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要素:大气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 交换过程: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整体性: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要素间进行 着物质能量交换 地理要素间 相互作用产 生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牵一发而动全身 (1) 保证了自然要素间的协调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自然演变:气候变化.地貌变化统一演变 意义: 1.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引发不同的环境效应) 2.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生物发生变化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带性分异规律 分布规律 概念及特点 成因 举例 水平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高纬和低纬地区表现明显) 各自然带与纬线大致平行伸展呈条带状 纬度高低引起的热量差异.水分亦有影响 非洲沿东经200从赤道自南向北的自然带的变化 经度地带性 各自然带与经线大体平行伸呈条带状 距海远近引起的水分差异.也受一定的温度影响 北美大陆部从大陆滨海地区向内陆方向自然带的更替 垂直地带性 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布 海拔高度引起的水热状况的垂直差异 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 (2)垂直自然带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 A.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雪线与降水 (3)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影响因素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海陆分布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 地形起伏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 地形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 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水分条件的变化(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岩性差异 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 洋流 (4)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以下设想:(10分)
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

地区
降水时间分布
年降水量(mm)
年平均气温(℃)
年溶蚀率(毫米/年)
广西中部
相对均匀
1500—2000
20—22
0.12—0.3
湖北三峡
中等
1000—1200
12—15
0.06
河北西北部
集中
400—600
6—8
0.02—0.3
(1)分别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
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2)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
(3)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
(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
(5)该类地貌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地区是____,简要分析该区地形地貌特征的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回答:

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则(    )

A.a为海洋b为陆地

B.环节③为陆地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

C.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和陆地水蒸发

D.环节③④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则(    )

A.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

C.④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热带草原区

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如图示区域位于南印度洋,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海域位于非洲板块  B.②处海域位于印度洋板块

C.③洋流流向随风向而出现季节性改变  D.④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回答:

1.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则(    )

A.a为海洋b为陆地

B.环节③为陆地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

C.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和陆地水蒸发

D.环节③④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2.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则(    )

A.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

C.④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热带草原区

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3.如图示区域位于南印度洋,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海域位于非洲板块  B.②处海域位于印度洋板块

C.③洋流流向随风向而出现季节性改变  D.④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图4)回答:

1.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则

A.a处因气温低导致空气收缩下沉

B.b处空气受热上升,形成赤道多雨带

C.③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盛行东北风

D.a处附近可能形成地中海气候

2.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则

Aa为海洋,b为陆地

B.环节③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

C.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和陆地水蒸发

D.环节①④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3.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则

A.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

C.④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甲、乙、丙为我国30°N纬度附近三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阅读城市位置,海拔、气候、土地利用、农作物等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位置

91°E,30N°

104°E,31°N

120°E,30.2°N

海拔(米)

3658

505

7

年太阳总辐射量(千卡/厘米2·年)

202.4

88.5

112.3

年日照时数(小时)

年平均气温(℃)

7.5

16.3

16.1

7月平均气温(℃)

14.9

25.8

28.7

1月平均气温(℃)

干湿地区

半干旱区

湿润区

湿润区

年均降水量(mm)

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

(1)根据表内已提供的地理信息及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分析,将下列各项目资料中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中。

[年日照时数]   A. 1239.2            B. 1970.5             C. 3005.3

[1月平均气温]   A. -2.3              B.3.6                C. 5.6

[年均降水量]      A. 453.9                  B.976                       D.1400.7

[主要农作物]      A.水稻、甘蔗等      B.青稞、油菜等        D.水稻、茶叶等

(2)甲城市有“日光城”之称,其所在地区太阳辐射强烈,但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简析其主要成因。

(3)乙城市所在省为我国水能大省,也是国家“西电东送”工程重要电能输出地区,水电开发的风潮已席卷该省的大小河流,简析该省成为水能大省的主要原因。

(4)丙城市所在地区工业发达,简析该城市发展工业主要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5)下图为我国四条经纬线上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

①甲、乙、丙三城市中_____________城市距这4幅图中的图_____________的地形剖面线最近。

②甲城市所在经线与图1剖面共同经过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该地形区内具有全国意义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___。

③图2、图3两剖面交汇处所在地形区为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___地貌区,发育成该地貌的岩石名称是_____________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