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的两例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分析:
(1)该小组同学利用本校连续4年来全校3262名学生的体检结果对全体学生进行某遗传病发病率调查,结果汇总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
调查对象 表现型 | 2004届 | 2005届 | 2006届 | 2007届 | |||||
男生 | 女生 | 男生 | 女生 | 男生 | 女生 | 男生 | 女生 | ||
遗传病 | 正常 | 404 | 398 | 524 | 432 | 436 | 328 | 402 | 298 |
患病 | 8 | 0 | 13 | 1 | 6 | 0 | 12 | 0 |
该组同学分析上表数据,得出该病遗传具有 特点。并计算出调查群体中该病发病率为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该遗传病可能是 (常、X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病。
(2)同时该小组同学针对遗传性斑秃(早秃)开展了调查,他们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人类遗传性斑秃(早秃),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一般从35岁开始以头顶为中心脱发。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属从性遗传。从性遗传和伴性遗传的表现型都与性别有密切关系,但是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遗方式,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X或Y染色体上,而从性遗传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从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该小组针对遗传性斑秃(早秃)开展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组别 | 家庭数 | 类型 | 子女情况 | ||||
父亲 | 母亲 | 男性正常 | 女性正常 | 男性早秃 | 女性早秃 | ||
1 | 5 | 早秃 | 正常 | 1 | 2 | 2 | 1 |
2 | 2 | 正常 | 早秃 | 0 | 1 | 2 | 0 |
3 | 15 | 正常 | 正常 | 8 | 9 | 3 | 0 |
4 | 1 | 早秃 | 早秃 | 0 | 1 | 1 | 0 |
请回答 (相关基因用B、b表示) :
①第 组家庭的调查数据说明早秃不符合一般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
②请简要说出早秃患者多数为男性的原因
。
③第4组家庭女儿和儿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 。
(3)上图中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 。
(4)①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发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这是因为
。
②为避免生出葛莱弗德氏综合征患者,该母亲怀孕后应及时接受产前检查。检查方法是抽取羊水获得胎儿细胞,运用 技术大量扩增细胞,用 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制作 进行观察。
(5)右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家系图。
①为研究发病机理,通常采用PCR技术获得大量致病基因,该技术成功的关键是要有 酶。
②正常女性人群中该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10000,7号与正常女性结婚,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他们的研究使我们知道了“闻香识女人”的奥秘。现在我们已知道,一种嗅觉受体细胞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每个单独的嗅觉受体细胞只表达一种并且只有一种气味受体基因。气味受体有多少,就有多少类型的嗅觉受体细胞。每一种受体能探测到有限数量的气味物质。当气味分子流动到我们的鼻端黏膜处的嗅觉受体细胞处时,气味分子可以粘附于细胞膜上特殊的气味受体上;我们基因的3%被用来编码嗅觉受体细胞细胞膜上的不同气味受体。下图为嗅觉受体细胞膜模式图(局部)。请据图回答:
(1)A代表 分子,C代表 。
(2)气味物质分子首先要与图中[ ] 结合,才有产生嗅觉的可能。
(3)图中A具有特异性,这种特异性最终是由 决定的。
(4)气味物质分子一旦与气味受体细胞结合后,该细胞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 。
(5)某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使嗅觉分辨能力下降,B的完整化学名称是 。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他们的研究使我们知道了“闻香识女人”的奥秘。现在我们已知道,一种嗅觉受体细胞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每个单独的嗅觉受体细胞只表达一种并且只有一种气味受体基因。气味受体有多少,就有多少类型的嗅觉受体细胞。每一种受体能探测到有限数量的气味物质。当气味分子流动到我们的鼻端黏膜处的嗅觉受体细胞处时,气味分子可以粘附于细胞膜上特殊的气味受体上;我们基因的3%被用来编码嗅觉受体细胞细胞膜上的不同气味受体。下图为嗅觉受体细胞膜模式图(局部)。请据图回答:
(1)A代表 分子,C代表 。
(2)气味物质分子首先要与图中[ ] 结合,才有产生嗅觉的可能。
(3)图中A具有特异性,这种特异性最终是由 决定的。
(4)气味物质分子一旦与气味受体细胞结合后,该细胞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 。
(5)某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使嗅觉分辨能力下降,B的完整化学名称是 。
Ⅰ.在原产地以外定居、生长、繁育的生物种被称为“外来种”、“入侵种”。近年来,人们对物种入侵的后果及对策格外关注。请回答:
(1)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引进的大米草、水葫芦等外来种急剧生长,甚至取代了当地的优势物种,这一现象引起了各界的关注。请依据生态学原理回答:外来种在侵入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是 和 ;外来物种入侵对原有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
(2)水葫芦疯长为什么会导致湖中鱼虾的大量死亡?
Ⅱ.新华社2004年10月21日报道,泰国有23只老虎死于禽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到目前为止,已有29人死于禽流感,12月19日报道,日本有5人患上禽流感。12月23日报道,禽流感开始在越南蔓延。科学家发现,禽流感是一种RNA病毒,有多种类型,它其中的一种H5N1型病毒容易感染人类。我们不能根据常规的方法如高温来杀灭该病毒。据此回答:
(1)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方式是 。为什么不能采用抗生素来消灭流感病毒
。尤其是平时的普通疾病,绝不能滥用抗生素,原因是 、 。
(2)假如发现某一流行病,一般先确认病原体,利用的是 原则。而对于流行病,一般可以采用哪些控制对策 。
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对某地区一定区域内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5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豚草 | 0.3 | 0.6 | 1.0 | 1.6 | 2.3 |
龙葵 | 6.2 | 3.8 | 1.5 | 0.3 | 0.1 |
狗尾草 | 10.0 | 9.2 | 8.0 | 6.8 | 5.5 |
(1)在对植物种群密度进行取样调查时,常采用__________法。某同学调查狗尾草种群密度时,随机选择了2m×2m的五个区域,各个区域内的个体数依次为22、20、24、19、23,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株/m2。
(2)一个物种的__________及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3)据调查发现,在2000年前当地并无豚草分布。以上数据表明,豚草在2002~2006年间其种群数量呈__________型曲线增长,这样增长的原因可能包括气候适宜、空间条件充裕、及__________等。
(4)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存在着明显的生存优势,对于豚草的这种生存优势的形成原因,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豚草根部分泌的某种物质抑制了龙葵等植物的生长。请你利用下列给出的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探究这一假设,写出第四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材料及用具:完全营养液、蒸馏水、龙葵、豚草、锥形瓶、量筒、滴管等。
方法步骤:第一步: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甲,加入适量的完全营养液,取长势较好的豚草植株种植于瓶中。第二步:将甲瓶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全部取出其中的豚草植株,甲瓶中的培养液保存备用。第三步:另取两只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乙、丙,分别加人适量且等量的完全营养液。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期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