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直线l与⊙O相交于A.B两点.且与半径OC垂直. 垂足为H .已知AB=16厘米.. (1) 求⊙O的半径, (2) 如果要将直线l向下平移到与⊙O相切的位置.平移的距离应是多少?请说明理由. 21. 黄老师退休在家.为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参观2010年上海 世博会.他查阅了5月10日至16日每天 的参观人数.得到图1.图2所示的统计图.其中图1是每 天参观人数的统计图.图2是5月15日这一天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四个时间段参观人数的扇形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解答下面的问题: (1) 5月10日至16日这一周中.参观人数最多的是哪一天?有多少人?参观人数最少的又是哪一天?有多少人? 这一天.上午的参观人数比下午的参观人数多多少人 (精确到 1万人)? (3) 如果黄老师想尽可能选择参观人数较少的时间去参观世博会.你认为他选择什么时间比较合适? 22. 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和△DEF 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 (1) 判断△ABC和△DEF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2) P1.P2.P3.P4.P5.D.F是△DEF边上的7个格点.请在这7个格点中选取3个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使构成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要求写出2个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并在图中连结相应线段.不必说明理由).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图,在等边△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且OD∥AB,OE∥AC.
(1)求证:△ODE是等边三角形.
(2)线段BD、DE、EC 三者有什么数量关系?写出你的判断过程.
(3)数学学习不但要能解决问题,还要善于提出问题.结合本题,在现有的图形上,请提出两个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只要提出问题,不需要解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本题为选做题,从甲、乙两题中选做一题即可,如果两题都做,只以甲题计分.
甲:如图,△ABC中,AB=AC,以AB为直径作⊙O,与BC交于点D,过D作AC的垂线,垂足为E.
证明:(1)BD=DC;(2)DE是⊙O的切线.

乙: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2m-1)x+m-2=0(m>0).
(1)证明:这个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2)如果这个方程的两根分别为x1,x2,且(x1-5)(x2-5)=5m,求m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本题12分)如图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C(0,10),点P、Q同时从点出发,在线段OC上做往返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点P、Q离开点O的距离为S图②中线段OA、OB(A、B都在格点上)分别表示当0≤t≤6时P、Q两点离开点O的距离S与运动时间t (s)的函数图像.

1.⑴请在图②中分别画出当6≤t≤10时P、Q两点离开点O的距离S与运动时间t(s)的函数图像.

2.⑵求出P、Q两点第一次相遇的时刻.

3.⑶如图①,在运动过程中,以OP为一边画正方形OPMD,点D在x轴正半轴上,作QE∥PD交x轴于E,设△PMD与△OQE重合部分的面积 为y,试求出当0≤t≤10时y与t(s)的函数关系式(写出相应的t的范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本题12分)如图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C(0,10),点P、Q同时从点出发,在线段OC上做往返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点P、Q离开点O的距离为S图②中线段OA、OB(A、B都在格点上)分别表示当0≤t≤6时P、Q两点离开点O的距离S与运动时间t(s)的函数图像.

【小题1】⑴请在图②中分别画出当6≤t≤10时P、Q两点离开点O的距离S与运动时间t(s)的函数图像.
【小题2】⑵求出P、Q两点第一次相遇的时刻.
【小题3】⑶如图①,在运动过程中,以OP为一边画正方形OPMD,点D在x轴正半轴上,作QE∥PD交x轴于E,设△PMD与△OQE重合部分的面积 为y,试求出当0≤t≤10时y与t(s)的函数关系式(写出相应的t的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本题12分)如图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C(0,10),点P、Q同时从点出发,在线段OC上做往返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点P、Q离开点O的距离为S图②中线段OA、OB(A、B都在格点上)分别表示当0≤t≤6时P、Q两点离开点O的距离S与运动时间t(s)的函数图像.

【小题1】⑴请在图②中分别画出当6≤t≤10时P、Q两点离开点O的距离S与运动时间t(s)的函数图像.
【小题2】⑵求出P、Q两点第一次相遇的时刻.
【小题3】⑶如图①,在运动过程中,以OP为一边画正方形OPMD,点D在x轴正半轴上,作QE∥PD交x轴于E,设△PMD与△OQE重合部分的面积 为y,试求出当0≤t≤10时y与t(s)的函数关系式(写出相应的t的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