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世纪初,化学家维勒提出了有机化学的概念 |
B.同位素示踪法是科学家经常使用的研究化学反应历程的手段之一 |
C.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元素质量分数的方法最早由维特里希提出的 |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卤代反应,其机理是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形成自由基(CH3.),甲基自由基与氯气分子发生碰撞,从氯气分子中夺一个氯原子,生成一氯甲烷。 |
A、19世纪初,化学家维勒提出了有机化学的概念 | B、同位素示踪法是科学家经常使用的研究化学反应历程的手段之一 | C、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元素质量分数的方法最早由维特里希提出的 |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卤代反应,其机理是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形成自由基(CH3.),甲基自由基与氯气分子发生碰撞,从氯气分子中夺一个氯原子,生成一氯甲烷 |
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有着百年历史,但人们逐渐发现其副作用愈来愈明显:①pH的变化,对消毒能力影响大;②使饮用水中有机物发生氯代,生成上百种影响人体健康的有机氯衍生物,同时使人产生味觉、嗅觉不适感.世界环保联盟建议用另一种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代替氯气对饮用水消毒.Cl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通常状况下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性是Cl2的5倍,溶于水成黄绿色的溶液,在pH为2-5范围内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存在,不水解,也不聚合.ClO2很不稳定,与空气混合后,当它的体积分数大于10%时,受强光或强振动可能发生爆炸.
(1)氯气对饮用水消毒的原理是________.
(2)通常用氯酸钠(NaClO3)与浓盐酸反应来制取ClO2,同时生成Cl2,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市售的一种新型消毒剂含两种成分,分别是NaClO3和Na2C2O4.两种成分在溶液中混合便产生ClO2,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某同学打算通过研究性学习,比较这两种制取ClO2的方法的利与弊.要拟定一个简略的研究方案,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有关情况;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溶液处理过的口罩;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Na2CO3溶液处理过的口罩(湿润);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即可,不必走太远;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据报道,为防止罐中液氯再次泄漏,4月1日抢救人员将盛液氯的罐吊到事故发生地附近刚挖好的水塘中,用烧碱溶液处理。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已有百年历史。这种消毒方法会使饮用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氯代,生成含氯的有机化合物,对人体有害,世界环保联盟即将全面禁止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建议推广采用广谱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
我国最近研究成功了用氯气氧化亚氯酸钠(在氮气保护下)制得ClO2,表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在H2SO4的酸性条件下,用Na2SO3还原NaClO3也可制得ClO2,在以上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3)一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如图1-3-3),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可制得少量消毒剂。为了研究各电极的产物,反应开始后沿玻璃管滴几滴酚酞试液到溶液中,发现上层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红色消失。则与电源a端相连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3-3
该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后认为褪色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氢氧化钠浓度过大;二是。小华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只需要一种试剂,便获得了有关褪色原因的结论,请简要写出小华设计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