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向下排空气法(管口塞一团棉花.避免空气对流)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图的各方框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某些物质已经略去),X分解所得A、B、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4,其中常温下A、C、D为无色气体,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
X:
(NH42CO3
(NH42CO3
;F:
NO2
NO2
;G:
HNO3
HNO3

(2)写出下列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F→G:
3NO2+H2O=2H++2NO3-+NO
3NO2+H2O=2H++2NO3-+NO

G→E:
3Cu+8H++2NO3-=3Cu2++2NO↑+4H2O
3Cu+8H++2NO3-=3Cu2++2NO↑+4H2O

(3)实验室里,C常采用
向下排空气
向下排空气
法来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碱石灰为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精英家教网
(1)他们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其原因是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
 
填(“甲”、“乙”或“丙”).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5)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还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来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填“甲”、“乙”或“丙”),该装置中的NH4HCO3固体能否用NH4Cl固体代替?
 
(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0?宝鸡二模)下列图示是学生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制取氨气并进行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等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甲用图A所示装置制备氨气,写出该法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NH4Cl+Ca(OH)2
  △  
.
 
CaCl2+2NH3↑+2H2O
2NH4Cl+Ca(OH)2
  △  
.
 
CaCl2+2NH3↑+2H2O

制出的氨气应使用
向下排空气
向下排空气
 法来收集,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
碱石灰
碱石灰
 做干燥剂.
(2)学生乙用图B所示装置也制出了氨气,他选用的制取试剂可能是
氧化钙
氧化钙
 和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

(3)学生丙用图C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4)学生丁将装置C误装为装置D,但经同学讨论后,认为也可引发喷泉.请说明用该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
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中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中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5)学生戊用装置E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戊装置的锥形瓶内,看到了具有催化作用的铂丝保持红热,同时瓶内生成了红棕色的气体.写出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NH3+5O2
催化剂
.
4NO+6H2O,2NO+O2═2NO2
4NH3+5O2
催化剂
.
4NO+6H2O,2NO+O2═2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其化学式为
NH3
NH3
,具有
刺激性
刺激性
气味,密度比空气的
(填“大”或“小”),
(填“易”或“难”)溶于水,因此,收集氨气应采用
向下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常见的收集气体的方法有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等,下列各组气体不能用相同方法收集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