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 (1)-OH连在链端点碳原子上的醇.即R-CH2OH结构的醇.被氧化成醛. (2)与-OH相连碳原子上只有一个氢原子的醇.即 结构的醇.被氧化成酮(.其中R.R′为烃基.可同.可不同). (3)与-OH相连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醇.即 结构的醇(R.R′.R″为烃基.可相同可不同).不能被催化氧化. ∵ 不能形成.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苯环上原有的取代基对新导入苯环上的取代基的位置有一定影响,其规律是:
①苯环上新导入的取代基所占的位置主要决定于原有取代基的性质.
②可以把原有取代基分成两类:第一类如:-OH,-X(Cl,Br),-O-C-R,-R等,可使新导入的取代基进入苯环的邻位和对位;第二类如-NO2、-SO3H、-CHO等,可使新导入的取代基进入苯环的间位.当第一类和第二类同时存在时,以第一类为准.
(1)请写出图中第②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C的结构简式.
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C的结构简式为

(2)写出同分异构体D,E的结构简式:D
;E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判断含氧酸酸性强弱的一条经验规律是:含氧酸分子结构中含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多,该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含氧酸酸性强弱与非羟基氧原子数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名称 次氯酸 磷酸 硫酸 高氯酸
结构式 Cl-OH 精英家教网 精英家教网 精英家教网
非羟基氧原子数 0 1 2 3
酸性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最强酸
(1)亚磷酸H3PO3和亚砷酸H3AsO3分子式相似,但它们的酸性差别很大,H3PO3是中强酸,H3AsO3既有弱酸性又有弱碱性.由此可推断它们的结构式分别为:①
 
;②
 

(2)H3PO3和H3AsO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①
 
;②
 

(3)在H3PO3和H3AsO3中分别加入浓盐酸,化学方程式为: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4)指出下面物质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PO43-
 
;CS2
 

(5)有两种活性反应中间体微粒,它们的微粒中均含有1个碳原子和3个氢原子.根据下面给出的这两种微粒的球棍模型,写出相应的化学式:
精英家教网
 
精英家教网
 

(6)按要求写出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构成的中性分子的化学式:平面形分子
 
;三角锥形分子
 
;四面体形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利用中学所学的相关规律,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1)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化学方程式如下:2NO+2CO 2CO2+N2
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实验编号 T/℃ NO初始浓度
mol?L-1
CO初始浓度
mol?L-1Com]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g-1
280 1.2×10-3 5.8×10-3 82
      124
350     124
①请在表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②设计实验Ⅱ、Ⅲ的目的是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氨催化吸收法,原理是NH3与NOx反应生成无毒的物质.某同学采用以下装置和步骤模拟工业上氮的氧化物处理过程.提供的装置:

步骤一、NH3的制取
①所提供的装置中能快速、简便制取NH3的装置是:
H
H
(填装置序号).
②若采用C装置制取氨气(控制实验条件相同),情况如下表:
 试剂组合序号  固体试剂(g) NH3体积(ml) 
 a  12.0gCa(OH)2(过量)  10.8gNH4Cl  2688
 b  10.8g(NH42SO4  2728
 c  12.0gNaOH(过量)  10.8gNH4Cl  3136
 d  10.8g(NH42SO4  3118
 e  12.0gCaO(过量)  10.8gNH4Cl  3506
 f  10.8g(NH42SO4  3584
分析表中数据,实验室制NH3产率最高的是
f
f
(填序号).
步骤二、模拟尾气的处理:

选用上述部分装置,按下列顺序连接成模拟尾气处理装置:
③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Cu+8H++2NO3-=3Cu2++2NO↑+4H2O
3Cu+8H++2NO3-=3Cu2++2NO↑+4H2O

④D装置作用有:使气体混合均匀、调节气流速度,还有一个作用是:
防止氨气溶解(或防止倒吸)
防止氨气溶解(或防止倒吸)

⑤D装置中的液体可换成
C
C
(填序号).
a.CuSO4溶液          b.H2O        c.CCl4         d.浓H2SO4
⑥该同学所设计的模拟尾气处理实验还存在的明显缺陷是:
未反应的NO无法处理,会污染环境
未反应的NO无法处理,会污染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镁条投入到稀盐酸中 C.产生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④将铝条投入到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E.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
同周期
同周期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蒸馏水、AlCl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
仪器:①
烧杯
烧杯
,②
试管
试管
,酒精灯、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
(3)实验内容:(将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填入下表)
实验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实验现象(填A~E)
⑤的化学方程式
AlCl3+3NaOH=A1(OH)3+3NaCl
AlCl3+3NaOH=A1(OH)3+3NaCl
A1(OH)3+NaOH=NaAlO2+2H2O
A1(OH)3+NaOH=NaAlO2+2H2O

(4)实验结论:
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