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在下面这段话中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和谐.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梅兰竹菊.谓之“四君子 : .兰的清幽贞洁象征人的品端气雅. .菊的傲视严霜象征人的不屈不挠.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B

2.C

3.D (“允许”和“容许”都表示许可。“允许”的“允”指答应、应允,含有同意、允诺的意思。既可以指被他人许可(有时需要经过上级或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许可),也可指客观情况、天气、时间等条件许可。“容许”的“容”是容忍、忍让的意思,是根据物理或心理承受程度来决定的,它和地位、职权不一定有关,表达的语气比较重,有严厉色彩。

“品行”是指个人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贯性的品性和行为方式,它强调的是人的有关道德的行为,是外在表现出来的。“品性”则侧重于品质及性格特征,是内在的品德性情。

“专心”是集中注意力,“潜心”是用心专而深。)

4.B (出神入化,形容某种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用在这里,对象不符。这里可用脍炙人口。)

5.A(B:结构混乱,因果倒置,最后一句应改为“也与我们内心世界的波动有很大关系”;C “越来越激烈”与“课业负担”搭配不当,“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有交叉,不宜并列;D成分残缺,在“最”字前加“以” )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D(这里的“诫”是“叮嘱”的意思。勉励与“以孔子为招”意思不附。)

7.A(两个“为”字都表示被动关系。B项的两个“以”字,前者是介词,凭借;后者是连词,因为。C项的两个“于”都是介词,前者相当于“在”,后者相当于“对”。D项两个“之”字,前者为代词,相当于“他”,代孔子;后者为助词,相当于“的”。)

8.C(这里应该表示假设关系,补出“如果”。)

9.B(②孔子政绩的威力。④季桓子临死前的叮嘱。⑥子赣对孔子的理解。)

10.C(不是“没有重用”,而是“用之不终”。)

参考译文

定公十四年,(前946年)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职务,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色。弟子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来到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个话。但不是还说‘(人生的)乐趣在于能凭借显贵的地位仍谦虚地对待别人’吗?”于是就把扰乱政治的鲁国大夫少正卯杀了。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有别,在路上各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四方的旅客来到鲁国的都邑,不必向管事的官吏求情送礼,都能给予他们接待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

齐国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有人说:“孔子主持政治,鲁国一定会称霸,一旦称霸,我国离它最近,我们会先被吞并。何不先送给它一些土地呢?”黎闵说:“请先试着阻止它强大,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于是从齐国挑选了八十名漂亮的少女,又挑选一百二十匹毛色光鲜的马,一并送给君,这些女乐文马陈列在鲁国都城南面高门这个地方。季桓子建议君假装外出环游,暗中去看女乐文马。鲁国君臣整日前去观看,对国事就懈怠了。孔子于是离开鲁国。季桓子叹息道:“先生是因为接受齐国那一队女乐的缘故怪罪我啊!”

到了(前941年)秋天,季桓子病重,乘辇车望见鲁城,长叹一声说:“过去这个国家差一点儿兴盛起来,因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没有兴盛。”回头对他的继承人季康子说:“我要是死了,你必然会当鲁国的相国。当了相国后,一定要召回孔子。”几天后,季桓子去世,季康子继承了他的职位。办完丧事,季康子想召孔子回来。公之鱼说:“从前我们先君任用他没有善始善终,最后招致诸侯耻笑,现在又任用他,如果仍然半途而废,这样会再次被诸侯耻笑的。”康子说:“那么召谁合适呢?”公之鱼说:“一定召冉求。”于是派人去召冉求。冉求准备前往,孔子说:“鲁国派人召回冉求,不是一般的使用他,将会重用他。”就在这一天,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家乡的弟子志向高远而行事疏于谋略,他们富于文采,我真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教育他们。”子赣知道孔子想回鲁国,送冉求时,叮嘱过“你如果被重用了,设法把孔子招回去”的话。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1.(4分)

(1)出行的男人和女人在路上各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

(2)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

12.

(1)(4分)

B该句意为物境与心境悠然融合的美妙体验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不是为独享而不与君说。

E 整首词笔酣兴健,豪放旷达,非笔触柔婉细腻也。

(2)(4分)参考答案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三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既是写月夜洞庭的景色,也是作者心迹的写照。作者用“表里俱澄澈”的美景来表现自己“肝胆皆冰雪”的品质,其高洁人格、高尚气节、高远胸襟完全融化在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皎洁清朗、通体透明的艺术境界之中,一个高风亮节、超尘拔俗的形象跃然纸上。

评分要点:

a.这几句词手法上的特点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b.景表现的是月夜洞庭的风平浪静、明净光洁的美景。

c.抒发的是内心澄澈之情,自况寄托之意,即如光明磊落,襟怀坦荡,表里如一,肝胆照人,等等。

d.抓住景、情进行分析,意思答对即可。若结合注释或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皆应鼓励。

13.答案略。答对一题给2分。有错别字,酌情扣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4.C 细胞受感染了,防御素还起什么作用。

15.A 不是“毛”的融合,首先是这些“毛”的相互舒展开,然后是“膜”的融合。

16.病毒的包膜粘着到细胞的外膜上,与细胞膜融合在一起,然后将遗传物质插入到细胞中。(36个字)

答题要点为:粘着,融合,插入。一点1分,共3分。

17.避免病毒对细胞的死缠烂打,利用防御素横插在糖蛋白上,阻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与病毒表面的糖蛋白互相舒展开,从而使病毒包膜与细胞膜无法融合在一起,达到“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效果。

评分要点:①利用防御素 ②阻止糖蛋白相互展开 ③使膜无法融合。意思答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8.评分要点:①有俯视院里大人们的生活和开阔视野的乐趣  ②有独享自然世界的惬意  ③是热闹的自由自在的乐园

答对意思即可。①:2分,②、③各1分,共4分。

19.评分要点:找到知音的喜悦 / 为不能享受单纯、自由的生活而感到无奈(遗憾)以及对隆多抗争专制的敬意。喜悦、无奈(遗憾)、敬意,一点1分,组织语言2分,共5分。意思答对即可。

20.比喻和象征的写法(2分)评分要点:文中表现了作者以下反思:①现代人与自然的联系被水泥森林隔绝   ②人与人的和谐交往被水泥森林阻碍 ③水泥森林结束了孩子们单纯、自由的生活。一点1分,语言组织1分。意思答对即可。

21.3分。本题为开放性简答题,没有唯一确定的答案。从文意出发,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则可视思想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酌情给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22.我国科学家发现老年痴呆症致病新机制。

材料出自2006年11月21日《科学时报》。摘取信息的关键语句:“我国科学家关于β淀粉样蛋白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而能够增加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即通常所说的老年痴呆症的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

强调“驻外记者身份”是要求学生叙述“我国科学家”而非“中国科学家”,“向国内大众媒体”是暗示学生不使用专业术语“阿尔茨海默氏症”而使用中国人通常所说的“老年痴呆症”,也不必介绍“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网络版在线发表”这种专业学术性的内容。

23.梅的冰肌玉骨象征人的高尚纯洁,兰的清幽贞洁象征人的品端气雅,竹的虚心有节象征人的虚怀若谷,菊的傲视严霜象征人的不屈不挠。

梅、竹的特点与所象征的人的品质应保持一致。所给答案仅为示例,学生对梅、竹的描写与联想可以是多方面的。

24.略 哲理、句式、逻辑关系综合评分。

 

七、(本大题提供两个作文题,学生可以任选其中一个。)(60分)

25.评分标准参考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

一类文:60―51,二类文:50―38,三类文:37―25,四类文:24―0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