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氨基酸转变成糖类要通过什么作用?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4分)下图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作答:

  

(1)若此图示为衰老的细胞,除细胞核体积增大外,              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若此图示为癌细胞,则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  等(要求填写两个)。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的原因是                                                              

(3)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该细胞,发现对Ca2+的吸收率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4)氨基酸等非糖物质在人体内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可以转化为糖类等物质,对以上现象有抑制作用的物质是                   (激素)。

(5)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该细胞,结果发现在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产生了H218O,则H218O的生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_。H218O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                    (基团)。

(6)从图中可以看出,溶酶体起源于                ,细胞从外界吞入颗粒物后形成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溶酶体内含有                        ,能将颗粒物降解后排出。

(7)若上图为人的浆细胞,则其分泌物是             ,与其他没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相比较,结构发达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该细胞是否具有增殖能力?                                  

为什么?                                                                    

(8)若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上图细胞染色,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发生的时期是                                           
(2)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该过程是在            酶的作用下,将核糖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形成α链,α链形成后通过           进入到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
(3)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30%、20%,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               
(4)图中y是某种tRNA,它由        (三个或多个)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其中CAA称为           ,一种y可以转运        种氨基酸。若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含有600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最多由     种氨基酸组成。
(5)若转录形成α链的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则根据α链翻译形成的肽链
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是否一定发生变化          ,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发生的时期是                                           

(2)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该过程是在            酶的作用下,将核糖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形成α链,α链形成后通过           进入到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

(3)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30%、20%,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               

(4)图中y是某种tRNA,它由        (三个或多个)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其中CAA称为           ,一种y可以转运        种氨基酸。若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含有600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最多由     种氨基酸组成。

(5)若转录形成α链的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则根据α链翻译形成的肽链

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是否一定发生变化          ,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基因敲除是80年代后半期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实际上是一套组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基因重组、细胞分离培养、转基因技术等。80年代初,胚胎干细胞(ES细胞)分离和体外培养的成功奠定了基因敲除的技术基础。1985年,首次证实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同源重组的存在奠定了基因敲除的理论基础。到1987年,Thompsson首次建立了完整的ES细胞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此后的几年中,基因敲除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基因敲除细胞”的构建过程如下:

第一步:从小鼠囊胚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ES),在培养基中扩增。这些细胞中需要改造的基因称为“靶基因”。

第二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取与靶基因序列同源的目的基因(同源臂),在同源臂上接入新霉素抵抗基因等。由于同源臂与靶基因的DNA正好配对,所以能像“准星”一样, 将表达载体准确地带到靶基因的位置。

第三步:将表达载体导入胚胎干细胞,并与其内靶基因同源重组,完成胚胎干细胞的基因改造。

第四步:基因改造后的胚胎干细胞增殖、筛选。

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小鼠囊胚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ES),在培养基中扩增”需要利用_______________酶处理使其成为_______________,再进行细胞培养;进行培养时,培养液中除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外,还要加入_______________。 “基因敲除技术”以胚胎干细胞作为受体细胞是因为胚胎干细胞具有          性。

(2)在把与靶基因序列同源的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前,应首先完成           ,在这

过程中所需要的工具酶是               

(3)基因改造后的胚胎干细胞需要筛选,是一项的非常重要工作,原因是             

(4)“基因基因敲除技术” 应用到DNA同源重组原理涉及的变异类型实际上是        

(5)如果通过上图表示的过程,获得一枚“敲除”一个靶基因的胚胎干细胞,并培养成一只克隆小鼠,获得的小鼠,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是否都含该目的基因?为什么?  

                                                                      

(6)上述资料中新霉素抵抗基因的作用最可能是             

(7)科学家利用“基因敲除”技术进行研究时,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__。由于实验动物的基因组中_______________,所以通过实验动物与正常动物性状的比较,能够发现实验动物的_______________,从而确定被敲除基因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