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1-4题. 1.图示地震与两大板块的挤压有关.这两大板块是指( )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2.此次地震引发罕见的强烈海啸.表明地质灾害具有 A.破坏性 B.规律性 C.地域性 D.关联性 3.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北京市 ( ) 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4.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列各时间段中最长的是 ( ) A.孟买的白昼 B.圣保罗的白昼 C.柏林的黑夜 D.堪培拉的黑夜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7年8月16日7时40分,在秘鲁中部近海(南纬13.3°,西经76.5°)发生7.8级地震,此次地震距离最近的海岸约20公里,距离首都利马市约100公里,震源深度约33公里。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回答问题。
(1)有关此次地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震源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B、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引起的
    C、此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D、图中B处震级比A处震级小
(2)有关图示地区自然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A沿岸地区自然带与B处不相同
    B、从D到B到C自然带的变化体现经度地带性
    C、世界上与C处自然带相同的自然带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成因相同
    D、A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图中E所示陆地自然带是什么?它在两大洲图示范围内均有分布,但成因明显不同,分析各自的成
    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图中大洋两岸沿岸自然带分布共性特征及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面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板块名称:A________,B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________板块俯冲到________板块之下形成了深海沟和弧状的岛链。

(3)________板块边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火山带。

(4)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________分成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层上,至今仍在运动。

(5)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原因________。

(6)“板块构造学说”与“大陆漂移说”相比,在哪些理论方面更科学、更合理?请运用你掌握的地理知识加以说明________。

(7)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魏格纳从一个气象科学工作者转到研究地球物理学,使搜集大量有关大西两岸地质构造、古生物、古气候资料,并且三次到格陵兰岛实地考察,创立了“大陆漂移说”,影响了20世纪地质革命。魏格纳经过实地观察和思考的认识过程是

[  ]

A.由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的飞跃过程

B.由观察现象到主观臆断的飞跃过程

C.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

D.由具体直观到抽象思想的飞跃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分析如图所示及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2001年3月5日,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我们将继续执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江泽民主席提出的八项主张,与广大台湾同胞一道,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

(1)我国台湾岛主要气候类型有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大陆与台湾岛相对的两省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台湾居民中________族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是________族。

(2)1999年9月,台湾岛发生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台湾岛多地震、火山的原因是地处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地壳很不稳定。

(3)美国介入台湾问题

[  ]

A.干涉了台湾享有的高度自治权

B.是保证台湾繁荣稳定的需要

C.侵犯了我国的独立权和管辖权

D.履行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职权

(4)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里氏7.2级地震.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震中位于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

(2)日本的四个大岛中,受本次地震影响较小的两个是________岛和________岛。

(3)图中著名港口城市A的名称是________,它位于震中的________方向。

(4)若其他条件相同,B、C两地的地震烈度应该是(填写下列选项的代号)

[  ]

  A.相同

  B.B>C

  C.C>B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3年9月26日,日本北海道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震源位于海平面以下约60千米处,随后又发生25次有感余震,其中最强烈的余震为里氏7.1级,海岸附近形成了2米高的海啸,海啸将一些渔船涌到陆地上。宫城县筑馆一处山体滑坡,北海道一座炼油厂发生火灾。

读下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关系

(1)表中h和Ms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烈度与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2)图中A地位于震中,假如当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以8.0千米/秒的速度向外传播。那么位于B处的某海轮将于地震发生后多少时间内有震感

A.20秒               B.30秒

C.40秒               D.50秒

(3)本次强震诱发了海啸、滑坡和火灾等灾害的发生,这说明人类面临的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________性。认识这一特征,对________________有重大意义。

(4)按照板块构造理论,分析说明日本大地震产生的原因。

(5)下列地震地区与日本北海道位于同一地震带内的是

A.土耳其地震     B.厄瓜多尔地震

C.阿富汗地震     D.西雅图地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