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注意句子结构的不对称性 古典诗歌中.特别是一些短小的篇章.象唐代绝句.一般而言是在第三句转出新意.整首诗可以均衡地分成前后两层意思.比如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有感而发.这是一般结构的常规格式.但诗人们有时也要突破这种常规.将一句诗构成的画面和另外三句诗构成的截然相反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利用这种篇幅分合的一与多的悬殊表达出作者别样的情感.这样.不仅能使主题更加突出.还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这在鉴赏中要特别注意.下面结合几首作品来具体谈一谈. 李白的: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此诗以今比昔而有盛衰之感.在内容上是以写今为主.在形式上却以描写过去为主.为上三下一结构.沈德潜卷二十评此诗云:“三句说盛.一句说衰.其格独创. 由于诗人在上三句是一气而下.将过去的繁荣.美好.热闹.欢乐竭力渲染.写足写透.所以第四句的转折才格外冷峻有力.使人见到无论怎样兴盛繁华.最后都免不了衰亡的命运.过去的统治阶级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万世不竭.而诗篇却指出其终归幻灭的结局.在一刹那间给人以警醒.这种效果的取得和结构的独创性是有密切关系的. 元稹的的结构与相似而又相反.可谓异曲同工.善于变化: 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杆望落晖. 这首诗为上一下三结构.首句好似急速转换的快镜头.用“三陷思明三突围 将智度师往昔的勇敢和所建立的功劳写得酣畅淋漓.后三句连作一气写今日之孤独凄凉.消极无聊.犹如逐渐横移.放大的慢镜头.并最后停止下来.把人物的感情通过一种姿势在一瞬间里像造型艺术那样加以固定.让读者面对这最终形成的“闲凭栏杆望落晖 的定格而沉思回味.从今昔对比中见出封建统治者的赏罚不公.刻薄寡恩. 再比如刘长卿的: 秋草黄花覆古阡.隔林何处起人烟? 山僧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 这首作品在表现主人公由往昔的红颜少年到今日的白发老僧的对比时.借助了结构的一与多并举的手法:其第一.二.四句为一层意思.共同构成诗中主人公活动的背景.第三句单独为一层意思.是诗歌所要突出的重点.具体说来.第一句写本为行人之道的阡陌全被秋草黄花所覆盖.可见其已久无人迹,第二句意为此地除了禅师寺院则无处可见人烟,第四句说唯有饱经霜雪的古松见过禅师少年时的容貌.则寒松之下久无他人之迹亦甚明了.总之.这三句描绘了一个久无人迹的荒古之境.正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中.诗人插入第三句.点明禅师独自一人由少至老的变化过程.这种今昔变化的对比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呢?令人深思.值得回味.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