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对联式.对联知识虽然在中学阶段没有系统讲解.但是对联艺术毕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今天的我们应读继承和发扬这一艺术传统.更重要的是.对联题直接指向的是对考生语文素养的考查.随着考查的深入.对联题型定会趋向多样化. 考点3:变换句式 [考点解说]变换句式的基本题型 ⑴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 在动词性谓语句中.主语是施动者.即动作的发出者.这种句子是主动句,主语是受动者.即动作的接受者.这种句子是被动句.一个主谓句.既有施动者.又有受动者.可以按照表达的需要.或者选用主动句.或者选用被动句.下面情况常用被动句:①为了强调被动者.而主动者不需要或不愿或无从说出,②为了使句式整齐,③表示特定的感情. 互换的主要思考点是主语和宾语的变换:主动句变被动句.将主动句的宾语变成被动句的主语.主动句的主语放在“被 之后构成介宾短语作被动句的状语,被动句变为主动句.将被动句的主语变为宾语.将“被 所带的对象变为主语.去掉“被 宇. ⑵长句和短句的变换 长句和短句各有其修辞效果.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长句主要用于书面语.议论描写中.短句主要用于口语场合.演讲词等.长短句变换时要注意两个问题:①意思不能变.②内容不能省略. ⑶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 单句常见的变式句有主渭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变式句强调的是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单句的常式句与变式句可以互相变换.如: 他匆匆忙忙地走了. 他走了.匆匆忙忙地. ⑷整句和散句的变换 整句和散句互换的思考点主要是重复性用词.整句改为散句则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为细小成分;散句改为整句则要加上重复使用的词语.使相关内容构成整齐句式,或将句中不太整齐的并列部分修整.分别组合.变为排比句或对偶句. ⑸单句和复句的变换 单句与复句的转换主要是根据意义关系改变语法结构. 单句变复句的主要方法是:如果是几个简单的单句.便可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组成复句.即通过关联词语来勾联分句的意义.使之成为一个有整体意义的表意单位.如果是结构复杂的单句.便把复杂的成分分解出来.构成具有儿个主谓结构的表意单位.单句变为复句后.表意更有整体性.更有逻辑联系.更加严密.复句变单句的主要方法是:将分句抽出来变为只有一套主渭结构的一个一个细小的表意单位.但要根据意义加上恰当的主语等.也要注意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复句变单句后.取消了表意的整体性. ⑹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变换 经常出现在口语中的句式叫口语旬式.它句子较短.结构简单.少用关联词语·通俗易懂.活泼自然.经常出现在书面语中的句式叫书面语句式.它多用长句.结构较复杂.关联词语使用较多.严谨周密.庄重典雅. 口语句式变为书面语句式或书面语句式变为口语句式.主要在于句子结构的长短转换以及词语运用的变化.还要受到人物的身份.职业.文化水准.性格等方面的制约.文体.交际场合等方面也有一定的限制. ⑺句子重组 变换语序式语句重组.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弄清作为重组句子开头的词语在原句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弄清原句内部的逻辑关系.重组后各个成分结构关系及句子叙述角度发生变化.但原句逻辑关系及语境不能改变. 强调局部式语句重组.开头和结尾在句子中位置特殊.如果把本来不在首尾的词语放在首尾·往往就有强调突出该词语的作用.这种题题干要求强调突出某种意思·学生应据此改造所供句子.将能表示该意思的词语放在句子的开头或结尾. 此外.还有下定义式的语句重组.在此不再赘述. [考点回放] 考点1:选用句式 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答案]上联:翠柳迎春千里绿.下联:黄牛耕地万山金.上联:桃李满目春绣锦.下联:芝兰绕阶座凝香. [解析]七字对联,做这道题要把握对联的一些基本规律, 对联基本要求是:字数相等.意义相关.平仄相谐.对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一般押的是仄声韵.再根据“新春 和“教师办公室 等关键词选取搭配. [考点定位]本体重点考查对联这种句式的选用. 考点2:仿用句式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