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老师给出了一张柱状图.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甲组同学对图的内容产生了兴趣.甲同学问:“这张图是什么意思? 乙同学说:“我也不清楚.不过我查过资料.图中社会建设支出的内容包括教育.就业服务.公共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 (1)请你告诉他们图中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结合社会建设支出的具体内容.说明这些支出是如何对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 乙组同学讨论图时一致认为.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对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政府在编制和执行财政预算过程中.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请你补充回答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还有哪些.并说明政府在编制和执行财政预算的过程中如何坚持这些原则. 丙组同学讨论图时发生了争论:部分同学认为“经济建设更重要.国家应该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上来 ,部分同学则提出“社会建设更重要.应该加大社会建设投入 . (3)你如何看待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对立统一关系? [答案](1)①社会建设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的规模逐年增加,社会建设支出的增加快于经济建设支出的增加.②发展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就业服务能够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就业.增加公共医疗支出.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有利于经济建设.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可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①民主集中制原则.预算方案应报人大审批.并接受人大监督. ②依法治国原则.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要做到依法行政.杜绝滥用权力. (3)①对立: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有区别的.它们的目标.内容和途径不同.在财政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支出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建设支出和社会建设支出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②统一: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相互依存的.前者为后者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后者是前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片面强调经济建设或片面强调社会建设的重要性都是错误的.要全面地看待二者关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解析]本题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给以后的命题指明了方向.因为今年是旧课程的最后一年.新课程大力提倡的探究意识被提前放到高考题中来考查.其实是有着很强烈的引导作用的.(1)要回答两个方面.一个是图表反映了什么内容.另外最重要的是回答社会建设支出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换个角度思考.也可以回答社会建设支出有那些意义.需要我们具有发散性思维.从多个角度回答.(2)相比较而言.本小题非常简单.只要熟悉课本知识.清楚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的话.都应该能得高分.因为这个知识点我们一定练了太多.(3)对立统一的关系原理我们要具体展开说明.思路是先说对立的表现.再说统一的表现.然后要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其实有心的考生会发现本题的原理和06年北京高考38题的第(2)问基本一致.再加上课本的叙述也是这个思路.所以本题的得分率一定不会低.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社会支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和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原理.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利用结构变动表及中国沿海地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图甲),中国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面积图(图乙),分析回答问题:

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利用结构变动表

年代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城镇居民点及工矿(%)

交通(%)

水域(%)

未利用土地(%)

1985年

28.9

2.6

32.4

6.1

5.5

1.8

7.3

15.4

1990年

28.3

3.2

32.9

6.5

6.0

1.9

7.4

13.8

1996年

28.1

4.2

37.2

1.6

7.0

2.1

7.8

12.0

注: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

(1)读表可得,我国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中,比重上升的非农用地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分析图甲,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3)分析图乙,描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的特点。

(4)结合所给材料,说明我国北方水土协调度<1.00的省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水土协调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唱的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5页

(5)材料一、二所述土地改革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积极作用是什么?

(6)用发展的观点审视,材料一、二所述土地改革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局限?对推动当前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某校高三(5)班学生围绕“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课题,开展探究学习,他们深入该县某村,收集到以下数据:

村民人均年收入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农村社会事业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懂技术的农民占农民的比重

参加各类社会保险比重

患病就医率

2 000元

6年

10%

5%

60%

(7)根据材料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必要性。

(8)该班同学就“建设新农村的设想”这一话题采访了该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村主任谈到,村委会决定在2007年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用一年的时间强制村民搬入中心村,按统一标准建设别墅式小洋楼,修建村庄大道,率先建成新农村。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村主任的设想进行评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