卷老师在枯燥.单调的批改过程中.看到整洁美观的卷子.会产生赏心悦目的舒适感觉.会觉得这考生不错.其他能力也肯定比人家好.于是卷面清楚者的得分好上加好.糊涂者的得分差上更差.两者分数比客观分数的差距拉得更远了. (9).化学选择题出现机率大的重要考点有:①阿佛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②原子结构(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关系),③离子方程式的判断正误.离子共存的判断,④氧化还原反应(记住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电极反应(注意化合价升降守恒.电子转移守恒.最终产物判断),⑤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晶体熔沸点比较⑥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三个主要的守恒关系.注意抓主要矛盾.若能反应.则要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水解和电离情况.再做出判断,⑦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判断,⑧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物质分离和检验),⑨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注意官能团的性质.等效氢..做选择题的四种基本方法:排除法.极值法.估算法.猜测法等.若仍没有头绪.可填上你的第一感觉选中的代码.答案与题目要结合考虑(一定要读完全部题包括4个选项.然后再思考).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
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原子的L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D与E同主族,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F3+离子M层3d轨道电子为半满状态.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C<O<N
C<O<N

(2)A最简单的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是
正四面体
正四面体
,其中心原子采取
sp3
sp3
杂化,属于
非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
(填“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F和M(质子数为25)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下表:
元    素 M F
电离能
(kJ?mol-1
I1 717 759
I2 1509 1561
I3 3248 2957
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M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
Mn2+的3d轨道电子排布为半满状态较稳定
Mn2+的3d轨道电子排布为半满状态较稳定

(4)晶体熔点:DC
EC(填“<、=、>”),原因是
MgO与CaO都为离子晶体,Mg2+半径小于Ca2+,则MgO的晶格能大于CaO,所以熔点高
MgO与CaO都为离子晶体,Mg2+半径小于Ca2+,则MgO的晶格能大于CaO,所以熔点高

(5)H2S和C元素的氢化物(分子式为H2C2)的主要物理性质比较如下:
熔点/K 沸点/K 标准状况时在水中的溶解度
H2S 187 202 2.6
H2C2 272 423 以任意比互溶
H2S和H2C2的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相同,造成上述物理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与水分子可形成氢键
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与水分子可形成氢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硫代硫酸钠(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可由亚硫酸钠和硫粉通过化合反应制得,装置如图Ⅰ;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Ⅱ所示.
精英家教网
(1)Na2S2O3?5H2O的制备:
①写出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B中混合液被气流搅动,反应一段时间后,硫粉的量逐渐减少.当B中溶液的pH接近7时就停止加热,理由是
 
;装置C的作用是
 

③过滤B中的混合液,将滤液经过
 
 
、过滤、洗涤、烘干,得到产品.
(2)饱和Na2CO3溶液吸收少量SO2后所得溶液呈弱碱性,含有OH-、SO32-、HCO3-等阴离子.
请设计试验方案,证明“滤液”中存在SO32-、HCO3-,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仪器及试剂:pH计、小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玻璃棒、过滤装置和滤纸;2mol/L盐酸、1mol/LBaCl2溶液、1 mol/LBa(NO32溶液、品红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等.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取适量“滤液”于小烧杯中,用滴管向小烧杯加入过量l mol/L BaCl2溶液. 若出现白色浑浊,溶液可能存在SO32-
步骤2:将小烧杯中的浊液过滤、洗涤,将所得固体、滤液分别置于试管A、B备用. /
步骤3:向试管A中加入
 
 
步骤4:向试管B中加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原子的L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D与E同主族,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F3+离子M层3d轨道电子为半满状态.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写出C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
,F位于周期表
d
d
区.
(2)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C<O<N
C<O<N
.(写元素符号)
(3)F和质子数为25的M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下表
元素 M F
电离能(kJ?mol-1 I1 717 759
I2 1509 1561
I3 3248 2957
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M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
Mn2+的3d轨道电子排布为半满状态较稳定
Mn2+的3d轨道电子排布为半满状态较稳定

(4)晶胞中F原子的配位数为
8
8
,若F原子的半径为rcm,则F晶体的密度为
112
6.02×1023×(
4
3
3
r)3
g/cm3
112
6.02×1023×(
4
3
3
r)3
g/cm3
(用含r的表达式表示),该晶胞中原子空间利用率为
68%
68%

(5)H2S和C元素的氢化物(分子式为H2C2的主要物理性质比较如下
熔点/K 沸点/K 标准状况时在水中的溶解度
H2S 187 202 2.6
H2C2 272 423 比任意比互溶
H2S和H2C2的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相同,造成上述物理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与水分子可形成氢键
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与水分子可形成氢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本题包括A、B两小题,分别对应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两个选修模块的内容.请选定其中一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两题都做,则按A题评分.
A.《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W四种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36.已知X、Y和Z为第三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
电离能/kJ?mol-1 I1 I2 I3 I4
X 496 4562 6912 9543
Y 738 1451 7733 10540
Z 578 1817 2745 11578
(1)X、Y、Z的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Al>Mg>Na
Al>Mg>Na
(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Y的第一电离能大于Z的原因是
Y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处于全满稳定状态,能量降低
Y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处于全满稳定状态,能量降低

(2)W元素应用广泛,是一种重要的生物金属元素,如人体内W元素的含量偏低,则会影响O2在体内的正常运输.已知W2+与KCN溶液反应得W(CN)2沉淀,当加入过量KCN溶液时沉淀溶解,生成配合物,其配离子结构如图所示.
①W元素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
3d64s2
3d64s2

②已知CN-
N2
N2
分子互为等电子体,1molCN-中π键数目为
2NA
2NA

③上述沉淀溶解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N)2+4KCN=K4[Fe(CN)6]
Fe(CN)2+4KCN=K4[Fe(CN)6]

B.《化学实验》:无色晶体硫酸锌,俗称皓矾,在医疗上用作收敛剂,工业上作防腐剂、制造白色颜料(锌钡白)等.某实验小组欲用制氢废液制备硫酸锌晶体,进行了以下实验:
(1)取50mL制氢废液,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后,用ZnO调节滤液使pH约等于2,加热、蒸发、浓缩制得较高温度下的硫酸锌饱和溶液,冷却结晶,得到粗制的硫酸锌晶体.
①加入少量氧化锌调节滤液使pH≈2目的是
将硫酸转化成硫酸锌除去硫酸,且不带进其他杂质
将硫酸转化成硫酸锌除去硫酸,且不带进其他杂质

②加热蒸发、浓缩溶液时,应加热到
溶液表面出现晶膜
溶液表面出现晶膜
时,停止加热.
(2)粗晶体在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滴加1~2滴稀硫酸,用沸水浴加热至晶体全部溶解.停止加热,让其自然冷却、结晶.抽滤(装置如图2所示).将所得晶体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1-2次,得到较纯的硫酸锌晶体.
①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
布氏漏斗
布氏漏斗
;b
吸滤瓶
吸滤瓶

②抽滤跟普通过滤相比,除了得到沉淀较干燥外,还有一个优点是
过滤速度快
过滤速度快

③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晶体的目的是
利用乙醇的挥发,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水分,减少硫酸锌的损失
利用乙醇的挥发,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水分,减少硫酸锌的损失

(3)在制取氢气时,如果锌粒中混有少量的铁、铜杂质,对硫酸锌的质量
(填“有”、“无”)影响,原因是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过滤除去;铁虽然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但锌比铁活泼,只要锌粒过量,就可置换硫酸亚铁中铁过滤除去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过滤除去;铁虽然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但锌比铁活泼,只要锌粒过量,就可置换硫酸亚铁中铁过滤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
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原子的L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D与E同主族,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F3+离子M层3d轨道电子为半满状态.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写出F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63d64s2
1s22s22p63s23p63d64s2
,F位于周期表
d
d
区.
(2)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N>O>C
N>O>C

(3)F和M(质子数为25)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下表:
元    素 M F
电能
(kJ?mol-1
I1 717 759
I2 1509 1561
I3 3248 2957
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M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
Mn2+的3d轨道电子排布为半满状态较稳定
Mn2+的3d轨道电子排布为半满状态较稳定
而Fe2+的3d轨道电子数为6,不是较稳定状态
而Fe2+的3d轨道电子数为6,不是较稳定状态

(4)已知F晶体的堆积方式与金属钾相同,则F晶胞中F原子的配位数为
8
8
,一个晶胞中F原子的数目为
2
2

(5)H2S和C元素的氢化物(分子式为H2C2)的主要物理性质比较如下:
熔点/K 沸点/K 标准状况时在水中的溶解度
H2S 187 202 2.6
H2C2 272 423 以任意比互溶
H2S和H2C2的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相同,造成上述物理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氧元素电负性很强,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熔沸点比H2S高,H2O2分子与水分子可形成氢键,所以与任意比互溶
氧元素电负性很强,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熔沸点比H2S高,H2O2分子与水分子可形成氢键,所以与任意比互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