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萨克斯的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 黑暗中饥饿处理的绿叶一半曝光用碘蒸气处理变蓝.另一半遮光用碘蒸气处理不变蓝. 2.实验分析 (1)设置了自身对照.自变量为照光和遮光.因变量是颜色变化. (2)实验的关键是饥饿处理.以使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增强了实验的说服力.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在用碘处理之前应用热酒精对叶片进行脱绿处理. (3)本实验除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外.还证明了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叶绿体中提取色素的原理是叶绿体色素能溶解在丙酮酸中,且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

B.萨克斯的半叶法实验须先将叶片摘下置于暗处,以消耗掉叶片中原来的各种有机物

C.甘蔗的茎、甜菜的块根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无色,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D.二苯胺用于DNA鉴定时,需沸水中加热5分钟,且应设一对照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鉴定蛋白质时,将双缩脲试剂A、B液混匀,然后加入组织样液中。

B.萨克斯在半叶法实验中先将叶片摘下置于暗处,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

C.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需用二苯胺对材料进行染色

D.在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鉴定蛋白质时,将双缩脲试剂A、B液混匀,然后加入组织样液中。
B.萨克斯在半叶法实验中先将叶片摘下置于暗处,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
C.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需用二苯胺对材料进行染色
D.在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6分)以下为人们对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的经典实验,请根据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二:l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1)在该实验中,萨克斯看到的现象是(    )

    A.叶片全变蓝    B.遮光一半变蓝    C.曝光一半变蓝    D.叶片全不变蓝

(2)萨克斯将绿色叶片先放在暗处几小时的目的是(    )

    A.将叶片中的水分消耗掉    B.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C.增加叶片的呼吸强度       D.提高叶片对光的敏感度

资料二: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利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   OC18O2,然后进行如下图所示的两组光合作用实验(容器中为一种低等绿色植物――小 球藻悬液,将容器置于光照条件下)。

(1)该研究方法是             18O具有               性。

(2)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原子来自           ,根据该实验写出乙图中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1. A.
    鉴定蛋白质时,将双缩脲试剂A、B液混匀,然后加入组织样液中。
  2. B.
    萨克斯在半叶法实验中先将叶片摘下置于暗处,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
  3. C.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需用二苯胺对材料进行染色
  4. D.
    在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