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篇写音乐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琵琶声中塑造出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 的平等心情.(“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 --毛泽东批语) 读有感: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板书设计 琵 琶 行 琵琶女 白居易 京倡 京官 商妇--音乐--谪官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教案 [目的意图] 对本诗的教学.一般是在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先简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再逐字逐句逐段详细分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描写的高妙.分析诗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最后归纳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讲析内容基本照抄教学参考书.没有创意.比较平庸.本设计拟突破此模式.设置带有独特视点和角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树立全新的诗歌鉴赏观.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总体思路] 本设计是问题式.由三个问题组成.即:1.谁解琵琶声,2.谁解青衫泪,3.谁解风物意. [实施步骤] 1. 谁解琵琶声 [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欢乐曲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后.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 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琵琶女“年长色衰 .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 .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沉思曲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旋律变得“冷涩 “凝绝 .音乐之声“暂歇 .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 .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 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板书]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说明]这一问使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去体味音乐的艺术魅力.音乐的描写已经超出了艺术欣赏的范畴.蕴含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运的揭示.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他们的兴趣.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