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8贵州三校联考)(22分)(每空2分)

Ⅰ、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研究小组常常只计数种群中一小部分,用来估算整个种群的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              

(2)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下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                                               (答两点)。

(3)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图4分)

Ⅱ、阅读资料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乙酰胆碱酯酶能催化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水解,使神经递质在完成神经兴奋的传递任务之后,尽快消失。有机磷杀虫剂能专门抑制动物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能很快消失,肌肉细胞就会处于持续兴奋之中,表现为震颤不已,直到死亡。

(1)图乙①突触小泡中的物质释放到③中的方式是          ,它将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从而使             (填图中数字)产生兴奋。

(2)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验证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材料用具:两个相同的甲图装置、适宜的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生理盐水、培养皿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两个装置编号1、2,并分别将装置中青蛙的“神经――腓肠肌”标本放入盛有等量生理盐水的两个培养皿中。

第二步:同时用电极分别刺激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指针都向左偏转,然后恢复。

第三步:在装置1的培养皿中滴加                     ;在装置2的培养皿中滴加           

第四步:一段时间后,同时用电极刺激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中的神经,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装置1的指针:                     ,装置2的指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分析有关免疫的资料,回答问题。

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常用以下五项指标(俗称“乙肝两对半”):

1.人体产生HBsAb和HBeAb的细胞是________,当得过乙肝且痊愈不久的病人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时,能够产生上述细胞的细胞是________。

2.在两对半检测中,如果出现1、3和5阳性即为“大三阳”。此时乙肝病毒处于________状态,________(有/没有)显著的传染性。

3.乙肝病毒寄生在人体的细胞中,如果人体免疫系统消灭乙肝病毒首先通过细胞免疫的话,那么其细胞免疫的过程大致为________。

4.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澳抗的来源可能是________或HBV入侵的肝细胞裂解后未组装的过剩的蛋白颗粒。

5.早期的乙肝疫苗来自于澳抗的分离纯化,不光成本高,产量低,而且乙肝病毒中具有侵染性的________(成分)很难彻底分离,因此疫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我国卫生部已明确规定,自2000年起,血源疫苗已停止生产及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疫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据新华网报道,仅在2009年的1月份,我国北京、山西、山东和湖南就已经确诊了四名禽流感感染者,其中三名死亡。禽流感病毒概念中的H和N都是指病毒的糖蛋白,一种糖蛋白叫血凝素(HA),另一种叫神经氨酸酶(NA)。由于这两种糖蛋白基因容易发生变异,根据其变异基因合成糖蛋白的情况,HA分为H1至H15十五个不同的型别,NA分为N1至N9九个不同的型别。其中H5与H7为高致病型,H5N1禽流感病毒即为其中的一种类型。如图所示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据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有     种,导致禽流感病毒类型多样化的根本原因是                                                      

(2)据图可知,与HIV病毒不同,H5N1在宿主细胞内进行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中不涉及          酶。

(3)在免疫学上,禽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被称为抗原决定簇,宿主的免疫系统可以此对病毒进行特异性识别,临床上可用         标记的探针,依据分子杂交的原理检测病毒的存在,若探针的核苷酸序

列为—AGCCUGAACU—,则H5N1的核酸片段碱基序列为                                   

(4)由图可知合成子代H5N1的蛋白质和RNA的原料来自              ,若组成病毒蛋白的某一条肽链水解后得到三种氨基酸,则翻译该肽链时所需要的tRNA至少有                    种。

(5)图示中免疫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相同,但X和c的形态和功能存在很大区别,这是                  的结果。

(6)2009年2月11日《东方新闻》报道,我国人用禽流感疫苗二期临床试验完成。注射人用禽流感疫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           免疫,刺激         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产生抗体,以防止病原体进入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08广东六校第三次联考)(8分)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常用以下五项指标(俗称 “乙肝两对半”):

序号

检测对象

中文名称

相关物质及检出的意义

1

HBsAg

表面抗原

包绕在乙肝病毒最外层。单独的HBsAg无传染性

2

HBsAb

表面抗体

人体产生,保护肝脏

3

HBeAg

E抗原

乙肝病毒的“内部零件”,标志着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明显的传染性。

4

HBeAb

E抗体

表明病毒复制的终止或仅有低度复制,传染性消失或有轻微的传染性

5

HBcAb

核心抗体

乙肝病毒的“核心零件”(HBcAg)的抗体,它表示乙肝病毒在复制

 

 

 

 

 

 

 

 

 

 

(1)人体产生HBsAb和 HBeAb的细胞是               ,当得过乙肝且痊愈不久的病人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时,能够产生上述细胞的细胞是                            

(2)在两对半检测中,如果出现1、3和5阳性即为“大三阳”。此时乙肝病毒处于________状态, __________(有/没有)显著的传染性。

(3)乙肝病毒寄生在人体的细胞中,人体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免疫消灭乙肝病毒,即通过          细胞     _ 细胞裂解死亡而使病毒失去寄生的基础。

(4)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澳抗的来源可能是_              或HBV入侵的肝细胞裂解后未组装的过剩的蛋白颗粒。

(5)早期的乙肝疫苗来自于澳抗的分离纯化,不光成本高,产量低,而且乙肝病毒中具有侵染性的______________(成分)很难彻底分离,因此疫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我国卫生部已明确规定,自2000年起,血源疫苗已停止生产及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疫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分析有关免疫的资料,回答问题。(9分)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常用以下五项指标(俗称 “乙肝两对半”):

序号
检测对象
中文名称
相关物质及检出的意义
1
HBsAg
表面抗原
包绕在乙肝病毒最外层。单独的HBsAg无传染性
2
HBsAb
表面抗体
人体产生,保护肝脏
3
HBeAg
E抗原
乙肝病毒的“内部零件”,标志着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明显的传染性。
4
HBeAb
E抗体
表明病毒复制的终止或仅有低度复制,传染性消失或有轻微的传染性
5
HBcAb
核心抗体
乙肝病毒的“核心零件”(HBcAg)的抗体,它表示乙肝病毒在复制
(1)人体产生HBsAb和 HBeAb的细胞是              ,当得过乙肝且痊愈
不久的病人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时,能够产生上述细胞的细胞是            
                            
(2)在两对半检测中,如果出现1、3和5阳性即为“大三阳”。此时乙肝病毒
处于______________状态, _________(有/没有)显著的传染性。
(3)乙肝病毒寄生在人体的细胞中,如果人体免疫系统消灭乙肝病毒首先通过
细胞免疫的话,那么其细胞免疫的过程大致为                                               
                                                                  
(4)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
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
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根据所学知识,
你认为澳抗的来源可能是_                                           
或HBV入侵的肝细胞裂解后未组装的过剩的蛋白颗粒。
(5)早期的乙肝疫苗来自于澳抗的分离纯化,不光成本高,产量低,而且乙肝
病毒中具有侵染性的______________(成分)很难彻底分离,因此疫苗具有一
定的危险性。我国卫生部已明确规定,自2000年起,血源疫苗已停止生产及使
用,取而代之的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疫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