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氢氧化钠的性质 1. 白色固体,易潮解,溶解放热,强腐蚀性 (使用中注意安全.称量时应注意?) 2. 强碱,具有碱的通性: 跟酸中和;跟酸性氧化物反应;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沉淀,跟铵盐反应生成氨气 (实验中制取氨气用消石灰) 3. 氢氧化钠跟两性氧化物(Al2O3)反应,跟两性氢氧化物[Al(OH)3]反应 4. 氢氧化钠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 5. 腐蚀玻璃.陶瓷等硅酸盐制品.特别是熔融态的氢氧化钠强腐蚀性.(保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 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时间过长,熔化氢氧化钠的容器选择等) 7. 氢氧化钠跟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用NaOH溶液吸收残余氯气),实验室制得的溴苯有红褐 色.可用氢氧化钠除去. 8. 氢氧化钠跟苯酚反应(用于苯酚与苯等有机物的分离)(醇羟基没有酸性.不与氢氧 化钠反应) 9. 酯的碱性水解,油脂的皂化反应 根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 ①.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镁盐 ②.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常见为铝盐 ③.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亚铁盐 ④.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逐渐消失-偏铝酸钠 ⑤.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硝酸银或硅酸钠或苯酚钠 ⑥.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继续加.沉淀消失-硝酸银(制银 氨溶液) ⑦.加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铁盐,生成蓝色沉淀-铜盐 ⑧.石灰水中通入气体.能生成沉淀.继续通时沉淀逐渐消失.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⑨.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淀.继续通.沉淀能逐渐消失的溶液: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继续通二氧化碳时沉淀不消失的有硅酸钠溶液.苯酚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 十 ----既跟酸反应又跟碱反应的物质小结 1. 金属铝 2. 两性氧化物 3. 两性氢氧化物 4. 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 5. 弱酸弱碱盐(如(NH4)2S,NH4HCO3等) 6. 氨基酸.蛋白质 7.其他: 如 十一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Ⅰ.下表是诸暨市一百超市出售的“雪涛牌”加碘精制盐的有关说明:

产品标准号

GB5461-2000

配    料

精制盐、碘酸钾、抗结剂

质量等级

一级

含碘量

(35±15)mg/kg

食用方法

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储藏方法

密判保存、防潮防热

分装日期

2008年10月8日

Ⅱ.下面是某网站上刊出的有关碘及碘的化合物的一些信息:

  自然界中碘主要以碘化物和碘酸盐的形式存在。碘在海水中的含量甚微(5×10-8%),但海洋中某些生物如海带、海藻等具有选择性吸收和聚积碘的能力,因而干海藻是碘的一个重要来源。日前世界上碘主要来自钾利硝石,其中含碘O.02%~1%,智利硝石中碘主要以碘酸钠(NaIO3)的形式存在。通常情况下碘是一种紫黑色固体,易升华,只能少量溶于水得棕黄色的碘水溶液。碘遇淀粉(面粉的主要成分)会出现明显的蓝色。碘离子(I-)具有明显的还原性,而高价态的碘则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如:

2Nal+3H2SO4+MnO2=2NaHSO4+MnSO4+2H2O+I2        (一)

2NaIO3+5NaHSO3=2NaSO4+3NaHSO4+H2O+I2          (二)

反应(一)是从海藻灰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反应(三)是从智利硝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一)中NaI被        (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反应(二)中NaIO3        剂,若有1.5mol NaIO3发生了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是            mol。

(2)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上述“雪涛牌”精制盐中是否真的含有碘元素的实验。请你完成空白部分。

     实验名称:  ①                                    

     实验目的:1.认识碘酸钾中的碘元素转变成碘单质的化学反应

               2.认识碘单质的检验方法

     实验用品:试管、胶头滴管、“雪涛牌”精制盐、亚硫酸氢钾溶液、淀粉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或实验结论

1.取精制盐少许于一支试管

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

固体在

水中溶解

“雪涛牌”精制盐能溶于水

2.向上述溶液中滴加适量的亚

硫酸氢钾溶液,振荡

溶液变成

棕黄色

②(填化学方程式)

3.再向上述溶液中滴加淀粉溶

液,振荡

“雪涛牌”精制盐中含有碘元素

问题讨论:我省的温州有很长的海岸线,海产品丰富,海产品中或多或少含有碘元素,而海产品又是温州人的主要副食品,那么温州人的食用盐中需要加碘吗?

并说说你的理由。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