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要的观点.结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 本质的区别. 3.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生物的遗传特 性.使生物物种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物种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致形 成新的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5.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 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6.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淀粉和糖元是植物.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脂肪是生物体的储能物质.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7.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8.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9.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10.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 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1.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12.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13.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14.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1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16.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要能量的直接来源. 17.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一部分氨基酸和脂肪也是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所以确切 地说.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包括三个步骤:光能转换成电能,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 18.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19.C4植物的叶片中.围绕着维管束的是呈“花环型 的两圈细胞:里面的一圈是维管束鞘细胞.外面的一圈是一部分叶肉细胞. 20.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22.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包括神 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作用处于主导地位.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3.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得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得快.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24.垂体除了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动物体的生长外.还能分泌促激素调节.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25.动物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26.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只能从一个神 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27.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 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28.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哪极是随机的.不同源的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29.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 30.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31.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32.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荠菜等).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单子叶植物一般有胚乳.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33.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三个胚层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动物幼体. 3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前后代之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在真核细胞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35.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对某种特定的DNA分子来说.它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却是特定的.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36.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信使RNA上四种碱基的组合方式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反密码子是指转运RNA上能够和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由于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以.反密码子也有61种. 37.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38.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 能够准确地进行. 39.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在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一些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一些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40.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母系遗传,杂交后代性状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都能进行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41.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 型的表现形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 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42.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 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 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则表现为自由组 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也叫独立分配规律. 43.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现为代代遗传. 44.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其 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近亲结婚应该禁止.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 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45.一般地说.色盲这种遗传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甥的. 46.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产生新基因. 基因突变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作用下.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 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是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的结果. 47.自然界中的多倍体植物.主要是受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人工形成的多倍 体植物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有丝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纺锤体. 48.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所谓的利用单倍体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纯合体.这里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个单倍体必须是针对二倍体而言.即是由二倍体的配子培育而成的单倍体. 49.自然选择学说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 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定在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方向上).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称为自然选择.当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来决定其生存或淘汰. 50.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51.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体是同时共同其作用的.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受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适应环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环境.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还有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52.森林是生物圈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体.由于森林生态系统面积广阔.结构复杂.光合效率高.因此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能量基地. 53.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54.食物链是通过食物关系而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渠道.它既是能量转换链.也是物质传递链.在生态农业中还是价值增殖链. 55.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 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5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二者的关系是相反 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样.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57.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我们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 58.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 改变为现代的“原料- 产品-原料-产品 . 生态学的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59.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共同进 化的产物.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可以说在物质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60.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通过人体自身的条件来实现的. 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和激素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61.人体的营养物质具有三方面的功能:提供能量,提供构建和修复机体组织的物质,提供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62.免疫可以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是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 特异性免疫反应大体上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应阶段是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阶段,反应阶段是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效应阶段是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 63.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要比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复杂.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也就是说: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被不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分割开来.成为一种断裂的形式. 64.人类基因组是指人体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分析测定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其主要内容包括绘制人类基因组的四张图: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 65.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不仅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联系.在功能上也是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各种生物膜相互配合.协同工作.才使得细胞这台高度精密的生命机器能够持续.高效地运转. 66.植物细胞工程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有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等.这些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脱离了植物体.在一定的外部因素作用下.经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才表现出全能性. 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从而培育出作物新品种. 67.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胚胎移植.核移植等. 68.微生物包括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的生物. 69.人类几种遗传病及显隐性关系: 类别 名称 单基因遗传病 常染色体 遗传 隐性 白化病 先天性聋哑 苯丙酮尿症 显性 多指 软骨发育不全 性(X)染色体遗传 隐性 红绿色盲.血友病 显性 抗维生素D佝偻病 多基因遗传病 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 青少年型糖尿病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常染色体病 数目改变 21三体综合症 结构改变 猫叫综合症 性染色体病 性腺发育不良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关于生命活动的调节,不同的生物调节机制是不同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这对细胞顺利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非常重要。
①.在寒冷环境中,动物的代谢速度加大的原因是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传入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引起________分泌增加,代谢活动加快,增加产热。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调节。
②.用E1代表产热量,E2代表散热量。在寒冷的环境中健康人的E1____E2(填“>”“=”或“<”);某人由于感冒而持续一天高烧39℃,在这一天内,E1______E2(填“>”“=”或“<”)。
(2)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植物向光性现象解释有三种观点。
观点一:单侧光导致了生长素由向光侧转移到了背光侧;
观点二:单侧光导致向光侧生长素分解;
观点三:单侧光导致向光侧产生了抑制生长的物质。
生物小组为探究植物向光性的机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对A、B、C、D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观点一;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观点二;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观点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的重大生命活动,而癌变是由细胞异常分化形成的。癌症是由细胞癌变引起的,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任何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后其可能被激活而引起细胞畸形分化,从而导致细胞的癌变。科学研究表明,细胞的癌变并不一定会导致癌症。攻克癌症是当前医学上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出现了多种癌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激素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请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化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化学药物作用于细胞周期的间期,抑制癌细胞增殖,从而达到控制病人病情恶化的目的。“化疗”能控制病情恶化是因为化学药物能通过抑制DNA复制,达到终止细胞分裂的目的,与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的主要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期的癌症可以通过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中晚期就不能用这种方法了,因为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其他组织中去了,晚期癌细胞容易扩散的原因是          

(3)“细胞程序性死亡”学说认为,生物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基因控制,许多细胞会正常地走向死亡。下列不属于这种细胞死亡现象的是               (  )

A.癌细胞的扩散

B.人胚胎时期的尾后来消失

C.人皮屑的脱落

D.花冠在传粉后凋谢

(4)开发出能治疗癌症的药物无疑是患者的福音,现某科研单位研制出一种新型药物口服制剂,据说对肿瘤有较好的疗效,该药物用于临床治疗之前,应该先进行动物实验,以确定该制剂对机体内重要脏器的安全性,请完成相关的实验。

实验材料:口服制剂、体重基本相同的健康小鼠20只(雌雄各10只)、必要的饲料、水等。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饲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解剖观察小鼠的重要器官,记录影响情况。

②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22分)随着遗传学的发展,人类不仅对基因的认识不断加深,而且对遗传规律的应用也更加普遍。下面的材料是人们对基因新的认识和普遍应用遗传规律的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材料一:真核生物(如人)的基因是一个嵌合体,包含着可转录遗传信息的区段(称为外显子)和不能转录遗传信息的区段(称为内含子),外显子被内含子一一隔开。

材料二:由基因指导合成的信使RNA开始也带有内含子,称为前体信使RNA,其内含子被切下后,再重新将外显子拼接起来,才成为信使RNA,释放到细胞质中去指导蛋白质合成。

材料三:内含子的切除和外显子的拼接都需要能量和酶。

材料四:科学家们用嗜热四膜虫(一种原生动物)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拼接实验。他们惊奇地发现:在不含任何蛋白质成分的四膜虫前体信使RNA提取物中加入ATP,结果发现前体信使RNA成功地完成了拼接。

①外显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前体信使,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② 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③ 已知某人细胞中DNA分子上的一个碱基对(A―T)发生了置换,但细胞表现一切正常,请对此作出两种合理的解释:a、                                             

b、                                                

(2)巨胚稻因胚的增大而胚重增加,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巨胚与正常胚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Ge、ge控制,为研究巨胚的遗传特性,科学家用经典遗传学的研究方法获得了以下数据:

组别

纯种亲本组合

观测粒数

平均胚重(mg)

F1平均粒重(mg)

巨胚×巨胚

30

0.92

19.47

正常胚×正常胚

30

0.47

21.84

正常胚♀×巨胚♂

30

0.47

21.30

巨胚♀×正常胚♂

30

0.48

21.37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

① 上述一对相对性状中,巨胚为                   性状。

② 现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母本为胚发育提供营养而决定胚的性状;第二种观点认为胚的基因型决定胚的性状。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上述实验,用遗传图解和文字加以说明。

观点:                                                                   

遗传图解:

 

文字说明:                                                               

(3)如果粒重与粒轻、胚重与胚轻分别为两对相对性状,现有砬轻、胚重的巨胚稻与粒重、胚轻的正常胚稻。想要获得粒重、胚重的新品种,最好用             育种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I.某实验室对小白鼠的生命活动调节进行了相关研究。

实验一: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探究实验如下:

(一)实验步骤:

(1)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白鼠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               的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          (器官)切除,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3)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                                       

(4)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观测。

(5)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物血液中TRH的含量。

(二)实验结果及结论(支持何种观点):

(1)若A组小白鼠TRH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TRH减少,则               

(2)若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则                     

实验二:科学家对多种恒温动物进行实验,证明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包括下丘脑前部和下丘脑后部。为研究下丘脑前、后两部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

(1):对下丘脑前部局部加温,机体出现血管舒张,散热量增加;对下丘脑前部局部冷却,机体出现寒颤,产热量增加。

(2):用实验一的方法处理下丘脑后部,机体不出现散热和产热效应;用电刺激下丘脑后部,机体出现寒战,增加产热。

请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

(1)上述实验表明:下丘脑对温度刺激的敏感部位主要集中在              

(2)温度刺激下丘脑前部和后部、以及温度刺激和电刺激下丘脑后部产生的效应不同,说明信息传递的方向最可能是从下丘脑       传至        ,下丘脑后部的功能是对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从而调节恒温动物的        过程,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3) 猪的体温调节与人类似。在18~20℃的条件下,体重为60kg的猪增重最快。试运用体温调节相关知识解释:当环境温度过低(5℃)或过高(35℃)时,猪的增重都会下降的原因。

                                                                                                                                                                                                     

II.“四大家鱼”混合饲养可以获得高产。青鱼栖息在水域底层,以螺蛳等软体动物为食;草鱼栖息在中下层,以水草为食;鳙鱼栖息在中上层,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栖息在上层,以浮游植物为食。请回答:

(1)尝试为鳙鱼构建一条合理的食物链:                               

(2)青、草、鲢、鳙混养能够获得高产的原因是它们                    不相同,                     较弱,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3)在研究某种鱼的存活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关系时发现:随种群密度增大,鱼的存活率先增大后减小。可能的原因是低密度时,随密度增大,           增强,存活率增大;高密度时,随密度增大,               增强,存活率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I.(13分)某实验室对小白鼠的生命活动调节进行了相关研究。
实验一: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探究实验如下:
(一)实验步骤:
(1)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白鼠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              的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         (器官)切除,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3)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                                      
(4)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观测。
(5)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物血液中TRH的含量。
(二)实验结果及结论(支持何种观点):
(1)若A组小白鼠TRH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TRH减少,则              
(2)若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则                    
实验二:科学家对多种恒温动物进行实验,证明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包括下丘脑前部和下丘脑后部。为研究下丘脑前、后两部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
(1):对下丘脑前部局部加温,机体出现血管舒张,散热量增加;对下丘脑前部局部冷却,机体出现寒颤,产热量增加。
(2):用实验一的方法处理下丘脑后部,机体不出现散热和产热效应;用电刺激下丘脑后部,机体出现寒战,增加产热。
请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
(1)上述实验表明:下丘脑对温度刺激的敏感部位主要集中在              
(2)温度刺激下丘脑前部和后部、以及温度刺激和电刺激下丘脑后部产生的效应不同,说明信息传递的方向最可能是从下丘脑      传至       ,下丘脑后部的功能是对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从而调节恒温动物的       过程,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3) 猪的体温调节与人类似。在18~20℃的条件下,体重为60kg的猪增重最快。试运用体温调节相关知识解释:当环境温度过低(5℃)或过高(35℃)时,猪的增重都会下降的原因。
                                                                                                                                                                                                    
II.(7分)“四大家鱼”混合饲养可以获得高产。青鱼栖息在水域底层,以螺蛳等软体动物为食;草鱼栖息在中下层,以水草为食;鳙鱼栖息在中上层,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栖息在上层,以浮游植物为食。请回答:
(1)尝试为鳙鱼构建一条合理的食物链:                              
(2)青、草、鲢、鳙混养能够获得高产的原因是它们                   不相同,                    较弱,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3)在研究某种鱼的存活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关系时发现:随种群密度增大,鱼的存活率先增大后减小。可能的原因是低密度时,随密度增大,          增强,存活率增大;高密度时,随密度增大,              增强,存活率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