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如右图所示.将盛满30 mL NO2气体的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物质质量比为1︰2 B.若再通入7.5 mL O2.则试管内会充满水 C.若不考虑扩散.最终试管内溶质浓度约为mol/L D.试管内液面的高度约占试管高度的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有二氧化碳参加或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有下列几种情况:

(1)锥形瓶配有主导管的单孔塞,玻璃导管与大气相通,在瓶内玻璃管末端扎紧一个小气球如右图所示。锥形瓶内收集满二氧化碳,迅速投入下列物质,立即塞紧,振荡,一段时间后,气球会自动膨胀的是(    )

A.Na2O            B.Na2O2                           C.NaHCO3               D.NaOH

(2)另取一个锥形瓶,配有双孔塞,一孔插入玻璃管,玻璃管与大气相通,瓶内玻璃管末端扎紧一个小气球;另一孔插入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滴管,瓶内收集满二氧化碳,塞紧瓶塞。将此瓶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调节天平使之平衡。从天平上取下,挤压滴管使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瓶中,振荡,一段时间后再放回托盘天平的左盘上,天平指针________。(填“左偏”“右偏”或“不偏”,下同)

(3)再取一个锥形瓶,配有双孔塞,一孔插入玻璃管,玻璃管的瓶外一端扎紧一个小气球,另一孔插入盛浓盐酸的滴管,瓶内盛碳酸钙粉末和适量水。塞紧瓶塞,将此瓶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调节天平使之平衡。从天平上取下,挤压滴管使浓盐酸滴入瓶中,振荡,使两者反应完全后再放回托盘天平的左盘上,天平指针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实现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I. 取一段铜丝,用稀硫酸除去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Ⅱ.将洗涤后的铜丝做成匝数较多的螺旋状.
Ⅲ.按如图所示装置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化学试剂.
(1)过程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u2(OH)2CO3+4H+═2Cu2++CO2↑+3H2O
Cu2(OH)2CO3+4H+═2Cu2++CO2↑+3H2O

(2)写出过程Ⅲ中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打开b和a,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左边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轻轻拉动注射器活塞,若导管中液面上升则说明气密性好
打开b和a,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左边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轻轻拉动注射器活塞,若导管中液面上升则说明气密性好

(3)过程Ⅲ的后续操作如下:
①打开止水夹a和b,轻推注射器,使浓硝酸与铜丝接触,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红棕色气体
产生红棕色气体
,一段时间后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
轻轻将注射器活塞向右拉使铜丝和溶液分开
轻轻将注射器活塞向右拉使铜丝和溶液分开
,关闭a,取下注射器.
②打开b和分液漏斗活塞,当玻璃管充满稀硝酸后,关闭b和分液漏斗活塞,打开a,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稀硝酸充满玻璃管的实验目是
将玻璃管中的NO2和空气排出
将玻璃管中的NO2和空气排出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Cu+8H++2NO3-=3Cu2++2NO↑+4H2O
3Cu+8H++2NO3-=3Cu2++2NO↑+4H2O

(4)另取3支盛满NO2气体的小试管分别倒置在盛有常温水、热水和冰水的3只烧杯中,发现液面上升的高度明显不一致.结果如表所示(忽略温度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实验编号 水温/℃ 液面上升高度
1 25 超过试管的
2
3
2 50 不足试管的
2
3
3 0 液面上升超过实验1
①根据上表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
(填“高”或“低”),进入试管中的溶液越多.
②查阅资料:
a.NO2与水反应的实际过程为:2NO2+H2O=HNO3+HNO2   3HNO2=HNO3+2NO↑+H2O;
b.HNO2不稳定.
则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温度低,HNO2分解量减少,分解产生的NO气体量减少,所以进入试管的溶液多
温度低,HNO2分解量减少,分解产生的NO气体量减少,所以进入试管的溶液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A、B、C、D为气体,其中A呈黄绿色,D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可使酚酞变红.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

(1)将B点燃,把导管伸入盛满A气体的集气瓶,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填序号)
①②④⑥
①②④⑥

    ①放热  ②黄绿色褪去  ③瓶口有白烟  
    ④瓶口有白雾   ⑤安静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⑥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2)实验室制D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NH4Cl
  △  
.
 
CaCl2+2NH3↑+2H2O
Ca(OH)2+2NH4Cl
  △  
.
 
CaCl2+2NH3↑+2H2O

(3)实验室可用如图2所示装置收集D,下列叙述正确的
①②
①②
(填序号).
   ①D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②干燥管里盛有碱石灰   ③右图中的a为浸有稀H2SO4的棉花
(4)工业生产D的化学方程式是
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5)检验E中阳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E于试管中,
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为蓝色,证明E中有NH4+
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为蓝色,证明E中有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A、B、C、D为气体,其中A呈黄绿色,D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可使酚酞变红.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

(1)将B点燃,把导管伸入盛满A气体的集气瓶,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填序号)______.
  ①放热 ②黄绿色褪去 ③瓶口有白烟 
  ④瓶口有白雾  ⑤安静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⑥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2)实验室制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可用如图2所示装置收集D,下列叙述正确的______(填序号).
  ①D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②干燥管里盛有碱石灰  ③右图中的a为浸有稀H2SO4的棉花
(4)工业生产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检验E中阳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E于试管中,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