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Ⅰ.下图表示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
(1)从图中看出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可以转化.氨基酸必须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才能转化成糖类和脂肪.(2)人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是______________.人在饥饿初期,血糖含量会暂时降低,这时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并进入血液,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
(3)某人多食少动,导致肥胖,其原因除了由于多食的脂肪储存在体内外,还可能发生了图中的_______(填标号)过程
(4)人们发现一些抗旱植物的原产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从生物进化角度看,抗旱类型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5)据悉,我国科学家正在积极克隆荒漠植物甘草的一系列抗旱基因。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多种抗旱农作物已为期不远。这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__使用价值。
(6)若把抗旱基因转入小麦的叶肉细胞,该受体细胞要经过______________技术才能培育成抗旱小麦植株。要确定转基因小麦植株是否具有抗旱性,在栽种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II.下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扦插枝条生根进行的探究实验,S为插条的形态学上端X,为插条的形态学下端。试回答有关问题:
(1)通常选取一年生且带有芽和幼叶的枝条进行扦插,选带芽和幼叶枝条的目的是芽和幼叶产生的 能促进枝条生根。选一年生枝条的原因是 ;
(2)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观察指标是 。
(3)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不同的扦插方法对同种植物枝条生根影响”的研究。如出现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则说明 。
时 间 | 处理方法 | 试验数量(枝) | 成活数量(株) | 成活率(%) |
2008年 | 方法一 | 1000 | 663 | 66.3 |
方法二 | 1000 | 752 | 75.2 | |
2009年 | 方法一 | 2000 | 1351 | 67.5 |
方法二 | 2000 | 1580 | 79.0 |
Ⅰ.下图表示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
(1)从图中看出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可以转化.氨基酸必须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才能转化成糖类和脂肪.
(2)人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是______________.人在饥饿初期,血糖含量会暂时降低,这时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并进入血液,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
(3)某人多食少动,导致肥胖,其原因除了由于多食的脂肪储存在体内外,还可能发生了图中的_______(填标号)过程
(4)人们发现一些抗旱植物的原产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从生物进化角度看,抗旱类型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5)据悉,我国科学家正在积极克隆荒漠植物甘草的一系列抗旱基因。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多种抗旱农作物已为期不远。这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__使用价值。
(6)若把抗旱基因转入小麦的叶肉细胞,该受体细胞要经过______________技术才能培育成抗旱小麦植株。要确定转基因小麦植株是否具有抗旱性,在栽种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II.下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扦插枝条生根进行的探究实验,S为插条的形态学上端X,为插条的形态学下端。试回答有关问题:
(1)通常选取一年生且带有芽和幼叶的枝条进行扦插,选带芽和幼叶枝条的目的是芽和幼叶产生的 能促进枝条生根。选一年生枝条的原因是 ;
(2)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观察指标是 。
(3)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不同的扦插方法对同种植物枝条生根影响”的研究。如出现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则说明 。
时 间 |
处理方法 |
试验数量(枝) |
成活数量(株) |
成活率(%) |
2008年 |
方法一 |
1000 |
663 |
66.3 |
方法二 |
1000 |
752 |
75.2 |
|
2009年 |
方法一 |
2000 |
1351 |
67.5 |
方法二 |
2000 |
1580 |
79.0 |
注:“方法一”指插条仅正插处理(如上图甲);“方法二”指先倒插处理(如上图乙),一段时间后,再作正插处理。
(4)上图丙中枝条处理的方式为用细线水平吊挂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X部位生出了根,则根的生长方向为 。
Ⅰ.下图表示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
(1)从图中看出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可以转化.氨基酸必须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才能转化成糖类和脂肪.
(2)人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是______________.人在饥饿初期,血糖含量会暂时降低,这时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并进入血液,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
(3)某人多食少动,导致肥胖,其原因除了由于多食的脂肪储存在体内外,还可能发生了图中的_______(填标号)过程
(4)人们发现一些抗旱植物的原产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从生物进化角度看,抗旱类型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5)据悉,我国科学家正在积极克隆荒漠植物甘草的一系列抗旱基因。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多种抗旱农作物已为期不远。这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__使用价值。
(6)若把抗旱基因转入小麦的叶肉细胞,该受体细胞要经过______________技术才能培育成抗旱小麦植株。要确定转基因小麦植株是否具有抗旱性,在栽种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II.下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扦插枝条生根进行的探究实验,S为插条的形态学上端X,为插条的形态学下端。试回答有关问题:
(1)通常选取一年生且带有芽和幼叶的枝条进行扦插,选带芽和幼叶枝条的目的是芽和幼叶产生的 能促进枝条生根。选一年生枝条的原因是 ;
(2)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观察指标是 。
(3)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不同的扦插方法对同种植物枝条生根影响”的研究。如出现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则说明 。
时 间 | 处理方法 | 试验数量(枝) | 成活数量(株) | 成活率(%) |
2008年 | 方法一 | 1000 | 663 | 66.3 |
方法二 | 1000 | 752 | 75.2 | |
2009年 | 方法一 | 2000 | 1351 | 67.5 |
方法二 | 2000 | 1580 | 79.0 |
注:“方法一”指插条仅正插处理(如上图甲);“方法二”指先倒插处理(如上图乙),一段时间后,再作正插处理。
(4)上图丙中枝条处理的方式为用细线水平吊挂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X部位生出了根,则根的生长方向为 。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是提出稳态概念的人物之一,下面是一个关于他的小故事。
一天,贝尔纳把从市场买回来的兔子带到实验室,恰巧碰上它们在桌子上撒尿。贝尔纳发现,它们的尿液是清澈和酸性的。通常食草类动物的尿液应是浑浊的和碱性的,只有食肉类动物才有清澈、酸性的尿液。这是怎么回事呢?贝尔纳经过思考后认为,这必定是由于当时的兔子正处于食肉类的营养状态。它们可能很长时间没有吃东西了,正依赖于消化体内的脂肪而生存。为了证实这一假定,贝尔纳立刻给兔子喂草吃,数小时后,尿液就浑浊而呈碱性了,然后又给它绝食,尿液再次呈清澈、酸性。多次的重复总是得到相同的结果。
接着,贝尔纳给兔子吃熟的冷牛肉,然后进行解剖,以观察这些牛肉是否已经消化。结果他发现白色的牛奶状的淋巴液首先是在十二指肠的更低部分,大约幽门下30厘米处。他在解剖狗时,首先见到淋巴液是在十二指肠的更高部位,即在靠近幽门处。贝尔纳终于发现,这种差异与胰脏的位置有关。胰脏正位于淋巴液开始含有乳糜的地方,而乳糜是脂肪乳化后的产物。现在在兔子这里,白色的乳糜形成于胰液流入肠的地方。因此,正是胰液使得脂肪乳化形成乳糜的。
贝尔纳还不满足,他认为从实验中得到的假说还需再回到实验中去加以证实。他希望获得胰液起消化作用的直接证据。贝尔纳只得借助于活体解剖技术来获取足够数量的胰液。贝尔纳发现,当这些胰液与植物油或溶化的脂肪相混合后,就会立即持续地乳化,尔后又会借助特殊的酶使脂肪酸化,并将其分解为脂肪酸、甘油等。这可以说是胰液具有消化脂肪功能的首次发现。
(1)阅读贝尔纳的故事,你有何感悟?
(2)要想在科研方面有所成就,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9分)某兴趣小组长期对某草原进行调查,下列分别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人的食物结构示意图(图甲)和草原物种数与样方面积关系图(图乙),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草原属于 。草原具有的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兴趣小组用标志重捕法对草原内的某草食动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若所选用标记物容易脱落,则调查结果会比实际值 。直接决定草食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
、 。
(3)在图甲中,如果人的膳食结构为:70%来自植物、20%来自草食动物、10%来自肉食动物,若能量传递率为10~20%,则人获得能量至少占生产者所固定的总能量的 (用分数形式表示)。
(4)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所以,在为调查该草原物种丰度而确定样方面积时,应取 为宜。
(5)该小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生理特征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一年生草本,小组成员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播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植比率下收获种子的比率,结果如下表。
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种植,以后每年将获得的全部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下列选项中最可能的结果是 。
A.甲占优势 B.乙占优势 C.两者优势大致相当 D.不能确定
以上也表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