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两经济区城市密集,共同的自然原因有:① ② ③ (答对三点即可)
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共同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答对三点即可)
① ② ③
3.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A.利用西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 B.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
C.向西部提供大理技术支持 D.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4.关于两个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是珠江三角洲 B.乙图有京沪铁路经过
C.甲乙两地矿产资源丰富 D.甲图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5.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两地都发展了
A.淡水养殖业 B.甘蔗种植业 C.甜菜种植业 D.造纸和化工
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处于劣势的是
A.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B.产业基础和科技实力
C.工资水平 D.区位条件
7.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
A.出现民工短缺现象 B.水源缺乏
C.能源供应紧张 D.交通运输落后
结合所学和南昆铁路图,完成以下各题:
读图分析南昆铁路建设的原因、条件
1.南昆铁路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___,北接________这一地区分布着10多个少数民族。因此铁路的修通对这个少数民族地区的________发展和解除________有重大意义。
2.南昆铁路自东部南宁附近盆地出发向西可爬到云南省内的________高原上。高原上分布着________地貌。地势起伏,途经强震区,地质条件复杂。
3.高原上的这种地貌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岩在含有________水的溶蚀作用的结果。
4.南昆铁路西接我国大西南(云、贵、川),其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石油。
5.南昆铁路东到我国华南(粤、桂),该地区位优势是________和________。
6.从以上材料分析,建设南昆铁路的主导原因是________,从影响铁路建设诸因素看,因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南昆铁路成为我国国内________含量最高的铁路。
7.从经济常识看,“铁路交通仍然是商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延续”这句话的道理在于创造了________,实现了经济发展中的________,它的特殊性是________的产品,而且不能储存。
读土地利用与城市地租图:
1. 从上图中可看出影响城市地价的主要因素有 、 所以城市中心多为 区。
2. 地租水平递减率最小的是 ,所以郊区最适合发展第 产业。
3. 地租次高峰的形成主要与 有关。
4. 国际城市按规模分为 城市和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国的城市体系按规模划分为 级不同的城市。
5.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 (高,低)于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我国近年来也出现了城市连片分布的趋势,其中最大的城市群出现在 地区。
6. 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 的发展,所以城市郊区化、城市化、逆城市化中最晚形成的趋势是 。
7. 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快速城市化容易引起哪些城市问题?
读土地利用与城市地租图:(13分)
1.从上图中可看出影响城市地价的主要因素有 、 ,所以城
市中心多为 区。
2.地租水平递减率最小的是 ,所以郊区最适合发展第 产业。
3.地租次高峰的形成主要与 有关。
4.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 (高,低)于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我国近年来也出现了城市连片分布的趋势,其中最大的城市群出现在 地区。城市群的形成应具有以下条件: 、 、 。
5.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 的发展,所以城市郊区化、城市化、逆城市化中最晚形成的是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年变化图(A)
中国农作物年均受灾、成灾面积图(B)
(1)从A图可以看出,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
(2)在四种主要灾害中,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力逐渐减弱的是________,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试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B图可以看出,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结合A、B两图说明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你认为导致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双选)为了降低我国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你认为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有( )
A.大量减少我国农作物的播种面积 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降低旱涝灾情
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退耕还林,恢复植被 D.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作物抗灾性能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