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为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现采用一套装置进行实验。试根据装置示意图、试剂及实验现象,回答有关问题。(已知: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会使HCl气体溢出)
Ⅰ. 装置中所装的试剂:
①A瓶装无水乙醇,内放无机物X ②B干燥管中装生石灰 ③C和D中都装浓硫酸 ④E瓶中装入试剂Y
Ⅱ. 实验操作及现象:
用水浴加热A瓶;将D中浓硫酸缓缓滴入E中与试剂Y作用;发现C中导管有大量气泡放出;A瓶内X逐渐变色,在B管口挥发出的气体可点燃。回答以下问题:
(1)A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所生成的
(填名称)在B出口处点燃。
(2)D中浓硫酸所起的作用是 。
(3)若将实验装置中的C瓶取走,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填“能”或“否”),原因是 。
(4)此实验能证明乙醇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理由是 。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有关实验.实验时将分液漏斗中A逐滴加入烧瓶中(图中铁架台、铁夹已略去).
(1)若A为浓硫酸,B为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片状单质,其在常温下难与水反应,C为品红溶液,实验中观察到溶液红色褪去,则B为________(填化学式);然后向烧杯中加入沸水,又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若B为块状大理石,C为Na2CO3饱和溶液,实验中观察到小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酸A不适宜用下列的________.
A.HCl
B.HNO3
C.H2SO4
(3)若B为生石灰,实验中观察到C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既能溶于NaOH溶液,又能溶于稀盐酸,则A是________(填化学名称),C中生成的沉淀是________(填化学式)
镁、铝、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I:实验室采用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制备MgAl2O4,主要流程如下:
(1)已知25℃时Ksp[Mg(OH)2]=1.8×10-11,Ksp[Al(OH)3]=3×10-34,该温度下向浓度均为0.01 mol·L-1的MgCl2和AlCl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 沉淀(填化学式)。
(2)高温焙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洗涤沉淀时的方法是 。
(3)常温下如果向AlCl3饱和溶液中不断通人HCl气体,可析出AlCl3·6H2O晶体,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析出晶体的原因: 。
Ⅱ: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一定量的铁与浓硫酸加热时,观察到铁完全溶解,并产生大量气体。为此,他们设计了如下装置验证所产生的气体。
(1)G装置的作用是 。
(2)证明有SO2生成的现象是 ,为了证明气体中含有氢气,装置E和F中加入的试剂分别为 、 。
(3)若将铁丝换成铜丝,反应后的溶液没有出现预计的蓝色溶液,而出现了大量白色固体,原因是 。
(10分) 利用所学化学反应原理,解决以下问题:
(1)某溶液含两种相同物质的量的溶质,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且c(NH4+)>c(Cl-)>c(OH—)>c(H+),则这两种溶质是 _________ 。
(2)0.1 mol·L-1的氨水与0.05 mol·L-1的稀硫酸等体积混合,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 。
(3)以石墨电极电解100 mL 0.1 mol·L-1CuSO4溶液。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 g。
(4)将AgCl分别放入①5mL H2O ②10mL0.2mol·L-1 MgCl2 ③20 mL0.5mol·L-1 NaCl溶液 ④40 mL0.1mol·L-1HCl中溶解至饱和,各溶液中Ag+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5)向20 mL硫酸和盐酸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pH=13的Ba(OH)2溶液,生成BaSO4的量如右图所示,B点溶液的pH=7(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Cl)=_________mol·L-1。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D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⑵若 A为30%H2O2溶液,B为MnO2 ,C盛有氢硫酸(H2S) 饱和溶液,旋开E后,C中出现浅黄色浑浊的现象,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
⑶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中盛有KI淀粉溶液,旋开E后,C中的现是 ;继续通气体于C中,足够长的时间后,发现C中溶液的颜色消失,这是因为在溶液中I2能被Cl2氧化为HIO3,写出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⑷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有AlCl3溶液,旋开E,足够长的时间后,C中的现象是 ,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若B为块状大理石,C为溶液,实验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则酸A不宜用下列的________。
A.HCl B.HNO3 C.H2SO4 D.CH3COOH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