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温度: 1.人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宜温度也是37℃左右. 2.体温: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3.(10分)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破氨基嘌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NA的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试管中混合,促融获得杂种细胞。请回答:

(1)试管中加入这两种细胞后,还要加入诱导剂,除融合的杂种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种融合细胞,细胞融合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

(2)设计一方法(不考虑机械方法),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种细胞,并说明原理:

方法: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培养后收集增殖细胞。

原理:培养液中加入该物质后,下列细胞中,不能生长的细胞有__________(写序号),不能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有的细胞能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

①骨髓瘤细胞  ②融合的淋巴细胞  ③杂种细胞  ④融合的骨髓瘤细胞  ⑤淋巴细胞

(3)培养分离出的杂种细胞,培养液中除了有糖、氨基酸、水、无机盐、微量元素、促生长因子外,还必须添加__________,同时还应控制好培养液的温度、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等外界环境条件。若出现细胞的接触抑制时,应用__________处理后分瓶培养。

(4)将分离出的杂种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继续培养,获得A、B、C三细胞株。各细胞株内含有的人染色体如表(“+”有,“-”无),测定各细胞株中人体所具有的五种酶的活性。结果是:①B株有a酶活性:②A、B、C株均有b酶活性;③A、B株有c酶活性;④C株有d酶活性;⑤A、B、C株均无e酶活性。若人基因的作用不受鼠基因的影响,则支配a、b、c、d和e酶合成的基因依次位于人的第__________号染色体上。

细胞株

人染色体编号

1

2

3

4

5

6

7

8

A株

+

+

+

+

-

-

-

-

B株

+

+

-

-

+

+

-

-

C株

+

-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43.(10分)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破氨基嘌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NA的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试管中混合,促融获得杂种细胞。请回答:

(1)试管中加入这两种细胞后,还要加入诱导剂,除融合的杂种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种融合细胞,细胞融合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

(2)设计一方法(不考虑机械方法),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种细胞,并说明原理:

方法: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培养后收集增殖细胞。

原理:培养液中加入该物质后,下列细胞中,不能生长的细胞有__________(写序号),不能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有的细胞能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

①骨髓瘤细胞  ②融合的淋巴细胞  ③杂种细胞  ④融合的骨髓瘤细胞  ⑤淋巴细胞

(3)培养分离出的杂种细胞,培养液中除了有糖、氨基酸、水、无机盐、微量元素、促生长因子外,还必须添加__________,同时还应控制好培养液的温度、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等外界环境条件。若出现细胞的接触抑制时,应用__________处理后分瓶培养。

(4)将分离出的杂种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继续培养,获得A、B、C三细胞株。各细胞株内含有的人染色体如表(“+”有,“-”无),测定各细胞株中人体所具有的五种酶的活性。结果是:①B株有a酶活性:②A、B、C株均有b酶活性;③A、B株有c酶活性;④C株有d酶活性;⑤A、B、C株均无e酶活性。若人基因的作用不受鼠基因的影响,则支配a、b、c、d和e酶合成的基因依次位于人的第__________号染色体上。

细胞株

人染色体编号

1

2

3

4

5

6

7

8

A株

+

+

+

+

-

-

-

-

B株

+

+

-

-

+

+

-

-

C株

+

-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探究温度对膜透性的影响,取质量和形态相同的两块马铃薯进行对照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如下表:

马铃薯块在蒸  时间

馏水中质量改变

百分比(%)

温度

O

O.5

1.O

1.5

2.0

2.5

3.O

20℃

O

+5

+7

+9

+12

+14

+16

40℃

O

+O.03

O

-2

-3

-3.5

--4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

(2)在20℃下马铃薯块质量增加,主要与其细胞具有________(细胞器)有关。

(3)在40℃时,随着时间增加,马铃薯块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  物外渗。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

实验原理:

随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会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溶液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CO2,温度等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与药品:电导仪、恒温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4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50 mL蒸馏水,编号为A、B、C、D;

第二步:取2块质量为50 g且形态相同的马铃薯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用滤纸将水吸干,再分别放人A、B两烧杯中,C、D烧杯作为对照;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1.5 h后取出烧杯中的马铃薯,使烧杯中的溶液保持或恢复至20℃;

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实验步骤中设计C、D组作为对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探究温度对膜透性的影响,取质量和形态相同的两块马铃薯进行对照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如下:

时间(h)

马铃薯

块在蒸馏

水中质量改

变百分比(%)

温度

0

0.5

1.0

1.5

2.0

2.5

3.0

20℃

0

+5

+7

+9

+12

+14

+16

40℃

0

+0.03

0

-2

-3

-3.5

-4

   (l)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2)在 20 ℃ 下马铃薯块质量增加,主要与细胞具有                     (细胞器)有关。

   (3)在 40 ℃ 时,随着时间增加,马铃薯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造成的。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

实验原理:随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会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溶 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 C02 、温度会影响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与药品:电导仪、恒温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 4 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加人 50mL 蒸馏水,编号为 A 、 B 、 C 、 D ;

第二步:取 2 块质量为 50 克且形态相同的马铃薯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用滤纸将水吸干,再分别放入 A 、 B 两烧杯中, C 、 D 烧杯作为对照;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 1.5 小时后取出烧杯中的马铃薯,使烧杯中的溶液保持或恢复至 200C 。

第五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实验步骤中设计 C 、 D 组作为对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探究温度对膜透性的影响,取质量和形态相同的两块马铃薯进行对照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如下:

( l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2 )在 20 ℃ 下马铃薯块质量增加,主要与细胞具有      (细胞器)有关

( 3 )在 40 ℃ 时,随着时间增加,马铃薯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造成的。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

实验原理:随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会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溶液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 CO2 、温度会影响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与药品:电导仪、恒温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 4 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加人 50mL 蒸馏水,编号为 A 、 B 、 C 、 D ;

第二步:取 2 块质量为 50 克且形态相同的马铃薯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用滤纸将水吸干,再分别放人 A 、 B 两烧杯中, C 、 D 烧杯作为对照;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 1.5 小时后取出烧杯中的马铃薯,使烧杯中的溶液保持或恢复至 20 ℃ 。

第五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实验步骤中设计 C 、 D 组作为对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