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速度公式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是恒定的.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可得 (1)此式叫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它反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式中是开始计时时刻的速度.是经时间后的速度. (2)速度公式中.末速度是的一次函数.其函数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斜率即加速度.纵轴上的截距为初速度. (3)速度公式中的...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若规定正方向后.它们都可用带正.负号的代数值表示.且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通常情况下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取正值,对匀减速直线运动.取负值.计算的结果.说明方向与方向相同,说明的方向与方向相反. (4)从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则.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例1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是.求此物体在末的速度.初的速度和第中间时刻的速度. 解析:由于物体是做初速度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公式.可得物体在末的速度为 初速度为 第中间时刻的速度为 例2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末开始刹车.经完全停下.设刹车过程中汽车也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前后两段运动过程中汽车加速度大小之比是( ) A.1:4 B.1:2 C.1:1 D.2:1 E.4:1 解析:汽车运动的全过程由前后两个阶段组成.前阶段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后阶段是匀减速运动.最后停止.前阶段的末速度就是后阶段的初速度.设前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运动时间为,后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运动时间为. 根据速度公式. 对于前阶段: 对于后阶段: 所以前后两阶段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故选B.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下面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公式a=(vt-v)/t可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a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vt-v)成正比,与速度改变量所对应的时间t成反比
B.由公式a=(vt2-v2)/2s可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a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平方的改变量(vt2-v2)成正比,与物体运动的位移s成反比
C.由公式s=at2/2可知,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s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时间t的平方成正比
D.由公式vt=vo+at可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加速度a>0,则物体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a<0,则物体做减速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下面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公式a=(vt-v)/t可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a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vt-v)成正比,与速度改变量所对应的时间t成反比
B.由公式a=(vt2-v2)/2s可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a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平方的改变量(vt2-v2)成正比,与物体运动的位移s成反比
C.由公式s=at2/2可知,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s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时间t的平方成正比
D.由公式vt=vo+at可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加速度a>0,则物体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a<0,则物体做减速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1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V、50Hz的交变电流.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

(1)按照有效数字的读数规则读出相邻计数点AB、BC、CD、DE、EF间的距离s1、s2、s3、s4、s5,它们依次为
1.00
1.00
cm、
1.40
1.40
cm、
1.80
1.80
cm、
2.21
2.21
cm、
2.61
2.61
cm.
(2)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B、C、D、E各点时,物体的即时速度vB、vC、vD、vE依次是
0.120
0.120
m/s、
0.160
0.160
m/s、
0.201
0.201
m/s、
0.241
0.241
m/s.
(3)试在图2给的坐标系中,用作v-t图象的方法,从图象中求物体的加速度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
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
.理由是:
交流电的频率为49Hz,那么实际周期大于0.02s,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真实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小,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大的.
交流电的频率为49Hz,那么实际周期大于0.02s,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真实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小,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大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①沿直线做匀加速运动的某物体,牵引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计时器的打点周期T=0.02s,取下纸带后,由某一计时点开始,每隔五个点剪下一段纸带,按图1那样贴在直角坐标平面上,彼此不留间隙,也不要重叠.纸带下端都要准确地与横轴重合,每一条纸带的左边准确地与纵轴平行,图的纵轴上已标出了每条纸带的长度L(单位:mm).今以横轴为时间轴,令每条纸带的宽度代表一个时间单位:0.1s,以纵轴为速度轴,纵轴上原来标的每毫米代表一个速度单位:10mm/s.
(1)在每段纸带的上边缘中点画“?”作为计数点,在新的坐标里每个计数点的纵坐标表示______.
(2)画一直线,使尽可能多的计数点落在此直线上,并使直线两侧的计数点数目大致相等,这条直线便是运动物体的______图线.
(3)求出上述直线的斜率,可知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m/s2
②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
(1)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基本思路是______

(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2所示,她想用砂和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在实验中还应该采取的两项措施是:a.______;b.______.
(3)该同学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有两种:
A、利用公式a=数学公式计算;B、根据a=数学公式利用逐差法计算.
两种方案中,你认为选择方案______比较合理.
(4)下表是该同学在探究“保持m不变,a与F的关系”时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做出a-F图象;
( 小车质量:M=0.500kg,g=10m/s2
     次数
物理量
123456
m砂和桶(kg)0.0100.0200.0300.0400.0500.060
a(m/s20.1960.3900.7180.7840.9901.176
(5)针对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就其中的某一环节,提出一条你有别于该同学的设计或处理方法: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①沿直线做匀加速运动的某物体,牵引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计时器的打点周期T=0.02s,取下纸带后,由某一计时点开始,每隔五个点剪下一段纸带,按图1那样贴在直角坐标平面上,彼此不留间隙,也不要重叠.纸带下端都要准确地与横轴重合,每一条纸带的左边准确地与纵轴平行,图的纵轴上已标出了每条纸带的长度L(单位:mm).今以横轴为时间轴,令每条纸带的宽度代表一个时间单位:0.1s,以纵轴为速度轴,纵轴上原来标的每毫米代表一个速度单位:10mm/s.
(1)在每段纸带的上边缘中点画“?”作为计数点,在新的坐标里每个计数点的纵坐标表示______.
(2)画一直线,使尽可能多的计数点落在此直线上,并使直线两侧的计数点数目大致相等,这条直线便是运动物体的______图线.
(3)求出上述直线的斜率,可知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m/s2
②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
(1)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基本思路是______

(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2所示,她想用砂和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在实验中还应该采取的两项措施是:a.______;b.______.
(3)该同学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有两种:
A、利用公式a=计算;B、根据a=利用逐差法计算.
两种方案中,你认为选择方案______比较合理.
(4)下表是该同学在探究“保持m不变,a与F的关系”时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做出a-F图象;
( 小车质量:M=0.500kg,g=10m/s2 )
         次数
物理量
123456
m砂和桶(kg)0.0100.0200.0300.0400.0500.060
a(m/s20.1960.3900.7180.7840.9901.176
(5)针对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就其中的某一环节,提出一条你有别于该同学的设计或处理方法: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