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说的"插空法"是在已有题干中插入语句完成构思,其实.不再添加任何成分.也能将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改造成半命题作文.这就是"替换构思法".这一方法的实质就是将题干中原有的某个词语替换成一条横线. 今年重庆卷的作文题是"我与故事".题目要求说:"生活有很多故事.你可能是故事的参与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聆听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评论者."这实际上就在为考生拓宽思路.说明这个"故事"可以有很多种:既可以是自己的事.也可以是别人的事,既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道听途说的,既可以是确曾发生过的.也可以是凭空虚构出来的.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将"故事"二字替换成一条横线.到底是什么故事.题目没说.任由我们填充.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这个"故事"具体化.具体为某一个故事或者某几个故事.具体的东西总是比抽象的东西好写.更容易打开我们的思路.如果题目中的概念比较抽象.或者说比较"虚"的话.那我们就把它代换成具体一点的内容和材料.这就是比较"实"的.因此.我们将这一思维过程称作"化虚入实". 面对"我与故事"这个题目.就可以写某一个对你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故事.比如"龟兔赛跑"和"狼来了"."龟兔赛跑"教给你勤勉的道理.你就可以把文章引入"勤勉"这一话题,"狼来了"教给你诚信的道理.你就可以把文章引入"诚信"这一话题.还比如.阿凡提的故事教给你智慧.勇敢.扶危济困.为富不骄的道理.阿拉丁的故事也教给你智慧.勇敢.扶危济困.为富不骄的道理.一休哥的故事还是教给你智慧.勇敢.扶危济困.为富不骄的道理.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将这三个故事构成排比段从而写成四篇文章了啊?这四篇文章就分别讲了智慧.勇敢.扶危济困和为富不骄这四个主题."我与故事"这个题目就化身而为以上这四个主题了. 不过.先不要得意忘形."化虚为实"只是构思过程.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还要时刻想着扣题.要把"故事"变成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比如你写"龟兔赛跑"的故事在你成长过程中总是时刻督促着你.每当遇到什么事的时候就一定要想起这个故事.你在讲述的是一只插着翅膀的乌龟.它时常在你眼前盘旋而去,这也是一只没有脚的乌龟.它动不动就从你面前飘移而逝,这还是一只披着长发.满脸葱白的乌龟.每当午夜凶铃响起的时候就会钻出来找你.总之.你一定要让那只乌龟像幽灵一样时常在你的脑海中飞驰而过.从而突出你和这个故事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不会跑题了.千万不要撇开你和故事的关系不谈.而是着力去写那个道理.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作"还实为虚". 接下来.我们还是拿往年的题目作例子. 06年北京卷作文题的"北京的符号".其中的"符号"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将它变成一条横线.只要是可以代表北京形象的人.事.物.都可以填到这条横线上来.这样."符号"一词就具体可感了.我们不需要将北京的标志事物"一网打尽".只需要选取那么几个对你来说特别的东西.甚至只选取那一个角度来写就可以. 我们先来看下面这两篇满分作文. 北京的符号 春花的灿烂芬芳.装点我荒芜的心田,夏树的茂密成荫.抹去我黯然的神情,秋风微凉凄清.撩动我脆弱的心弦,冬雪的皑皑刺骨.清醒我混乱的思绪.每当季节更替.每当看到这些景物.我都会黯然神伤.想念起我最爱的四合院. 在我的世界中.四合院是最美丽的.它是北京的符号.永远的记忆-- 五岁的我.耳边是歌谣.回响在四合院中. "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篮--"在院里的老槐树下.我们几个小女孩总爱玩着这样的游戏.男孩子们则在旁边跑着.闹着.拿着玩具枪.嘴里发出射击的声音.男孩.女孩.大家都是那么乐此不疲.夜幕降临.一家老小便都支起躺椅坐在了树下.男孩女孩们便玩起了捉迷藏.记得那时我总爱躺在四合院那朱红的大门后面.两只小眼睛向外窥视.玩累了.便坐在地上.听爷爷奶奶们讲那古老的故事.那时的我总是望着苍穹.等待着牛郎织女的会面.等待树梢那几只喜鹊搭成鹊桥.望着望着便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梦中的四合院变成了牛郎女织的家. 十岁的我.耳边是琅琅书声.回响在四合院. 从学校回到家中.便将车往旁边一放.从来不锁.几个小孩子便凑到了院中的小石桌小石凳上写作业.读课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几个小孩子便抬起头透过密密的树叶去眺望那蔚蓝天空中那初升的小月牙.再低下头"思故乡".是啊.我们的故乡便是这个漂亮的四合院.偶有些金发碧眼的"老外"来到院里.他们都在感叹四四方方的院落.高大入云的国愧.感叹邻里和睦.感叹井水的清凉.那眼神中流露出抑制不住的羡慕.姥姥说.这是北京以外找不到建筑.是北京的符号.我说:"不明白.为什么呀?"姥姥指着院中的小枣树苗对我说:“什么时候它长得和你一样高.你就懂了.也许姥姥说得对.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 十五岁的我.耳边响的是推土机的隆隆声.回响在四合院中. 那白字写的"拆"字.套着个大圆圈来到了四合院的墙上.推土机来的那一天.我哭了.我相信.我住了十几年的最美丽.最安静.最和善的四合院.就在这大家伙的魔爪下夷为平地.我流着泪问姥姥:"您不是说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吗?小枣树长得比我都高了.可是为什么四合院却没了啊!"姥姥的眼中也是亮晶晶的.她搂着我说:"孩子啊.你说得没错.四合院.国槐都是北京的符号.它们永远不会消失.你看那边.红黄蓝的健身乐园.西单的那只大蝴蝶.王府井的步行街.也是北京的符号.就好像姥姥和你.有老有小啊!"我点点头.眼泪依然在流. 如今.每当我看到幸存的四合院.胸中总有抑制不住的亲切和伤感.怀念起我的童年.我的四合院.但看到高大的新建筑.我又会为北京的新符号感到快乐和骄傲. 四合院是茶.清新.静谧,新建筑是咖啡.现代.清爽.我爱四合院.也爱新建筑.我爱北京.爱北京的符号. 北京的符号 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符号.但我永远相信.四合院是代表北京的最古朴也最清新的符号. 这两篇满分作文都选取四合院作为北京的符号.然后就把题目转入"四合院".整篇文章都在围绕四合院展开.但如果将这两篇文章做一比较.前者显然更懂得扣题.因为前文几乎在每一段中都不仅写了四合院.还时刻不忘"符号"一词.有时甚至用"姥姥"的话来扣题.这些都属于我所说的"还实为虚". 幽静的四合院.院内一棵高大的槐树.那就是北京的符号.我儿时的记忆.如今又重现眼前. 曾经的四合院就像是一个格子.抬起头.也许是那时还太小的缘故吧?只能看到四角的天空.蔚蓝的.我常常趴在井边仰着头看云彩.这时候奶奶就会走出屋子叫我小心不要掉到井里.井边是我的乐园.一丛丛的草嫩嫩地从青石砖缝顶出来.我常和伙伴们一起趴在那里听各种声音.井水的声音.鸣虫的声音.玲珑悦耳.比任何音乐都动听.奶奶的四合院里有一棵很高大的槐树.奶奶经常在槐树下支上摇椅.躺在那里或是看书读报.或是午睡.我想躺在摇椅上慢悠悠地入睡一定是很惬意的事.因为我每次都能看见奶奶的脸上露出笑意.现在想想.也许是有我们陪伴她左右吧? 奶奶的五间正房很古朴.如同在这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的一处幽兰.清静的灰色房檐.曾几何时房檐的一角挂起一只风铃.清风拂过.风铃叮叮作响.好像是唤醒了在外奔波的人们.这里还有一个清幽的去处.奶奶的家具全是红木的.木头的香气带给人宁静的安详.古韵古香.奶奶说这座四合院也不知道存在了多久.她说从记事起.她就一直住在这里.她谈到四合院的时候神情安详. 我还记得傍晚的时候.关上四合院的红漆大门.仿佛将一天的辛勤繁忙都关在了外面的喧嚣世界中.而四合院里.老少三代人共享天伦.平和惬意.我喜欢在院子里看星星.看玄青的屏障上泛起一点点微黄.那里有搭配出来的最美妙的图案.然后低下头接过奶奶削好的苹果.咬下一大口.嘴里酸酸甜甜.那是最快乐的时刻. 有多久没有看过星星了?大城市里的喧嚣仿佛淹没了四合院内的宁静.走出四合院的大门.走进纷繁的有着各色霓虹灯的世界.仿佛再尝不到清洌的井水.再听不到虫鸣的公寓中.北京城也随着四合院的拆迁变得越来越焦躁了.然而我又欣慰.宁静祥和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不会消失.随着北京城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四合院也在重新兴起.它在城市的一角静静地观望.如同儿时奶奶的笑脸.如同一位长者慈详地守护着年幼的孩童. 北京在发展.四合院也在发展.周末经常看见人们一群群地聚集在四合院遍布的街道上.买一杯茶.喝一瓶冷饮.让人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北京城是现代与古典交融的共同体.不全忙碌.亦不全安逸. 06年上海卷作文题是"我想握住你的手".这道题看上去好像更适合写记叙文.让考生讲一个关于握手的故事.但问题是现在大多数考生都习惯写议论文或散文.一遇到这样的题目就不知所措了.其实.这道题中有一个很大的"缝隙".就是这个代词"你".这个词是虚的.不一定指谁.甚至不一定是指一个人.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就可以"化虚入实".将这个"你"替换成具体的人.事.物.比如这个"你"可以是母亲.这样就可以写母爱,"你"可以是祖国.这样就可以写爱国,"你"可以是真理.这样就可以写一堆科学家的故事,"你"还可以是友情.可以是信念.可以是梦想--和你握手的也未必是现实中的人.也可以是古人.这样就可以引入对历史的追思:你可以握住李白的手.和他一起去喝酒,你可以握住岳飞的手.壮志难酬一声吼,你也可以握住西施的手.告诉她"你快回来.没有你我一人承受不来".这种思路一具备.你想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想写什么主题.那就全凭你选了. 我们来看一些上海卷满分作文的开头就知道他们的思路了. 我想握住你的手 我想握住你的手 当你想要离开我的时候 当你想要消逝的刹那 握住不放 直到永远 沈从文曾对你说过:"我们相爱一生.但一生还是太短." 而我.只想握住你的手.不想说任何话.因为任何话也概括不了我对你的心. 知道为什么吗?为什么我要握住你的手不放吗? 因为.文学--是你!是你!是你让我看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是你让我体味一个个诗一样的人生,是你让我懂得人生的真谛,也是你让我克服一个个险境.超越极限! 我想握住你的手 在这里我想握住那些敢于说真话的人的手.以表达我的崇敬.我的支持与我像你们那样敢于真言的决心. 我想握住你的手 上帝不能亲自到每家.所以他创造母亲. --题记 妈妈.我想握住你的手. 第一篇文章写的是文学.第二篇文章写的是真理.第三篇文章写的是母爱. 但还是那句话.不仅要"化虚入实".还要"还实为虚".文章前前后后一定要扣住"握手"这个词.不能只想着自己的那个主题.反而把"握手"扔在一边.而且这种扣题是要贯穿全文各个段落的.千万不能光开头.结尾才想得起来扣题这回事.其他地方都忘了.那就有跑题的嫌疑了. 07年天津卷考"有句话常挂在嘴边".那么"有句话"就可以被替换成各种话语.可以是一句名人名言.可以是你生活中的一句口头禅.也可以是你听别人说过的一句话.甚至还可以是你在考场现编的一句话.但是.一定要把它写成"常挂在嘴边"的.而不能是一次性的. 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这句话常挂在嘴边.一直陪伴着我.做为我的座右铭.无论是成功.失败.欣喜.落寞--一直警世着我.使我成为生活中的开拓者.一步步走向胜利的彼岸. 这句常挂在嘴边的话.让我体会到古人的意境和心志是如何.同样在自己诺大的身躯中.一个伟大的思想正在孕育.为世人写下不休的传奇.名传青史.亘古不休.楚大夫的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彩菊-- 这句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让我体会到面对生活.要保持"得到坦然.失去淡然".平静的面对一切.记得李敖在里写道的一句话:人的欲望.就像一条永远都添不满的沟壑.乱人心智"有平静的心态和大度你才能慢慢的适应这个世界.同时也让社会慢慢的接受你.最终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它告诉我.一切的一切.只要你有梦想.有追求.有信仰.肯定能战胜他人.成为胜者.人可以行动一辈子.如果没有梦想做向导.那所有的劳累不就是无用的.曾经的我有过失落.有过感伤.但是有这句话常常挂在嘴边.我就会愈战愈勇.再次拾起自己的梦想.努力的向前冲.虽然的未来的道路布满了荆棘.但是我相信.有梦在.我会一路上披荆斩棘.到达我的梦想终点. "有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每次的努力没有收获.有的人会抱怨.会失落.有这句话常挂在嘴边.我可以勇敢的说.我不会.我的努力是建立再梦想之上的.为了成功我可以再次的奋力一波.让世界听见我呐喊的声音.古人有"卧薪尝胆"来激励自己.而今我不会因为我微薄的努力没有收获而丧失了信心和勇气.逆境是胜利途中必经的道路."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没有磨练怎会得到自己想要追求的呢?挂在嘴边的话是要我们感谢逆境.感谢逆境对自己的磨砺.待到胜利的彼岸.回头望望自己走过的路.一路上的苦难和磨砺.都会将成为自己不可多得的人生宝藏.你也会愈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功和感动--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古人千年所孕育的思想.沁染着我.我想有梦想和努力做羽翼.我会飞的更高. 这篇满分作文就将蒲松龄的一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从而转入"有志者.事竟成"这样一个熟悉的话题.而文章每一段都对"常挂嘴边"这几个字念念不忘.扣题意识非常强烈. 07年山东卷考"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这个"记忆"是可以替换的.而关键要写出这种记忆是"时间无法风化"的. 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 当历史的车轮压过奥斯维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奥斯维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 难道时间已将历史风化.坚忍的犹太民族已似"一笑泯恩仇".没有!不但犹太人没有忘记那曾经的苦难.德国人民也没有忘记.每当犹太纪念日那天.德国总理总是跪在营前.默默悔过.男儿跪地惊天动地.何况总理.而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忘记.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任时间长河滚滚不息.他们没有忘记.犹太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知耻而后勇.于是在诺贝尔奖面前.他们经常是胜利者.德国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把昨日的罪过.当作今日的教训.防止明日的错误.全世界人民都没有忘记.因为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渴望.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谁都不想让奥斯维辛的哥特式建筑真正打破世界的宁静.但这也不会影响到我们忘记中的伤痕.它只会作为我们的一个和平的标志.以示警钟常鸣.现在的犹太民族早得到了公正的对待.但他们也未曾将自己的历史忘掉.即使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记忆. 古人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佩乎塞苍溟".犹太人正是凭着这一股浩然之气.将心中的愤怒转化成一股复兴民族的决心.不要以为不声不语的他们已将历史忘却.时间永远不会使有些记忆风化.就像叶延滨永远不会将荒野无灯的感触忘记一样.奥斯维辛也永不会将屈辱的历史遗忘.即使时间不断轮回. 那天.奥斯维辛警钟长鸣,那天.犹太人民饱含热泪,那天.记忆流经这和平的世界,那天.和平在向那极端的功利者和道貌岸然的战争者宣判,胜利的钟声会在和平者的心中响彻整个胸膛. 时间永远不会将奥斯维辛风化在记忆底层. 想来这篇满分作文的作者一定对二战中犹太人的遭遇有过深入的思考.对奥斯维辛集中营也有着比较清楚的了解.这是他熟悉的题材.他就把它变成"记忆"的具体内容.而全文都紧紧围绕"时间无法风化"这一中心来写.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