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量是必然的选择.而我国现有耕地中.约为中低产田.尤其以黄准海平原最为突出. 1. 黄河平原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黄淮海平原本是辽阔的冲积平原.土壤应该较肥沃. 又称华北平原.位于北纬32°-40°N.东经114°-121°E.北抵燕山南麓.南达大别山北侧.西倚太行山-伏牛山.东临渤海和黄海.跨越京.津.冀.鲁.豫.皖.苏7省市.面积30万平方公里.平原地势平坦.河湖众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自古即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今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积约占全国1/5.中国首都北京即位于大平原北部.包括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但其地势宏观上平坦.微观上起伏不平.岗地.坡地.洼地高低相间分布.且洼地多呈半封闭状.是地表水.地下水汇集的场所.也是地表盐分运移的归宿.这样的地形特点.再加上本区春季多大风.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等气候特征.使洼地成为旱涝.盐碱和风沙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灌溉不当.过垦等也会加重上述灾害.使其成为中低产田. 山东禹城10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 各月气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力大于8级的日数 1.5 1.9 3.7 5.6 3.6 1.0 0.6 0.3 0.4 0.8 1.4 0.6 平均气温 -3.2 -0.7 6.4 13.7 21.2 26.0 27.3 26.3 20.6 14.4 6.3 -0.7 降水量 3.3 7.3 9.1 43.2 33.3 54.5 247.3 166.8 48.9 26.2 26.0 3.5 (1)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 自然环境: 地形: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为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滨海平原.地势低平.岗洼交错. 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灌溉不合理: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耕作不合理:只用不养,开垦不当 (2)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 重要的农业区: 斜缓平原--粮棉稳产高产. 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 改造利用: 耕地的后备资源潜力不大.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对干旱缺水土地.低洼易涝土地和盐碱化土地的整治.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关键所在. (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课本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选择辛店洼和北丘洼来说明低温地和盐碱地是怎样治理的.案例本身提供的事实材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案例分析.形成一种思路.即抓主要矛盾.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 辛店洼的主要矛盾是低洼.渍涝(洼底沼泽化.洼缘盐渍化). (冬季和春季.河流水位基本与洼底高程持平.河水不会倒灌入洼,夏季和秋季.河流水位高于洼底高程.河水有时会倒灌入洼.而且地下水位升高.) 治理方法为“鱼塘--台田模式 .这是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建设的.“鱼塘--台田 是水陆复合人工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面相互促进.多层次的立体.生产方式.它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水体.提高利用率. 北丘洼的主要矛盾是重盐碱地.其水盐运动在时间上具有“春秋返盐.夏季淋盐 的特点.空间上具有“表聚性 特点.即土壤盐分向地表集中.治理方法是水盐调控--土体脱盐.水盐调控的具体方法:(1)引淡淋盐.即修建引淡水灌溉渠道和排涝排盐渠道.降低作物根区的含盐量,(2)井灌井排.即强灌强排.抽取盐水.补充淡水.适宜治理重盐渍化地区,(3)覆盖.用地膜或秸秆覆盖.抑制水分蒸发,(4)生物措施.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是“十一五”纲要的重点,也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a中阴影表示我国耕地的集中分布区,简述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

(2)面对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严峻趋势,针对图b中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为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是“十一五”纲要的重点,也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a中阴影表示我国耕地的集中分布区,简述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

   (2)面对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严峻趋势,针对图b我国耕地减少主要原因,分析为确保我国耕地总量不低于18亿亩,应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是“十一五”纲要的重点,也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a中阴影表示我国耕地的集中分布区,简述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

   (2)面对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严峻趋势,针对图b中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为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材料一  如果把北宋看作小麦经济和水稻经济的分水岭,我们会发现,水稻接掌中国农业后,中国统一王朝的更迭周期比过去延长了。从历史上的人口数据来看,北宋以前中国人口从未超过六千万,但是北宋以后人口急剧增加,到清朝末年达到了4亿。北宋以前的3 000余年间,中国的人口、经济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繁荣,相对于北方游牧民族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因此游牧民族虽然屡次南侵,却始终不能深入到帝国的纵深地带。但北宋以后,由于经济重心转移到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人口大量南迁,使中原地区变得空虚起来,给了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机会。北宋与辽、南宋与金的恩怨就是这种状况的写照。随后,蒙古和满族也都先后成了中国的统治者。我们似乎很幸运,在我们的文明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我们利用水稻这种植物成功地应付下来,使历史发展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我们始终守着最让人感觉踏实的农业,无论商业还是工业都显得没什么必要,甚至是不务正业。于是,机会在贫瘠的小麦田陇中到来,很快又从肥沃的水稻沟渠中流走了。

                             一一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博文《小麦与水稻的接力赛》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水稻经济代替小麦经济掌握农业后产生的历史作用。(10分)

材料二  中国国土资源部2007年4月12日公布了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逼近18亿亩的红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4)结合图b和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材料二: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决定隋唐定都长安的主要因素。(6分)

(2)读图6,指出从扬州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到长安依次经过_______河、黄河、_______河。(4分)

(3)运粮经过的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东西两段,试分析这两河段的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的影响。(1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据此回答19~20题。

19.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惟一途径

B.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不是全部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条既能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又降低环境污染,缓解资源供给压力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最重要的就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其中包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20.下列做法符合“循环经济”理论的有                         (     )

A.广大农村应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农作物桔杆做燃料

B.大力发展小煤窑,全面开发煤炭资源

C.大力发展高新产业,积极降低能耗

D.加大石油出口量,增加国家外汇储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