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图10为我国南北方景观示意图。
图10
材料二:图11为2008年2月初我国全国降水量预报图。
图11
材料三:根据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提供的最新数据,2008年1月10日至2月初,已有湖北等9个省份降水量超过20年一遇,其中四川超过50年一遇,陕西超过70年一遇,而甘肃、青海则超过了百年一遇。从降雪持续时间来看,1月10日至2月初,已有江西、湖南等11个省份降雪日数超过20年一遇,其中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山西等5省超过了百年一遇,安徽省降雪则是有气象观测资料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
(1)材料一中甲图反映的是 地区的景观,乙图反映的是 地区景观。(4分)
(2)结合材料一信息,完成下表。(8分)
秦岭-淮河以南 | 秦岭-淮河以北 | |
一月平均气温 | ||
河流结冰情况 | ||
降水 | ||
耕地类型 |
(3)根据材料二和三中的信息可知,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是 。其原因是 。(5分)
(4)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雨雪天气,对该区域的 作物和 作物的生长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9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2月2日监测的2008年入冬以来全国气象旱涝分布图(下图)
材料二 2008年11月下旬以来,中国北方降水量明显偏少,北方地区正在遭受大范围干旱。中国气象局专家表示,这次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程度之重历史少见。加上入冬以来几次强降温天气过程造成旱冻交加,对农作物安全越冬及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材料三 根据1950~1990年的资料统计,我国年平均干旱受灾面积为2085.1万公顷,洪涝受灾面积842.5万公顷。在1951年至1990年的30年中,全国共发生干旱300次,洪涝236次。
材料四 对1978年至1989年12年全国旱灾面积、水灾面积和粮食单产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粮食单产与旱灾面积显著相关,而与水灾面积几乎无相关关系。
材料五 我国1950-1991年间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六个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下图)
(1)读上图,2008年入冬以来,冬季蒸发较大,降水较少是导致我国北方 ____ (粮食作物)主要产区干旱的直接原因。该粮食主产区遭受重旱灾害威胁的省份主要有河北、 、 等地。
(2)材料五中, a是西南地区、c是东北地区、判断图中其他字母表示的区域:b ,d ,并以b为例说明其判断依据。
(3)结合材料五,请分析e、f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自然原因。
(4)结合材料三和四,请概括我国旱灾严重性的特点。
(5) 2008年入冬以来的干旱,已影响到我国北方粮食的生产。请试简要说明解决其问题的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2月2日监测的2011年入冬以来全国气象旱涝分布图(下图)
材料二 2011年11月下旬以来,中国北方降水量明显偏少,北方地区正在遭受大范围干旱。中国气象局专家表示,这次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程度之重历史少见。加上入冬以来几次强降温天气过程造成旱冻交加,对农作物安全越冬及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材料三 根据1950~1990年的资料统计,我国年平均干旱受灾面积为2085.1万公顷,洪涝受灾面积842.5万公顷。在1951年至1990年的30年中,全国共发生干旱300次,洪涝236次。
材料四 对1978年至1989年12年全国旱灾面积、水灾面积和粮食单产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粮食单产与旱灾面积显著相关,而与水灾面积几乎无相关关系。
材料五 我国1950-1991年间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六个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下图)
(1)读上图,2011年入冬以来,冬季蒸发较大,降水较少是导致我国北方 ____ (粮食作物)主要产区干旱的直接原因。该粮食主产区遭受重旱灾害威胁的省份主要有河北、 、 等地。
(2)材料五中, a是西南地区、c是东北地区、判断图中其他字母表示的区域:b ,d ,并以b为例说明其判断依据。
(3)结合材料五,请分析e、f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自然原因。
(4)结合材料三和四,请概括我国旱灾严重性的特点。
(5) 2011年入冬以来的干旱,已影响到我国北方粮食的生产。请试简要说明解决其问题的措施。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大致弯曲的方向及其原因。
(2)写出P地与Q地的温差数值,并说明其影响因素。
(3)说明L河河水补给的主要类型及易形成汛期的季节。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大致弯曲的方向及其原因。
(2)写出P地与Q地的温差数值,并说明其影响因素。
(3)说明L河河水补给的主要类型及易形成汛期的季节。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